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藥科大學

鎖定
廣東藥科大學(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簡稱“廣藥大”(GDPU),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主管部門為廣東省教育廳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15]  [17]  ,是廣東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建設高校 [1] 
廣東藥科大學創辦於1958年,原名廣東省衞生幹部進修學院;1978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廣東醫藥學院;1994年易名廣東藥學院;201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 [1]  。2022年6月,學校附一院聯合援鄂醫療隊榮獲“全國衞生健康系統疫情防控先進集體” [18]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廣州(大學城、寶崗、赤崗)、中山和雲浮三大校區五個校園,佔地近5300畝;設有22個學院(部)、3個研究所(中心)、2所直屬附屬三級甲等醫院,開設49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1951人,其中專任教師166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7萬人。建有廣東省攀峯重點學科、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 [1] 
中文名
廣東藥科大學
外文名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17] 
簡    稱
廣藥大(GDPU) [17] 
創辦時間
1958年 [1]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15] 
學校類別
醫藥類 [91] 
學校特色
廣東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2016年入選) [19] 
廣東省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建設高校(2021年入選) [90] 
主管部門
廣東省 [15] 
現任領導
劉晟(黨委書記) [20] 
翟理祥(校長) [20] 
本科專業
49個(截至2023年12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截至2023年12月) [21] 
院系設置
22個學院(部)(截至2023年12月) [1] 
校    訓
藥學中西 醫道濟世 [17] 
校    歌
《為中華醫藥譜新章》 [17] 
校慶日
11月18日 [17] 
地    址
廣州校區大學城校園:廣東省廣州市大學城外環東路280號 [22] 
廣州校區赤崗校園: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江海大道283號 [23] 
廣州校區寶崗校園: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光漢直街40號 [24] 
中山校區: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鎮長命水大道9-13號 [25] 
雲浮校區:廣東省雲浮市雲安區西江新城文華路368號 [26] 
院校代碼
10573 [27]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截至2023年12月) [1] 
中國專利優秀獎(截至2023年12月) [1] 
全國創新爭先獎狀(截至2023年12月) [1]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截至2023年12月) [1] 
知名校友
林春燕、陳愛貞、杜琳、楊智聰 [28] 
知名教師
郭姣、王麗京、何興祥、沈志濱 [29] 
校    風
勵志篤行 融通日新 [17] 
佔地面積
約 5300 畝((截至2023年12月)) [1] 
專任教師人數
1666人(截至2023年12月) [1] 
學生人數
近27000人(截至2023年12月) [1] 

廣東藥科大學歷史沿革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省衞生幹部進修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起源於1958年6月成立的廣東省衞生幹部進修學院。省幹部進修學院建校初期,校址定於先烈南路 [30]  。1960年學校創辦了藥學專業,成為嶺南地區最早從事現代藥學教育的學校 [31]  ;同年8月,衞生專科班與省醫校合併,組成進修學院衞生系 [30] 
1970年8月,廣東省衞生幹部學院、廣東省廣州醫士學校、廣東省廣州衞生學校合併為廣東省衞生學校(此校於1981年停辦)。1973年6月,廣東省衞生幹部進修學院恢復設立 [30]  。1977年藥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廣東省第一批開展藥學專業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31] 
1961年12月,進修學院 1961年12月,進修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醫藥學院

1978年12月,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廣東醫藥學院”;開設了衞生、藥學兩個本科專業,後成立藥學系,並於1985年成立學院附屬實驗藥廠,由藥學系代管。1992年-1993年學校陸續增設了藥物製劑專業(學制4年)、藥學情報學、醫藥貿易專業(學制3年) [31] 
廣東醫藥學院 廣東醫藥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藥學院

1994年2月,廣東醫藥學院更名為“廣東藥學院” [30]  。1996年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32]  。1998年-2000年,學校與瀋陽藥科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並聯合舉辦藥劑學(含藥事管理學)、藥物分析等專業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31] 
2003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32]  。第二年學校同時進駐大學城校區和中山校區 [34]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確定為“優秀” [32] 
廣東藥學院原主校區正門(寶崗校區) 廣東藥學院原主校區正門(寶崗校區)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

2016年3月4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關於同意廣東藥學院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的函》(教發函[2016]45號),正式批准學校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 [30]  [33] 
2017年6月,學校成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36]  ;12月,由廣東藥科大學發起成立的“中國整合藥學聯盟”成立 [35]  ;同年,雲浮市中醫院轉製成為學校直屬附屬醫院,掛牌“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2] 
2021年2月,學校成為國家藥監局藥物警戒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 [8]  ;同年7月26日,根據教育部公示《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廣東藥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獲2020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9] 
2022年6月,由廣東藥科大學聯合雲浮市人民政府、康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君安醫生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醫藥現代產業學院”成立 [37]  。2023年11月,學校獲批設立中西醫結合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38] 
廣東藥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辦學條件

廣東藥科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22個學院(部)、3個研究所(中心)、開設49個本科專業 [1] 
學院及本科專業設置
學院 [13] 
本科專業
廣東藥科大學藥學院、臨牀藥學院
藥學類(含藥學、藥物製劑、藥物分析、藥物化學) [95] 
製藥工程 [96] 
藥學(國際班) [97] 
臨牀藥學 [111]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中藥學類(含中藥學、中藥製藥) [98]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資源學院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100] 
中藥資源與開發 [99] 
廣東藥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
預防醫學
衞生檢驗與檢疫 [76] 
廣東藥科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
口腔醫學
臨牀醫學
中西醫臨牀醫學
醫學檢驗技術 [75] 
廣東藥科大學醫藥信息工程學院
生物信息學
生物醫學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智能醫學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藥軟件服務外包特色班) [82] 
廣東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
生命科學類(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101] 
生物工程類(含生物工程、生物製藥) [102] 
海洋藥學 [103] 
廣東藥科大學護理學院
護理學 [77] 
廣東藥科大學健康學院
康復治療學
健康服務與管理 [78] 
廣東藥科大學中醫學院
中醫學
中醫學(農村訂單定向方向) [79] 
廣東藥科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80] 
廣東藥科大學醫藥化工學院
化妝品科學與技術
應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81] 
廣東藥科大學醫藥商學院
工商管理類(含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104] 
藥事管理 [105] 
電子商務 [106] 
物流管理 [107] 
公共事業管理 [108] 
國際經濟與貿易 [109] 
經濟學 [110] 
廣東藥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 [83] 
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廣東藥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
廣東藥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
廣東藥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廣東藥科大學研究生院
/
廣東藥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
廣東藥科大學中醫藥現代產業學院
/
注: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學科建設

廣東藥科大學學科以藥為主、醫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涵蓋醫、理、工、管、經、文、法等7個學科門類 [4]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廣東省攀峯重點學科、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 [1]  ;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38]  ,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臨牀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 [1] 
重點學科
類別
學科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西醫結合 [38]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西醫結合 [1]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藥學、中西醫結合、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工程 [39]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藥學、中藥、公共衞生、臨牀醫學、護理、生物與醫藥、電子信息 [3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中藥分析 [94] 
廣東省攀峯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 [94]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藥學、中藥學、藥劑學 [94] 
廣東省培育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94] 
ESI全球前1%學科
臨牀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1] 
注: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藥科大學有教職工1951人,其中專任教師1666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人員佔比90.9%(其中博士學位人員佔比超45%),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佔比42.1%,共有研究生導師1173人(其中校內導師415人,外聘導師245人,合作導師513人)。其中全國模範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國家優青、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南粵百傑培養工程人才、珠江學者、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特支計劃”系列人才、廣東省教學名師等163人,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16個 [1] 
優秀教師(部分)
類別
名稱
全國模範教師
張德志
全國優秀教師
呂志、毋福海、張居永、梁生旺
國家衞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郭姣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郭姣、朱家勇、朱盛山、楊湘寧、羅季兒、羅集鵬、黃小玲、陳一嶽、王啓華、居紹敬、李玉冰、謝苑靈、黃少平、陸也民、梁仁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榮向路
廣東省教學名師
毋福海、趙越、黃樹林
廣東省“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郭姣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郭姣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王麗京、毋福海、何興祥、楊帆、沈志濱、張榮、王秀芳、臧林泉、劉雲軍、楊全、嚴春豔、李國營、黃宏靚、榮向路、曹華、田勇、毛建文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負責人(帶頭人)
郭姣、陳思東、陳燕忠、黃樹林、梁生旺、朱家勇、朱盛山、王淑美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
陳思東、黃樹林、鄒宇華、楊翌、楊帆、龔長華、文建傳、沈雪梅、黃雪薇、洪銘範、呂竹芬、董豔芬、劉靖、黃澤波、李映紅、張黎
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
陳志強、梁本恆、文建傳、陳志澄、賴慕賢、梁仁、焦靜賢、宋士德、房志堅、張德志、呂志、毋福海、朱永緗、周怡、劉基柱
資料來源: [3]  (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40]  ;藥物分析、中藥分析、衞生統計學等43門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藥學、臨牀醫學、藥物製劑、中藥學、生物製藥、臨牀藥學 [40]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預防醫學、生物技術、中藥製藥、衞生檢驗與檢疫、應用化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科學、製藥工程、藥物化學、化妝品科學與技術、康復治療學、健康服務與管理、物流管理 [40]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藥學 [41]  、藥物製劑 [42]  、預防醫學 [43] 
廣東省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 [44]  、中藥學 [45]  、生物技術 [46]  、護理學 [47]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48]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藥物分析、中藥分析、衞生統計學 [49]  、內科護理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50]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藥學 [92]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製劑分析 [92]  、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學概論、藥物分析 [51]  、流行病學、衞生化學 [52] 
注: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於2017年 [54]  、2019年 [53]  共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 [1] 
省級教學成果獎
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多元整合的“大藥學、大健康”醫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藥醫工融合培養應用型醫藥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理工醫融合的生物醫藥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基於全產業鏈的中藥學實踐創新人才“五能四維”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醫工結合,產教融合,醫藥信息工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開放、協同、互通、合作”促進省域地方高校本科教學協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臨牀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1-3-5-N”多元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9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藥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7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知行合一,實踐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與攀越
2017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資料來源: [53-54]  (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藥科大學先後與5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招收包括俄羅斯、印度、南非等20多個國家的各類留學生,開設藥學專業國際班 [1]  。進行了中美產學研合作:在美國建立了AUSTARPHARMA聯合學生培訓基地,每年選派藥劑學、藥物分析專業研究生採用“2+1”或“3+1”赴美一年培訓;同時進行產品技術合作及冠名監製等 [55] 
● 聯盟及會議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藥科大學牽頭成立粵港澳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聯盟,打造粵港澳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峯會,主辦2023首屆粵港澳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先試先行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持續開展高質量國際學術交流活動,舉辦第五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理事會2019年年會暨中俄國際醫藥科技創新與合作峯會、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會議、“何梁何利”基金高峯論壇暨圖片展活動、5屆嶺南代謝病國際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29場,其中牽頭舉辦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學術交流會議等8場中俄合作抗疫學術活動,成果納入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中方工作彙報,登載於科技部《中俄科技創新年工作簡報》2020年第5期頭條,打造了中俄合作抗疫學術交流品牌,為抗疫國際合作貢獻了廣藥大力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推進“亞洲校園”項目,開展教育部中外雙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計劃及粵港澳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計劃 [1] 
校地校企等合作
校地合作方面:截至2019年8月,與廣州市番禺區政府共建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與中山市政府共建華南現代中藥城、與連南縣政府共建廣東民族醫藥健康產業基地、與南海西樵鎮建設基層醫療衞生改革發展試驗區、與福建省連城縣政府全面戰略合作等 [55] 
校企合作方面:截至2019年8月,與廣藥集團、康美藥業、香雪製藥、無限極、澳雪、味奇生物等醫藥企業共建校企產學研基地,開展全面校企合作,與康美藥業共建現代中藥工程研究院、與無限極共建活性肽研發中心、與先強藥業共建新藥研究院等研發實體平台 [55] 
其他合作截至2019年8月,與廣州軍區總醫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進行了合作 [55]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醫院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藥科大學擁有2所直屬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1] 
直屬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名稱
簡介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85] 
創建於1950年,前身為廣州鐵路中心醫院,2004年轉製成為廣東藥學院直屬附屬醫院,是廣東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2016年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秉承“崇德 仁愛 博學 至臻”的院訓,經過70多年的發展和幾代人的努力,現已成為集臨牀醫療、臨牀教學和臨牀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甲”精品醫院。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雲浮市中醫院) [86] 
始建於1984年,前身是雲浮縣中醫院,2014年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2017年9月,雲浮市人民政府將醫院整體移交給廣東藥科大學,建設成為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23年通過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複審。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國家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單位。
注:截至2024年3月

廣東藥科大學學術研究

廣東藥科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藥科大學建有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55個 [1]  ,其中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基地 [56]  ,4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57]  ,15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58] 
科研平台(部分)
平台級別(類別)
名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糖脂代謝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5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脂血症調肝降脂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數字化質量評價技術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嶺南藥材生產與開發重點研究室 [5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脂代謝實驗室(三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製劑實驗室(三級) [56]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警戒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5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基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代謝性疾病國際合作基地 [56]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 [56]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藥物新劑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活性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技術候選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代謝性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 [57]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化妝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中藥質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先導化合物發現與新藥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局部精準遞藥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藥精準醫學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中藥飲片規範化炮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天然產物與新藥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南藥規範化種植與綜合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垂體疾病幹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光與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分子探針與生物醫學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醫藥3D打印機及個性化醫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慧護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食管癌精準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微生態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58] 
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
廣東省高校藥物緩控釋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基於雲計算的精準醫學大數據平台、廣東省普通高校新藥發現與成藥性評價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普通高校天然產物與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模式動物與糖脂代謝病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普通高校醫藥信息真實世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公共衞生檢測與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臨牀精準用藥重點實驗室 [59] 
注: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1項等一批國家和地方重大項目。糖脂代謝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優勢突出,已形成多學科綜合一體化防控糖脂代謝病診療新模式,制定首個糖脂代謝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國際規範並在第5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發布,研製了FTZ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中藥。獲國家、PCT、歐美髮明專利授權共538項;成功申報用於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中藥1.1類創新藥“腦脈通顆粒”臨牀實驗批件;制定橘核鹽橘核,炒茺蔚子國家藥典標準並納入2020版中國藥典。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4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何梁何利獎、吳階平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 [1] 
科研獎項(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調肝啓樞化濁法防治糖脂代謝紊亂性疾病基礎與應用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70] 
中藥複方防治高脂血症臨牀與實驗研究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5] 
《波蘭常用草藥圖譜》
“中醫藥國際貢獻獎——著作獎”二等獎 [74] 
白細胞介素IL-33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生物學活性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71] 
數字化技術在中藥物質基礎及質量控制中的研究與應用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72] 
基於雲技術省縣鎮醫聯體創新與應用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73] 
注:截至2023年12月

廣東藥科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4年5月,廣東藥科大學圖書館現擁有大學城校區主館、中山校區、雲浮校區和赤崗校區分館四處館舍,總建築面積82641平方米,讀者座位合計6460個;有館藏紙質圖書232.2633萬冊,電子圖書758768萬冊。其中,紙質醫藥類圖書近70萬冊;館藏文獻中,藥學類檢索工具齊全,其中美國《化學文摘(CA)》收藏最早年限自1937年起,是廣東收藏該著名檢索工具歷史最久遠、最齊全的圖書館之一。引進中外文數據庫39個,自建數據庫23個,外文電子期刊達到16000種,中文電子期刊達到14000種,數據庫資源實現了學校全學科覆蓋;電子圖書達到339萬種(本地+遠程) [16] 
圖書館 圖書館
  • 學術期刊
1.《廣東藥科大學學報》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是國內三家藥學院校學報之一,原名《廣東藥學院學報》,2017年改為現刊名。2008-2012年連續三屆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09-2015年先後獲“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2011、2015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獎。2012年本刊入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2017年本刊榮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獎;2018、2020年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21年榮獲“第七屆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2022年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建設示範案例庫優秀科技期刊” [10]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封面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封面
2.《整合藥學雜誌》
《整合藥學雜誌》英文刊(Journal of Holistic Integrative Pharmacy,JHIP)(ISSN 2707-3688)是由廣東藥科大學、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國內首種整合藥學英文學術期刊。於2020年9月出版第1期,現為季刊。 本刊旨在發表國內外整合藥學及其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際整合藥學學術交流和學科發展。主要刊載藥學與傳統醫藥、藥學與現代醫學、藥學與現代新興技術、藥學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藥學與人文相結合等融匯藥學各相關學科方法與知識的論文 [11] 
《整合藥學雜誌》英文刊封面 《整合藥學雜誌》英文刊封面 [12]

廣東藥科大學校園文化

廣東藥科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廣東藥科大學校徽由採用毛體校名書法的全稱、英文簡稱GDPU、象徵醫藥和生命的橄欖枝、象徵廣州市的木棉花以及充滿活力的廣藥人、1958年建校日期等元素構圖設計而成。 [6] 
校徽中心是廣州市木棉花的簡約造型,一目瞭然地傳達了廣東藥科大學的地理位置,突出廣東藥科大學作為全國三所獨產建制的藥科大學在南中國的地位。花形上方是一本打開的書頁的抽象變形,體現院校的特徵,傳達了廣東藥科大學的文化內涵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6] 
木棉花上是代表“醫”和“藥”的兩個字母“Y”、“Y”的藝術變形巧妙組合:體現醫藥結合,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兩個“Y”字母的造型與頭上轉型組合,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健康體魄的展翅高飛的“人”,象徵廣藥人對未來的展望,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奮發精神。 [6] 
校徽外環用“Y”字母構成的橄欖葉,體現廣東藥科大學“關愛使命、守護健康”的辦學宗旨。校徽的“天”和“地”是廣東藥科大學全稱和英文簡稱,寓“頂天立地”之意,富有現代感,傳達出廣東藥科大學與國際接軌的強勁發展態勢。 [6] 
校徽以深藍色為標準色,代表知識的海洋、科技的深邃、理性的思考,是廣藥大師生勇於攀登科技高峯,展翅翱翔於知識海洋的精神象徵 [6] 
校徽 校徽

廣東藥科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藥學中西,醫道濟世
釋義:“藥”,是指治病救人的物品,包括中藥與西藥。“學”,作動詞解,是學習,研究、實踐、探索、掌握,應用;作名詞解,是學問,學識,學術,學科,學理,學養,學校,學院,可以延伸理解為知識或技能。“藥學”,是廣東藥科大學的名號,又是廣東藥科大學的主要學科。“中”,這裏意指中藥,中醫,中藥學,中醫學;延伸意為中華民族五千年中醫藥優秀文化傳統。“西”,這裏意指西藥,西醫,西藥學、西方醫學知識精華。“中西”,二字結合在一起,解釋為中西合璧,中西醫藥結合。“藥學中西”精闢地涵括了廣藥“突出藥學、預防醫學”的辦學優勢和“以藥為主、醫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醫藥大學的辦學定位;突出了廣東藥科大學的主導學科內涵,亮出了廣東藥科大學的學校名號,傳達了學校弘揚祖國五千年中醫藥優秀文化傳統的使命感、堅持中西醫藥結合的教學方針等極其豐富的思想文化與科學內涵;激勵廣藥人學習掌握中、西方藥學之精華,對中、西藥學知識兼容幷蓄,以中西醫藥結合的知識和技能,為延續人類生命與健康做出有益貢獻。 [6] 
“醫”,即醫學、醫生、醫療、醫術;“道”,道理、道德、道義、道行,這裏指道德、品格、學識;“醫道”,一語雙關,既指藥學和醫學規律、醫學知識、醫療技術與技能;又指行醫道德,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等做人原則。“濟”,意即幫助、救援、惠濟,救死扶傷;“世”,即世人、大眾、社會;“濟世”,指扶助社會,普惠天下,關愛生命,守護健康,解救患者於病痛之中。“醫道濟世”,即廣藥人運用所學之醫藥學知識和醫療技術,以仁義博愛之德行,濟世惠人,救死扶傷;為人類、為社會、為守護生命和健康,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貢獻。 [6] 
“藥學中西,醫道濟世”,從“藥學”和“醫道”兩個方面,凸顯廣藥本色,具有鮮明個性。前者傳達廣藥辦學方向、教學方針、學校定位,核心是一個“學”字;後者訴求廣藥人的社會實踐、人生價值、奉獻精神、理想實現,重在一個“行”字。“藥學中西,醫道濟世”可以通俗地解讀為:廣東藥科大學將遵循“以藥為主、醫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方針,以弘揚中華民族五千年中醫藥優秀文化傳統為使命,堅持中西醫藥結合的教學與實踐道路,傳承“懸壺濟世”的傳統美德,關愛生命,守護健康,普惠天下,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有益貢獻 [6] 
●校歌
《為中華醫藥譜新章》
歌詞:
紮根在南粵的沃土
木棉花綻放着火紅的理想
奔騰起珠江的豪邁
橄欖枝綠色着生命的希望
走過崢嶸歲月
歷史鐫刻着我們的光榮和夢想
邁入嶄新的世紀
時代召喚着我們創新發展鑄造輝煌!
我們廣藥人 尚義、求真、勵志、篤行
歲歲桃李育芬芳
我們廣藥人 藥學 中西 醫道 濟世
為中華醫藥譜新章*
為中華醫藥譜新章 [6] 

廣東藥科大學社團文化

廣東藥科大學擁有針灸協會 [87]  、武術協會 [60]  、創新實踐協會 [61]  、青蓮社 [62]  等諸多優秀社團,學校引導學生社團突出自身特點,創新活動形式,積極開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社團文化活動,形成品牌,持續擴大影響力,搭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學生社團育人平台,為促進文明和諧校園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89] 
學生社團(部分)
名稱
成立時間
簡介
廣東藥科大學針灸協會 [87] 
1987年
針灸協會不懈努力,默默耕耘,集思想教育、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於一體。針協成員開展針刺、推拿、拔罐、艾灸、耳壓、量血壓等醫療保健服務,多次利用暑假參加大學生青年志願者“三下鄉”活動,足跡遍佈南粵大地,服務人數上萬人次,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廣東藥科大學武術協會 [60] 
1995年
是學校集武術學習、團隊合作和個人成長於一體的文化體育類社團。武協以“強身健體,弘揚國術”為宗旨,繼承中華武術的優秀傳統,以鍛鍊同學們冷靜沉着,果斷機智,百折不饒的優良品質為己任,努力耕耘,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
廣東藥科大學創新實踐協會 [61] 
2015年
協會秉承“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的原則,圍繞物聯網技術和電子設計技術,以項目驅動為核心,以項目實踐方式,通過綜合課程設計、項目實訓、學科競賽以及雙創項目的開發和培育,分層次培養電路設計、系統軟硬件開發、驅動開發、論文寫作等專長人才。
廣東藥科大學青蓮社 [62] 
2021年
該社團將通過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來開展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社團活動,推進校園廉潔文化建設,宣傳廉潔文化,傳播廉潔知識,弘揚廉潔精神,營造良好的廉潔氛圍,不斷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敬廉崇潔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
注:截至2024年5月

廣東藥科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廣州(大學城、寶崗、赤崗)、中山和雲浮三大校區五個校園,佔地近5300畝。 [1] 

廣東藥科大學廣州校區

● 大學城校園
截至2024年5月,廣東藥科大學廣州校區大學城校園位於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大學城外環東路280號,是學校的主校區,佔地面積700餘畝。校區主要突出藥學特色,設有藥學院、中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基礎學院等,開設有藥學、臨牀藥學、藥物製劑、製藥工程、藥物化學、藥物分析、中藥學、中藥製藥、生物製藥、生物科學、海洋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10多個專業及專業方向。校園還建有多個省部級醫藥創新平台,並設有國際教育學院,開辦留學生教育與國際合作辦學項目。 [22] 
大學城校園 大學城校園
● 寶崗校園
截至2024年5月,寶崗校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光漢直街40號,為成人學歷教育和教育培訓的校區。設有成人脱產、業餘和函授本專科學歷教育,開設藥學、中藥學、臨牀醫學、護理學、預防醫學等本專科專業與方向;設立了江門、陽江、湛江、連州、梅州、佛山、珠海、廣寧、東莞、黃埔、惠州、肇慶、吳川等多個校外教學點及直屬門診部等。 [24] 
寶崗校園 寶崗校園
● 赤崗校園
截至2024年5月,赤崗校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江海大道283號。校區佔地面積80餘畝,是以醫學教育為主的校區。校區設有公共衞生學院、臨牀醫學院、護理學院和健康學院等,開設有預防醫學、衞生檢驗與檢疫、臨牀醫學、中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康復治療學、健康服務與管理等8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23] 
赤崗校園 赤崗校園

廣東藥科大學中山校區

截至2024年5月,中山校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鎮長命水大道9-13號,佔地面積2000畝,主要發展醫藥化工、食品工程等學科,是學校培養醫藥相關專業人才的校區。校區設有食品科學學院、醫藥化工學院、醫藥商學院等,開設有藥事管理、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醫藥化工、醫藥貿易、醫藥信息工程等多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25] 
中山校區 中山校區

廣東藥科大學雲浮校區

截至2024年5月,雲浮校區位於雲浮市雲安區西江新城文華路368號。校區佔地2300畝,校區建築總規模為36.56萬平方米。校區主要圍繞區域醫療服務、醫藥製造、中藥種植、健康養老、中醫養生、文化休閒旅遊等大健康產業,開設了中醫學院、中藥資源學院、護理學院、健康學院和醫藥信息工程學院等5個學院。 [26] 
雲浮校區 雲浮校區

廣東藥科大學行政管理

●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校長
黨委常委、副校長
參考來源: [7]  [14]  (截至2024年5月)

廣東藥科大學知名校友

2023年11月18日,廣東藥科大學召開校友會籌備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校友會會員大會,大會審議了校友會章程、廣東省廣東藥科大學校友會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辦法。廣東藥科大學校友會將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匯聚校友智慧和力量,團結凝聚廣大校友支持學校高質量發展;拓展合作渠道,努力為校友在持續發展中提供資源共享平台;始終如一地履行好校友會章程,健全校友會組織機構,促進校友會的規範化管理和有序化運行。 [88] 
傑出校友(部分)
姓名
備註
林春燕
1991屆公衞學院校友,海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疫情防控專家組副組長、海南省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63] 
黃春壘
1994屆預防醫學專業校友,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副主任醫師,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64] 
葉榮科
1982屆藥學專業校友,高級製藥工程師、曾任廣州白雲山製藥總廠副總經理,廣州天心製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65] 
陳愛貞
1991屆衞生檢驗專業校友,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佛山市政協常委、農工黨佛山市委會副主委 [66] 
杜琳
1982屆預防醫學專業校友,廣東省抗非典一等功、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抗非典先進個人、廣州抗擊非典模範、 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 、三次獲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獲得兩項廣州科技進步二等獎 [67] 
陳矛
1985屆校友,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醫藥經濟年度人物等多項榮譽 [84] 
注:排名不分先後(截至2024年5月)

廣東藥科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部分)
時間
獲獎名稱
2015年12月
2014年度部門決算報表優秀單位 [68] 
2016年1月
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93] 
2021年9月
學校民盟總支部榮獲“民盟廣東省優秀基層組織”榮譽稱號 [112] 
2024年4月
學校農工黨總支被授予“優秀基層組織”榮譽稱號 [69] 
注:截至2024年5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