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鎖定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於2016年7月由學校為優化學科專業佈局,按照學科基礎相同的原則,由相關教學系及專業整合而成。 [1] 
中文名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外文名
Faculty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創辦時間
2016年7月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蔡鷹 [2] 
院長:趙輝 [2] 
本科專業
5個 [1] 
碩士點
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化學、邊緣海地質學 [1] 
專業學位碩士點:及資源與環境 [1] 
博士點
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化學、邊緣海地質學 [1] 
地    址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海大路1號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辦學歷史

學院前身是原湛江海洋大學基礎科學系於2002年更名為理學院,2016年6月學校調整學院設置和優化學科專業佈局時,按照學科基礎相同原則,將原理學院應用化學系的製藥工程專業、農學院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環境科學專業,海洋與氣象學院的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調整在一起,組建成立化學與環境學院。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學術研究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近海海洋環境變化合作研究中心、海岸帶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研究中心、海洋資源化學綜合利用研究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材料研究重點實驗室、海洋有機地球化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應用化學研究所、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教學示範中心)等科研實驗平台;並裝配了熱重分析儀、氣質聯用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伏安極譜分析系統、熒光定量qPCR、原子熒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Zeta 電位與粒度分析儀等分析測試儀器,設備價值3000餘萬元。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教師科研方向集中在海洋資源化學利用、海洋化學、環境監測及評價、海岸帶利用保護和修復等領域展開,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19年至2022年,學院教職工獲批各類科研項目共151項,項目到賬經費累計2646.9萬元;教師發表論文304篇,其中三大索引收錄205篇。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對外交流

學院高度重視與國內外高校、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合作,辦學空間不斷擴大。以學院為依託聘請了約克-聖約翰大學全職教授、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兼職教授、iWEF研究中心主任潘綱教授和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宋之光教授為學院講座教授,積極邀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校,以及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與雲浮、湛江等地市藥檢所,與環境、製藥、化妝品等相關的多個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辦學條件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專業設置

學院現有製藥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海洋資源與環境應用化學等5個本科專業。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88人,其中專任教師64人,教輔人員9人,行政管理及輔導員1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2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51人(佔79.7%)。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0人。現有廣東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揚帆計劃引進拔尖緊缺人才1人,廣東海洋大學拔尖人才講座教授2人,廣東海洋大學教學名師3人,廣東海洋大學南海傑出學者2人以及南海青年學者7人。有10餘名高級職稱教師兼職全國的專業技術委員會職務和國內外期刊雜誌的編輯等。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化學、邊緣海地質學 [1] 
二級學科博士點:海洋化學、邊緣海地質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及資源與環境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教學建設

擁有虛擬仿真實驗室及各類實驗教學實驗室(校內)、省內外50餘個產學研實習基地,為學生校內外實習提供了良好條件。 [1]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蔡鷹
院長:趙輝
黨委副書記:龐國明
副院長:孔松芝、李程鵬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