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齡奇

鎖定
廖齡奇(1904/1905-1941) [2-3]  ,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畢業。別號大可,湖南祁陽人。長沙湘雅教會學校、武昌中華大學、英國陸軍參謀學校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排、連、營長,武漢中央軍校政治科大隊少校大隊副,武漢軍校校務整理委員,第一七八旅中校團長,第五十一師上校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副師長、師長。參加江西萬家嶺戰役和第一、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因第二次長沙會戰失利,私自潛回家鄉,被蔣介石薛嶽王耀武(第七十四軍軍長)追究戰敗責任,後軍法處決。 [1-2] 
本    名
廖齡奇
出生地
湖南省祁陽縣
出生日期
1904年(一説1905) [2] 
逝世日期
1941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目錄

廖齡奇人物生平

廖齡奇,祁陽縣七里橋鎮人,1904年出生。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排長、連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戰後升任第八十八師三六四團第2營營長。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因戰功被升為團長。 1934年,隨八十八師赴福建、江西等地“圍剿”工農紅軍。 1937年,日軍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八十八師奉命進入南翔一線,抵抗日軍。廖齡奇在戰火中接任旅長,他率部與日軍血戰80余天,最後撤入南京,負責守備中華門、雨花門一帶。日軍轉攻南京時,廖旅首當其衝,傷亡慘重,兩名團長先後陣亡。但仍堅守陣地,直到12月12日,衞戍長官司令部下令全面撤退後才撤到江北。1938年秋冬間,八十八師奉調於河南內黃車站截擊日軍土肥原師團。戰後,廖齡奇調升五十八師副師長,不久升任師長。1939年9月,率部參加第一次湘北會戰,並取得勝利。 [3] 
1941年9月,第二次湘北會戰開始。此時,廖齡奇正請假去吉安結婚,乘便回祁陽省親。副師長張靈甫率部從江西新餘趕往長沙,不料日軍已分5路強渡新牆河,五十八師陷入極端不得的形勢中。廖齡奇聞訊由祁陽驅車於途中趕上部隊,遵令退守醴陵待命。而原駐防新牆河的守軍,則按薛嶽的部署早已向長沙東南撤退,日軍乘虛而入,佔領長沙。薛嶽等人為推卸責任,掩蓋長沙失陷之事實,把廖齡奇請假離開部隊説成是“臨陣脱逃”。11月,廖齡奇被蔣介石以“臨陣脱逃”罪而槍決。事後,蔣介石經過調查瞭解,認為這是一起冤案,遂指示將廖齡奇按抗日陣亡將官給予撫卹,將其遺體厚葬於南嶽忠烈祠,給其家屬頒發“榮哀狀”和年度撫卹金證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