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市南海中學

鎖定
廣州市南海中學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創立於1904年,原名“西湖書院”,曾命名為“廣州市第十一中學”。南海中學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6年10月,複名為“廣州市南海中學”。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9年,學校高分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評估。2010年,學校順利通過“廣州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評估。
中文名
廣州市南海中學
簡    稱
南中
創辦時間
1904年
辦學性質
全日制中學
校    訓
任重致遠
主要獎項
廣東省一級學校
廣東省綠色學校
知名校友
黃天驥 馬萬祺
現任校長
趙秉乾 [1] 
所屬地區
中國 廣東 廣州

廣州市南海中學辦學歷史

1904年,南海士坤在原西湖書院的基礎上,創立簡易師範科館,當時的地址位於西湖路360號。1907年,西湖書院和南海師範科館合併為南海中學堂,地址在原西湖書院。朱世疇出任校監(即校長)。
1910年,學校搬遷至光復中路高第坊蘆荻東報資寺(正門),西華路460號(原第十一中學現址)為學校的後門。1912年,學校被正式命名為“南海中學”。
1922年,南海縣政府希望將南海中學改為師範學校並遷入佛山,但遭到學校師生反對,學校才得以保留。後來南海中學成立校董會,籌資辦學經費。從此廣州的南海中學與佛山的南海縣立中學各自辦學。
192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視察考核驗收,評價南海中學是全國最優的九所中學之一。
1938年初,由於日軍入侵廣州,學校向附近的農村疏散。高中部遷至南海鹽步北村陳氏大宗祠;初中部遷南海泌衝;附小遷南海南村,圖書儀器搬到南海麻奢(現裏水鎮)。10月,學校遷至中山縣前山(現珠海前山)上課。不久後再遷往澳門,與石門中學、南海縣立第一中學等合辦,名為南海聯合中學
1939年,萬善識字班設立,是“萬善中學”的前身。1940年,萬善中學初中部成立,校址在豐寧路(現人民中路)。
1941年,香港淪陷,南海聯合中學停辦,直至戰爭勝利。
1944年,萬善中學組織臨時校董會,依然獨立辦學。
1945年,南海中學在廣州復辦。因當時西華路校址被法商學院借用,故改在南海學宮上課。1947年2月,遷回西華路原址復課。
1947年6月13日,萬善中學初中部得到教育廳批准立案。1949年,萬善中學改為完全中學。
1953年,南海中學與萬善中學合併成為公立廣州市第十一中學,隸屬廣州市教育局,仍以南海中學為校址。
1966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校名被改為“紅衞戰校”。
2000年11月,市十一中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2005年7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6年,廣州市第十一中學複名為“廣州市南海中學”。9月,高中部落成啓用。
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
2007年9月,被評為“荔灣區五星級書香校園”。
2009年,學校高分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評估。
2010年,學校順利通過“廣州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評估。
2010年,學校設立中共廣州市南海中學委員會。

廣州市南海中學辦學條件

初中部佔地22707平方米,建築面積20222平方米,學校(初中部,下同)擁有質量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專用教室、電化教育室、勞技專用教室、計算機專用教室、音樂、美術專用教室、梯形教室和教學儀器和設備;擁有近500個終端的千兆校園網;藏書5.5萬冊;並擁有塑膠環形跑道、風雨跑道、籃、排球場和綠茵足球場。

廣州市南海中學所獲榮譽

廣東省“文明學校” ,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廣東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單位,廣東省中學生體育協會理事校,省“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評比一等獎”,廣東省“衞生工作先進單位” ,廣東省“三優聯評”最佳組織獎
2021年12月16日,被授予2020年廣東省“網絡安全示範校”稱號。 [4] 

廣州市南海中學文化傳統

辦學百年,學校秉承“任重致遠”校訓,以弘毅弘志、求真求實的精神,在羊城樹立出校園雅,校風良,管理嚴,質量好的良好聲譽,曾有“樓外書聲連北極,域中文采耀南天”之譽,早在解放前就獲“全國最優的九所中學之一”的殊榮,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廣州市南海中學 廣州市南海中學
育人百載,學校以“培養有責任感的人”為目標,以厚德博雅、尚勤尚嚴的教風,培養出學生樂學善思、至誠至理的學風。從南海園中更走出一批批以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為代表的傑出英才。而學校已連續十多年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二等獎,連年獲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校色:
中國紅與青銅綠為學校基本色。紅色象徵着我們學長的獻身祖國的革命精神、承傳教育薪可征服的力量;青銅綠象徵學校的百年老校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藴。校色激勵南中人與發揚先輩的優良傳統,奮發圖強,擔負振興中華之大任,任重至遠。

廣州市南海中學校徽

校徽 校徽
校徽由中、英文校名和學校標誌圖形組成;學校標誌圖形中紅色線形的構圖汲取了中國結符號的文化語意,與校訓“任重致遠”的小篆字體及學校創建的時間 “1904”組合在一起,體現出一種古樸厚重的文化意藴,體現南海中學百年老校的歷史感。 圖形整體宛如一隻昂首挺胸向前奔跑的駱駝,展現了一種意志堅定、步伐穩健、抱負遠大的駱駝精神體現了 “任重致遠” 校訓精義 圖形整體亦如一支正在燃燒的火距,這象徵着我們在不斷傳承南海中學百年的教育薪火; 圖形整體亦如一朵木棉花,體現了坐落在名城廣州的南海中學,要努力為廣州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楷體圖形整體亦如豎起的大拇指,隱喻着我南中師生不斷地追求做到更好,和社會對我校百年教育優良傳統和辦學水平的肯定與讚賞圖形下方的曲線亦如一顆紅心,象徵着我南中師生“愛國愛鄉眾勿忘”的一片丹心; 整個圖形寓意了南海中學師生秉承前輩“任重致遠”的理念,以堅定的意志,穩健的步伐,將南海中學推向更好的發展,一批批優秀人才將從這裏誕生。

廣州市南海中學校歌

校歌 校歌
南海中學校歌
雄哉百粵,峙南方珠水湯湯
猗歟南海百粵光,衣冠氣獨昌
風節文章,亙古振遐荒
歸然我校繼芬芳,菁莪教澤長
文教恢張,我武惟揚
愛鄉愛國眾勿忘,奮發共圖強
猗歟南海百粵光,衣冠氣獨昌

廣州市南海中學校風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校風與校訓和學校精神互為表裏,相輔相成。“志存高遠”,就是每一個人都胸懷遠大理想,不畏艱險,不趨小利,奮勇向前;“腳踏實地”,就是秉承“駱駝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贏,堅韌不拔,達致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2] 

廣州市南海中學教風

厚德博雅,尚勤尚嚴——教風是學校成員對教育者應該“ [3]  如何教”的一種理性認識和理想追求,它體現了人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廣州市南海中學的教師在百年積澱的師表傳統中形成了一代又一代南中教師風範——厚德博雅,尚勤尚嚴厚德博雅,就是為師者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氣質高雅,舉止端莊;尚勤,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尚嚴,嚴是責任,嚴中有愛,嚴中有理,嚴中有方。

廣州市南海中學學風

樂學善思,至理至誠——學風是學校成員對學習者應該“如何學”的一種理性認識和理想追求,它體現了人們對學習活動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樂學”,要志存高遠,熱愛學習,珍惜今天所擁有的學習機會;“善思”,要學會思考,掌握學習方法,不斷超越自己。至理至誠,要“學以至理”“行以至誠”。“學以至理”,鼓勵學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不滿足一知半解;“行以至誠”,要求學生專注求學,學以致用,在學術面前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弄虛作假。

廣州市南海中學學校校訓

校訓“任重致遠”始於創校之初,取意於曾子的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及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訓詞喻意南中人應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斷追求道德、學問,有着胸懷廣闊、意志剛強的品質和決心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理想。

廣州市南海中學學校精神

弘毅弘志,求真求實——“弘”,意指廣闊、擴充;“毅”,指堅定的意志,意志力是人素質的核心體現;“志”,指遠大的目標與志向;弘毅弘志是指志向遠大、意志堅定;“真”,意指真理、真實;“實”,實在、真實;求真求實就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教人求真,學做真人。

廣州市南海中學育人目標

育人目標:培養有責任感的人。體現了南中對“培養什麼樣的人”的一種理性認識和理想追求,它是一切教育行為的前提。有責任感是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校訓“任重致遠”就隱含了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培養有責任感的人就是要培養能夠擔負重任達致遠方的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代又一代的南海中學人,為救國、興國、強國,發奮學習,努力工作,形成為了學校的優良傳統。有責任感的人就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就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就是一個志存高遠、勤奮學習的人,就是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

廣州市南海中學學校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460號(初中部)
廣州市荔灣區南岸富力路56號(高中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