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客家山歌

鎖定
廣州客家山歌是廣州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間歌曲,它融合了廣府文化特色,反映了廣州客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廣州地區的客家山歌主要分佈於越秀區、天河區、花都區、增城區、黃埔區等客家人聚居區域,客家山歌是他們日常文娛活動以及表達喜怒哀樂的主要方式。 [6] 
廣州客家山歌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是客家人聯誼的必備“見面禮”,具有濃烈的客家鄉音的認同感。此外,廣州客家山歌全面記錄了客家人的生活,具有諸多功能與作用(如宣傳教化、傳授知識、明志壯膽、激勵抗爭、結交朋友、談情説愛、抒發胸臆、娛樂身心等),對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民俗學等都有寶貴的研究價值。 [1] 
廣州客家山歌是廣州客家人勤勞智慧的生活寫照,歌曲主題和內容融合當代社會熱點,改編原調填作新詞,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據詩人葉廷勳《廣州西關竹枝詞》中記載,清朝廣州便有客家山歌墟。 [8] 
2022年05月,廣州客家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5] 
中文名
廣州客家山歌
批准時間
2022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編號
II-3 [5] 
申報地區
廣州市越秀區
類    別
傳統音樂

廣州客家山歌歷史淵源

廣州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間歌曲,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鄉土生活氣息濃郁,是民歌中獨立的一支。客家山歌伴隨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演進,歌詞近似竹枝詞,受到江南吳音的影響。明代就有客家人從粵東北輾轉來穗,客家山歌也隨之而來,開始傳唱於羊城,並融入廣府文化特色。客家山歌在廣州的越秀區、天河區、花都區、黃埔區、增城區以及從化區都有傳唱。 [2] 

廣州客家山歌社會價值

廣州客家山歌是廣州客家人勤勞智慧的生活寫照,歌曲主題和內容常常會融合當代社會熱點,改編原調填作新詞,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得益於客家山歌的廣泛傳唱,廣州客家地區的基層文化治理成效顯著,特別是結合鄉風文明建設的宣傳歌和祝頌歌,如宣傳孝敬父母、友愛宗族、和睦鄉里、積善修德、勿賭博吸毒等道理,歌頌新生活、新時代、新風尚,表達出廣州客家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7] 

廣州客家山歌保護措施

2004年,廣州市天河區第一個以民間藝術形式命名的協會——天河區客家山歌協會成立。 [4] 
2009年4月24日,廣州客家山歌入選廣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4] 
2022年05月20日,客家山歌(廣州客家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