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鎖定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為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管理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副廳級),前身為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所。
中文名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成立時間
1959年6月
院    長
羅龍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發展概況

1959年6月經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民族研究所”,人員編制9名。1962年2月,經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同意,將“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民族研究所”易名為“中國科學院廣東民族研究所”,1966年至1978年10月,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而被取消。1978年11月,經廣東省編制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恢復廣東省民族研究所,並從科學院分出,歸屬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管理,人員編制9名。1981年1月,經廣東省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增加廣東省民族研究所事業人員編制6名,增編後共有編制15名。1996年7月,經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加掛“廣東省宗教研究所”。1997年8月,經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增加宗教研究所事業人員編制3名,增編後兩所共有編制18名。2008年8月,經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會同意,報國家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所更名為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廳級),核定編制38名。現任院長馬建釗,副院長李筱文、楊坤龍、羅貽樂。
2009年7月,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機構編制方案》,規定研究院的主要任務為:(一)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二)開展民族、宗教基礎理論和廣東民族、宗教的歷史及現狀等研究工作。(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有關民族、宗教問題和政策的調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四)負責廣東民族、宗教的古籍、資料的收集、整理、修復和編撰出版工作;開展廣東民族、宗教的文物研究工作。(五)開展國內外民族、宗教學術交流和合作。(六)參與有關院校民族、宗教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指導、聯繫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廣東省宗教學會和廣東瑤學研究會工作。(七)承擔上級相關部門交辦的有關事宜。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人員結構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現有工作人員34名,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研究員10人,行政工作人員5人。院內擁有博士學位者10人(其中已出站博士後1人,在站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生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者5人。其餘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
根據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的《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機構編制方案》,新組建的研究院設院長(副廳級)1名,副院長(正處級)3名(其中1名兼任紀委書記);內設3個副處級機構: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辦公室(內設古籍研究室及院刊編輯部),設機構正、副領導職數共9名,其中正職3名,副職6名。現任院長馬建釗研究員,全面主持院內業務;副院長李筱文研究員,分管民族研究所;副院長楊坤龍,分管宗教研究所;副院長羅貽樂,分管院辦公室、編輯室。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成果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學術研究

研究院先後編撰出版著作20餘部,譯著3部,編輯叢書《廣東民族研究論叢》、《民族宗教研究文叢》20餘種,古籍與資料集25種。全院科研業務人員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民族研究涉及本省壯族、瑤族、畲族、回族、滿族以及海南省的黎族、苗族等民族的社會、經濟、歷史、宗教、文化教育等,研究地域以廣東為主,擴展到海南、廣西、香港、澳門等地;宗教研究則從多種維度對五大世界性宗教和民間信仰及民間宗教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發表在核心期刊和國家重點刊物的科研論文近百篇,海外發表的十餘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全文轉載多篇,更有多篇被評為國家、省、市級優秀成果。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調查

調研工作大體可分三個階段(不含“文化大革命”時期):1960—1964年為初創階段,以廣東各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調查為主,為各少數民族的民族識別和社會改革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1979—1984年,完成了國家《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簡史、語言簡志、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和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廣東部分的編撰出版任務;1985年至今,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探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有關民族和宗教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完成了新編“五種叢書”廣東部分的編撰工作。
近兩三年來,在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扭轉以往過於強調基礎研究,對現實關注不夠的現象,使研究院圍繞上級主管部門的中心工作,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重點工作開展研究。在搞好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大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力度,出了不少成果。例如對外來少數民族的研究,對少數民族區域經濟的研究,對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的研究等。這些研究成果,為黨和政府部門決策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學術交流。

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日本、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泰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等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共同組織調研活動,參與及聯合舉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下屬機構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負責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族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民族歷史文化、民族經濟社會、民族工作理論等基礎研究工作;承擔有關民族問題理論和重點課題的科研工作;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有關民族問題的調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全省民族古籍、志書、資料的收集、整理、修復和編撰出版工作;開展國內外民族學術交流和合作;參與有關院校民族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指導、聯繫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廣東瑤學研究會工作等。有研究人員十名:盤小梅、陳曉毅、王維娜、楊建銀、付曉華、吳澤榮、温士賢、汪鯨、楊晶晶、李俊良。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宗教研究所

負責宣傳黨和國家關於宗教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宗教歷史文化、宗教工作理論等基礎研究工作;承擔有關宗教問題理論和重點課題的科研工作;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有關宗教問題的調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全省宗教古籍、志書、資料的收集、整理、修復和編撰出版工作;開展國內外宗教學術交流和合作;參與有關院校宗教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指導、聯繫廣東省宗教學會工作等。有研究人員七名:夏志前、陳延超、章曉丹、吳寧、江泓、韋羽、黎敏菁。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古籍研究室

隸屬院辦公室。負責搶救、蒐集、整理、出版、研究民族宗教古籍;承擔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重點項目及重點課題的編寫工作;參與全國民族古籍工作協作工作;指導全省世居少數民族有關民族古籍資料的搶救、整理工作;承擔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分配的志書編寫任務等。現有研究人員四名:張菽暉、李朗寧、宋永志、練海虹、趙雙喜。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領導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現任領導

院長:羅龍 [2] 
副院長
李筱文,女,1956年生,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人,瑤族,中共黨員。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分管宗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曾任廣東省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現任廣州市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校外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服裝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漢民族學會、廣東省婦女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廣西瑤學會副會長。研究領域為廣東少數民族,在瑤學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參與2個國家級科研項目,主持和承擔3個國家部委級科研課題,參與多個省級社科科研項目,出版專著5部,主編或參編圖書多部,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多次應邀赴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泰國及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的學術機構和大學進行學術訪問。著有《廣東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瑤山起舞——瑤族盤王節與耍歌堂》(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盤王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
楊坤龍,男,1968年生,廣東揭西縣人,漢族,中共黨員。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分管民族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在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所辦公室工作;2000年起任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2004年起任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所副所長(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任西藏林芝地區林芝地委統戰部副部長),分管辦公室工作;2009年10月起任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
羅貽樂,男,1962年生,漢族,江西贛州人,中共黨員。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分管辦公室、編輯室工作。1985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曾任職於人民衞生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廣州分社、廣東省人事廳羊城晚報出版社等機構。2000年起任廣東省人事管理與人才研究所副所長及《廣東人事》雜誌社社長、主編;2004年起任羊城晚報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11年起任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長。 [1]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期
院長
2015.12—2023.05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