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西瘰螈

鎖定
廣西瘰螈(學名:Paramesotriton guangxiensi)是蠑螈科、疣螈屬。外形與中國瘰螈相近似,但該種吻長明顯大於眼徑;體背面及兩側全為黑褐色;背脊稜強烈隆起。雄螈全長125~140毫米,雌螈全長134毫米左右;吻長明顯大於眼徑;體背面及尾兩側均呈黑褐色;腹面有不規則橘紅色或棕黃色大斑,大斑內有小黑斑;背脊稜強烈隆起;後肢粗短,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彼此相觸。 [1-2] 
廣西瘰螈生活在海拔470~500米水流較平緩的山溪裏,溪水清澈,水底多為石塊和泥沙,兩岸灌木和雜草茂密。分佈於中國廣西(防城、寧明)。 [1-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拉丁學名
Paramesotriton guangxiens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有尾目
亞    目
蠑螈亞目
蠑螈科
瘰螈屬
廣西瘰螈
亞    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Huang,Tang et Tang,1983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瀕危、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10] 
中文名
廣西瘰螈
外文名
Guangxi Warty Newt

廣西瘰螈動物學史

龐家慶等(1991)曾將廣西瘰螈與產于越南三島(Tam-Dao)的德氏瘰螈(Paramesotriton deloustali)有關文獻記述的特徵做了對比研究,認為前者是後者的次異名。此後,葉昌媛(1993),Zhao與Adler(1993),費梁(1999)、費梁等(2005)等仍將其記載為有效種。此外,奧爾羅夫等(Olrov,2002)記載越南高平(Cao Bang Province)的東北部有廣西瘰螈。經查看廣西標本和有關文獻資料,鑑於廣西標本個體顯然小於越南的德
氏瘰螈,在無德氏瘰螈標本進行核對的情況下,仍保留廣西瘰螈(Paramesotriton guangxiensis)為有效種,有待深入研究。 [1] 

廣西瘰螈形態特徵

廣西瘰螈
廣西瘰螈(13張)
成體:雄螈全長13.2毫米,頭體長72毫米左右;雌螈全長71毫米,頭體長134毫米。體肥碩而略扁平,頭部平扁略呈三角形,頭長大於頭寬;吻長明顯大於眼徑,吻端平切,突出在下唇前方,吻稜明顯;鼻孔位於吻前外側;口裂超過眼后角甚多,唇褶很發達;上、下頜具細齒,犁骨齒列呈“∧”形,齒列的前緣在兩個內鼻孔之間會合;舌橢圓形,除左右兩側遊離外,均與口腔底部粘連。四肢長度大致相等,後肢略比前肢粗壯;前肢向前貼頭側,指端達眼的後緣或眼前,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彼此接觸或重疊。指4個,趾5個;指、趾末端鈍圓,基部無蹼。第一指、趾均甚短小。雌雄性肛裂幾等長。尾較頭體部短,向後漸趨扁薄,近尾端部幾成薄片狀。
皮膚粗糙,背中央嵴稜突起十分明顯,前端在枕部處形成粗壯的分叉達眼的後上角,向後延伸達尾部。在軀幹及尾之大部有不規則的橫行溝紋。頭背、兩頰、體背至尾部和四肢背面均散有大小不一的痣粒。頭後頸部和軀幹部痣粒較為粗大、密集。頭、體背面和兩側以及四肢背面全為黑褐色,尾部棕褐色,喉部腹面和體腹黑色並綴以不規則的橘紅、土黃或淡米黃色大型斑塊,有的個體斑塊散有小黑斑。肛後尾的腹鰭褶橘紅色,約在後1/3處此顏色消失。
第二性徵雄性肛部肥厚隆起,肛裂內側有多層指狀乳突。雌性肛部不肥厚,不隆起,肛裂內側亦無指狀乳突。雄體背面體色深黑褐色。雌體色較淺淡。
頭骨頭骨長大於頭骨寬,約為頭骨寬的1.14倍;上頜骨外側間距略小於方骨外側間距;鱗骨後突與枕髁後緣幾在同一水平位置。犁骨齒列呈“∧”形,前端會合;鼻突長,與額骨連接;鼻骨大,左右鼻骨被前頜骨鼻突分開,位於前頜骨鼻突和上頜骨之間;額骨大,頂骨較小,額鱗弧較寬,額鱗窩較小;上頜骨較短,不與方骨連接,且相距甚遠,翼骨前端與上頜骨連接;方骨外側無鈎狀突。角舌骨寬大為軟骨質,左右不相連;上舌骨骨化;基舌軟骨有1對輻射狀的指狀突;鰓弧2對,角鰓骨2對,均骨化;上鰓骨1對,為硬骨。 [1] 

廣西瘰螈棲息環境

廣西瘰螈生活在海拔470~500米水流較平緩的山溪裏,溪水清澈,水底多為石塊和泥沙,兩岸灌木和雜草茂密。白天常隱伏在溪底石下、腐葉堆或溪邊草叢中,很少活動;水流湍急的溪段則少見。大雨之後,多在距山溪0.5~1米的大石縫或草叢中活動。 [1] 

廣西瘰螈生活習性

廣西瘰螈偶爾會發出“wā、wā”的叫聲,聲音不洪亮。大多於夜間出外覓食,常靜伏於溪底,當水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經過嘴邊時,即迅速張口咬住而後慢慢吞下;曾在胃內發現有蛾類食物殘片。室內飼養時,投餵蚯蚓,取食正常,生長良好;捕食時,頭部對準食物,突然一衝立即咬住食物,然後再吞食。如果逃出飼養缸,在潮濕的環境中可活數天不致死亡。遊動時四肢貼體, 借尾巴擺動而緩慢前進。 [1]  [6] 

廣西瘰螈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西寧明、防城十萬大山)和越南高平東北部。 [7] 
廣西瘰螈分佈圖 廣西瘰螈分佈圖

廣西瘰螈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為4~6月份,尚未有詳細的繁殖行為的記錄。 [6] 

廣西瘰螈保護現狀

廣西瘰螈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瀕危(EN )。 [5]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8]  列入中國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6]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年)——易危。 [9] 

廣西瘰螈種羣現狀

廣西瘰螈受到的威脅主要是樹種結構的不合理、農藥的大量使用和電魚、藥魚的傷害。在模式產地派陽山林場, 雖然森林覆蓋率較高, 但植被類型多為人工林, 以速生桉、八角林等經濟樹種為主。單一經濟林對以溪溝為棲息地的廣西瘰螈產生了極大影響。=凡是距速生桉經濟林的種植不足50米的溪溝,已很難發現廣西瘰螈蹤跡,超過500米以上的溪溝仍有分佈。在上思縣十萬大山分佈區棲息地也面臨着類似的威脅。分佈區內種植了大量八角林,水土流失嚴重。大量農藥的使用會對廣西瘰螈的成體,特別是幼體和卵產生嚴重的影響,降低了成活率和孵化率。此外,在廣西瘰螈分佈區有不法份子使用電魚機電魚、使用石灰和敵敵畏藥魚。電魚機對廣西瘰螈不論是成體、幼體或卵的破壞都是毀滅性的。石灰和敵敵畏都會顯著改變棲息地水體的PH值,對敏感的兩棲動物影響很大。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