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荔浦市,以荔江主河道及其支流三河河、滿洞河、蒲蘆河部分河段為主體,東西長24.7公里,南北跨度11.9公里,總面積699.9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92.57公頃,濕地率為55.90%。 [1-2]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中文名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荔浦市
面    積
699.99 公頃
氣候帶
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1] 
管理單位
荔浦市林業局 [3] 
批准時間
2014年12月16日
類    型
濕地公園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功能分區圖 功能分區圖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桂林荔浦市西南區域,以荔浦市南部荔江干流為主體,介於北緯24°22′44″~24°29′11″,東經110°13′22″~110°22′32″之間。西、南起修仁鎮念村螞蝗壩,東、北至城區南部金雷橋,由六部分組成:一是修仁鎮念村螞蟥壩至荔城鎮金雷橋段荔江干流及其自然駁岸(含部分山體);二是青山鎮滿洞村泵壟屯淺水壩至荔江入河口段滿洞河及其自然駁岸;三是龍懷鄉三河村東里屯豐魚巖景區巖洞入口至荔江入河口段石門河及其自然駁岸(部分山體);四是青山鎮青山社區天宮巖附近淺水壩至荔江匯入口河段蒲蘆河以東、鷂鷹山(高點337)東西山脊以南、158縣道以西合圍區域;五是流經龍懷鄉德慶村石門屯石門河支流及支流源頭林地;六是新金雷橋西側管理服務設施建設區域。濕地公園總面積699.99公頃,濕地面積392.57公頃,濕地率為55.90%(不含稻田濕地)。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地處北迴歸線北側,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夏長冬短,春、秋為過渡季節。按氣候學自然季節劃分指標:五日滑動平均氣温穩定高於10℃為春季,高於22℃為夏季,22℃-10℃為秋季,低於10℃為冬季。境內春季始於3月9日,夏季始於5月14日,秋季始於10月4日,冬季始於12月7日。以農曆節氣劃分,春季始於驚蟄,夏季始於立夏,秋季始於寒露,冬季始於大雪。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境內出露地層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和第四系。除二疊系分佈極為有限外,其餘分佈較廣。境內地質構造面貌清楚,但構造方向和構造形態複雜。四周地層老,中間新,周邊地勢高,中間低,具有構造盆地特徵。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土壤

濕地公園土壤主要為水稻土、石灰岩土、洪積土等土類。pH值一般在4.4~6.5之間,以薄土層居多,表土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肥沃,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水文

濕地公園內荔江是珠江流域西江的二級支流,桂江一級支流。濕地公園河流水質良好,兩岸及河內洲灘形成洪泛濕地保存良好。荔江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老山北麓。自西向東貫穿縣境內,從金秀縣龍道山小河口流入荔浦市,於東昌鎮思貢村梅子洲流入桂江,河長144.67km,境內河長94.7km、流域面積1602.65km2,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91%。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

濕地公園面積699.99hm2,濕地面積392.57hm2,濕地率為55.90%(不含稻田濕地)。其中,永久性河流面積180.42hm2,佔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的25.77%;洪泛平原濕地面積208.57hm2,佔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的29.80%;喀斯特溶洞濕地2.29hm2,佔濕地公園總面積0.33%。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據調查,濕地公園內有維管束植物107科239屬311種(含變種、亞種和亞型),其蕨類植物12科12屬20種,裸子植物2科2屬2種,被子植物90科224屬289種。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77科175屬230種,單子葉植物有16科50屬59種。
濕地公園內濕地維管束植物包括兩棲植物、半濕生植物、濕生植物、水生植物,分別佔濕地維管束植物的4.0%、26.0%、37.0%和33.0%。
從物種種類組成上看,濕地公園內有濕地維管束植物有42科75屬100種,其中,蕨類植物有4科4屬5種,分別佔濕地維管束植物科、屬、種數的9.5%、5.3%、5.0%;被子植物有38科71屬95種,佔濕地維管束植物科、屬、種數的90.6%,94.7%,95.0%。其中,單子葉植物有9科26屬31種,雙子葉植物有29科45屬64種。 [1] 
經實地考察和記錄,濕地公園區域的維管束植物中,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1種,即樟樹(Cinnamomumcamphora),主要分佈在沿河兩岸。其中,在濕地公園上游有一小片樟樹林,沿河岸分佈長勢良好,約有樟樹40株,樹齡都在上百年以上,是濕地公園重要的保護對象。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動物資源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據調查和記錄,濕地公園內分佈有脊椎動物共5綱24目72科248種。包括魚類4目17科77種,兩棲類1目5科14種,爬行類1目7科23種,哺乳類5目7科18種,鳥類13目36科116種。
濕地公園所有脊椎動物中,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種,CITES附錄 II物種16種,自治區級重點保護動物44種。上述所有受保護或受脅的物種共59種,佔濕地公園己知脊椎動物總種數的23.8%。
國家II級重點保護兩棲動物中,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的物種1種,即虎紋蛙(Hoplobatrachuschiueusis);鳥類中,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物種共14種,包括黑翅鳶(Elanuscaeruleus)、黑鳶(Milvusmigrans)、蛇雕(Spilornischeela)、松雀鷹(Accipitervirgatus)、普通鵟(Buteobuteo)、紅隼(Falcotinnunculus)、燕隼(Falcosubbuteo)、遊隼(Falcoperegrinus)、白鷳(Lophuranycthemera)、褐翅鴉鵑(Centropussinensis)、小鴉鵑(Centropustoulou)、領角鴞(Otusbakkamoena)、領鵂鶹(Glaucidiumbrodiei)、斑頭鵂鶹(Glaucidiumcuculoides)。
自治區重點保護物種爬行動物:7種,包括變色樹蜥(Calotesversicolor)、鈎盲蛇(Amphotyphlopsbramiuus)和銀環蛇(Buugarusmulticiuctu)等;哺乳動物:4種,分別是樹鼩(Tupaiabelanger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gthxraeus),黃鼬(Mustelasibirica)和鼬獾(Melogalemoschata);濕地公園內共有自治區重點保護鳥類:29種。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
特有物種濕地公園己知的我國特有陸生脊椎動物共5種,分別是三港雨蛙(Hylasanchiangensis)、中國石龍子(Eumeceschiueusis)、藍尾石龍子(Eumeceselegaus),環紋華遊蛇(Siuouatrixaequifasciata)和灰胸竹雞(Bambusicolathoracica)。魚類中,廣西特有魚類共3種,即桂林薄鰍(Leptobotiaguiliueus)、傜山鯉(Yaoshauicusarcu)、和灕江副沙鰍(Parabotialijiaugeusis)。此外,濕地公園還是修仁(Xiureubagrusxiureueusis)、異華鯪(Parasiuilabeoassimilis)和長體異華鯪(Heterocongerhassi)3種魚類的模式標本產地。
CITES附錄II限制貿易物種兩棲動物:1種,虎紋蛙;爬行動物:2種,即滑鼠蛇(Ptyasmucosus)和舟山眼鏡蛇(Najauaja);鳥類:12種,即黑翅鳶、黑鳶、蛇雕、松雀鷹、普通鵟、紅隼、燕隼、遊隼、領角鴞、領鵂鶹、斑頭鵂鶹、畫眉(Garrulaxcanorus);哺乳動物:1種,即樹鼩。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功能區劃

濕地公園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濕地保育區:面積580.27hm2,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82.90%;恢復重建區:面積74.20hm2,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9.60%;合理利用區:面積45.52hm2,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6.50%。 [1] 

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情況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