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鎖定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位於海珠區新港西路105號大院,成立於1958年9月28日,時稱中國科學院廣州昆蟲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是廣州市第六批歷史建築。1961年中國科學院華南野生動物綜合考察隊併入後,改稱中國科學院中南昆蟲研究所;1972年更名為廣東省昆蟲研究所,1978年隸屬廣東省科學院;1984年受國家林業部委託建立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是極具華南地區特色、從事動物與昆蟲科學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5年11月,更名為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 [2] 
中文名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
成立時間
1958年9月28日
所屬部門
中國科學院
全    稱
中國科學院廣州昆蟲研究所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發展方向

半個世紀以來,昆蟲所從國家科研機構到省屬科研機構,面向國家和廣東省的發展需求,立足科技創新,不斷完善學科建設,形成了堅實的科研基礎和深厚的科技積累,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一流科研機構。圍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物資源恢復及動物實驗研究、有害生物監控等三大主要研究與應用方向,建有13個科研團隊以及2個條件支撐團隊,主要開展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自然保護區評估與規劃、有害生物監測與農林生態系統保護、綠色農林生產技術等有關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科學研究,為政府提供科技諮詢服務,為公眾提供科普宣傳,為社會發展提供共性和關鍵性技術支撐。
昆蟲所現有在職人員165名,其中:事業在編人員135人,聘用人員30人;正高7名,副高44名;具博士學位24人、碩士學位5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 16人。在讀研究生41人(未含在職攻讀學位人員),其中博士生7名、碩士生3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20人。全所職工中45歲以下科技人員佔82%,形成了年輕化和高層次的科技隊伍。
基於雄厚的科技基礎和卓越的自主創新能力,受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委託,昆蟲所建立了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靈長類實驗動物重點科研基地、廣東省野生動物與昆蟲種質資源庫等8個科技創新平台。擁有華南地區動物物種標本收藏量最大的標本館,儲備華南地區獨特的昆蟲和動物資源。多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100多項,其中62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申請專利60多項;發表學術專著50餘部,國內外學術論文2600多篇。
昆蟲所是廣東省昆蟲學會、廣東省動物學會、廣東省白蟻學會的掛靠單位,與國內外眾多政府機構和科研機構保持着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廣東省昆蟲學會主辦的省級學術性期刊《環境昆蟲學報》也掛靠我所。
昆蟲所所屬企業──廣東廣昆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為了貫徹落實科技體制改革措施組建的綜合性科技開發企業,實行現代企業管理,為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供服務平台,形成統一的優勢品牌。公司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已形成具有市場優勢的新產品和自身特色的技術服務。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服務理念

昆蟲所堅持以科研為重點,以政府需求和社會發展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不斷凝練優勢學科和獨具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力開展科技諮詢和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使研究所成為具有區域創新特色優勢的新型科研機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