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遜

(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原院長)

鎖定
廖遜,男,1950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共海南省委黨校海南省行政學院、省社會主義學院)原黨委副書記、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原院長、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海南省行政學院原院長。
中文名
廖遜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
性    別

廖遜人物簡介

廖遜 廖遜
經濟學研究員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海南省老教授協會理事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海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兼任海南省孔子學會會長等社會職務。2005 年獲得“海南省十大傑出人才”稱號,2010年被授予“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繫重點專家”稱號。
長期從事社會經濟發展與政策諮詢工作研究,是我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理論,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南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參與我省歷次經濟發展計劃和國土規劃的制定。組織並領導我省多項各領域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對海南省多項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議,從1990年至1999年連續10年主編《海南年鑑》及1992年至1998年主編過《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8部。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與當代經濟改革》、《小政府大社會——海南新體制的理論與實踐》等12部著作。發表文章約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海南省1992年優秀精神文明獎 [1] 

廖遜社會職務

廖遜 廖遜
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省殘疾人親友會主席、全國殘聯主席團委員、海南省僑聯常務理事、海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海南省社會學會會長、全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海南省自然環境保護研究會會長、海南省台灣研究會會長、海南省市場營銷學會會長、海南省孔子研究會會長等。
2011年6月9日,海南省老教授協會正式成立,廖遜教授被選舉為海南省老教授協會首屆理事會會長。

廖遜學術成就

長期從事社會經濟發展與政策諮詢工作研究,是海南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理論,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南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參與海南省歷次經濟發展計劃和國土規劃的制定。組織並領導海南省多項各領域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
對海南多項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議,從1990年至1999年連續10年主編《海南年鑑》及1992年至1998年主編《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8部。
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與當代經濟改革》和《小政府大社會——海南新體制的理論與實踐》等12部著作;發表文章約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和海南省1992年優秀精神文明獎 [2] 

廖遜榮譽記錄

2020年5月17日,獲得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 [3] 

廖遜人物故事

廖遜與病妻、智障兒子的親情故事
廖遜 廖遜
這是一個甜蜜的鏡頭:每天早上丈夫上班前,總是愛撫地摸摸妻子的頭,拉拉妻子的手,然後俯下身子,輕輕地吻着妻子的面頰,每當聽到丈夫説“黎寶寶,放心吧,我一輩子愛你”時,妻子那凝固且呆滯的目光,突然變得有了光亮。這句重複了二十幾年的話語似乎成了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
這是一個令人同情和心酸的家庭:妻子患嚴重的腦神經萎縮症,癱瘓在牀,唯一的兒子三歲時因高燒不退導致智障,丈夫——海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省行政管理學院原院長廖遜教授成了家裏的頂樑柱……
讓我們走進這個家庭,感受發生在這一家人之間的親情故事:
唯美與悽苦的愛情之路
2011年61歲的廖遜和64歲的妻子秦黎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戰友。廖遜是有名的俊小夥和才子,秦黎是公認的温柔美女,倆人擦出愛情火花,真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然而深深吸引他們的,還是各自的人品。廖遜是個熱情洋溢、樂觀向上、助人為樂的人,秦黎細緻體貼,和善待人,他們都是知青中的佼佼者。倆人的感情一路升温,還是源於廖遜得了肝炎,當時缺醫少藥,又吃不上營養品,全仗着秦黎的精心呵護和照料,在那段時間裏,秦黎冒着被傳染的危險,忘我地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廖遜。
廖遜和妻子結婚十週年時的照片 廖遜和妻子結婚十週年時的照片
幾年後,倆人相繼回城,又相繼考取了大學,大學畢業後,秦黎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廖遜先是當教師後來選擇“闖海南”,一晃倆人相戀整整十年,該談婚論嫁了。秦黎果斷地辭去出版社穩定的工作,追隨廖遜也來到了海南。她丟掉公職,在一傢俬企上班。誰想,倆人的婚姻遭到了廖遜家長的反對,家長講了充分的理由,如女方比男方年齡大,又如瞭解到女方的父母和他兄弟姐妹都患有疾病,考慮到遺傳因素等等,家長説的再有理,也阻斷不了倆人的愛情,這對有情人結婚時,廖遜30歲,秦黎33歲了。
該要個孩子了,誰想愛情的結晶遲遲不降臨。終於在廖遜41歲,秦黎44歲時,兒子廖也謙喜從天降。
然而,令人接受不了的現實出現了,兒子廖也謙3歲時因高燒不退成了智障兒,轉年妻子秦黎突患腦神經萎縮症癱瘓在牀。從此廖遜攜着病妻踏上了悽苦的愛情之路。
始終不渝的堅守
面對病妻和智障兒子,廖遜選擇了勇敢積極地面對。首先,他要努力工作,要做出成績,這是他個人價值的所在,也是他生活的追求和動力。其次,他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做個好丈夫、好父親,讓家裏的病人和殘疾人活的有尊嚴。這是他的天職,更是他成就感的體現。
廖遜發現妻子的大腦儘管失去了功能,可她的眼神有時會追着他走。於是只要他在家就坐在她的牀邊,不停地和她説話,一次説着説着廖遜突發奇想對着妻子喊“黎寶寶”,誰想,妻子嘴角微微顫動了一下,然後露出了微笑。廖遜高興的不得了,他一聲聲叫,一聲聲喊,直喊的自己嗓子啞了,當他看到妻子又恢復了那麻木呆滯的神情,不禁失聲痛哭起來。他堅信自己對她的愛,她會感應的。從此,他每天早上離開家前都要喊着:黎寶寶,放心吧,我一輩子愛你!這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誓言,是一個錚錚漢子對病人發出的承諾。因妻子沒有“勞保”,看病全部自費,為了給妻子治病,他精打細算,節縮個人開支,戒了煙、酒、茶,不給個人添一件新衣服;他儘量多陪在妻子身邊,能在家裏完成的任務,他就不在單位幹。每天晚上他會坐在妻子牀邊剪報、看書,時不時地撫摸着妻子的手和臉頰;每晚睡覺前,他都會輕輕地為妻子唱支歌,令人想不到的是奇蹟出現了,一天,正當廖遜唱着“日落西山紅霞飛……”時,妻子竟張開嘴跟着附和起來,廖遜激動地一把抱起妻子親吻着,只見兩行熱淚順着妻子的眼角流淌出來。從此,這首歌成了“條件反射”,只要有人起個頭,秦黎就會跟着唱。多年來,這首歌成了秦黎會説會唱的唯一語言。
兒子漸漸長大了,面臨上學的問題,正常學校他去不了,只好去專門的智障學校。在廖遜的心理天平上,自然分給了兒子一半,他自定了輔導兒子的學科課表,在教兒子學文化之餘,更加註重培養兒子的人品。他教兒子每天早上要到媽媽牀前問候媽媽,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和媽媽道晚安。他要求兒子和保姆學習給媽媽胃管裏注入流質食物,有時廖遜故意問兒子,媽媽今天吃的什麼飯,裏面有什麼營養。漸漸地兒子懂得關心媽媽了,一次他看見媽媽腳趾甲長了,忙告訴保姆,讓她幫媽媽剪剪。
二十幾年來,廖遜從來都是爭分奪秒地回家。除了工作,很少參加社交活動,他唯一的“奢侈”就是每天抽空去健身房鍛鍊,用他的話説:“我是家裏的頂樑柱,少了我不行,身體對我最重要!”
永遠不變的情懷
2011年6月10日,廖遜應北京一所大學之邀前去講課,誰想上飛機前摔了一跤,眼鏡摔的粉碎,臉上磕出了血,當他前往醫院縫針時,一下子被醫生護士認出來了。“您是廖院長吧,您來醫院作過報告”、“您講的真好,您講的怎麼看待離婚我們特愛聽!”原來,廖遜在海南是個公眾人物,他退休前與退休後沒有區別,反正是講課不斷,講座不停,哪個單位、哪個部門都愛請他講黨課,講時事,講政治,由於他勤於學習,思維敏捷,口才好,曾落了個“海南第一嘴”的稱號。尤其是他總是精氣神十足,到哪都談笑風生,更是有好人緣。越是這樣,越有反差,這麼一個相貌堂堂,文氣灑脱的成功人士守着一個病妻子卻如此正派更讓人肅然起敬!以至於某個醫院一度出現“換車子,換房子,最後換老婆”現象時,不得不搬出廖遜以他現身説法來詮釋愛情與道德。
實際上,一個人的愛情觀與道德觀是其價值觀的體現。什麼是廖遜的價值觀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黨的理論工作者,他有着不懈地追求,那就是為黨的事業兢兢業業工作,他以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己任。不間斷地吸收知識,在他的家裏最值錢的是三萬八千冊圖書,在他家沒有放衣服的立櫃,沒有放雜物的五斗櫃,更沒有擺放工藝品的裝飾櫃,有的是佔據八面牆的八個大書櫃,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單元房做成了圖書館模樣。從書本上插着的小書籤,看出這些書絕不是擺設而是派上了用場。卧室裏,廖遜和兒子睡上下鋪,妻子躺在一張單獨的木牀上,省出一小間那是保姆的睡房。家裏的衣物都是放在塑料拉動箱子裏。一張寫字枱上擺着高高几摞剪報本,埋在寫字枱中央的電腦屏幕一閃一閃地亮着。
家是港灣,雖然不富有,但廖遜喜歡。有時他會盯着擺在書櫃空隙處的照片看得入了神,因為那些照片記載着他與妻子,與家人太多的愛和太多的情,正如寫在照片背後那行行小字:我們愛過,我們走過,我們付出過,我們給予過,想着這些親情故事就足夠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