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樂年

鎖定
廖樂年,男,英文名Brother David,馬來西亞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2011年,榮獲“2011南方·華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獎。被評為“美麗南粵廣東年度貢獻人物”。 [1] 
中文名
廖樂年
外文名
Brother David
國    籍
馬來西亞
主要成就
“美麗南粵廣東年度貢獻人物”

廖樂年人物生平

1999年在馬來西亞退休。2002年開始回到老家湖寮鎮長教村開展英語義教活動。廖樂年以祖祠為義教基地,開辦了假期和週末英語補習班,引進國外的教學模式,免費給學生補習英文,並提供免費食宿。暑假期間,補習學生曾高達600人,其中還有從黑龍江、湖南等外省慕名而來的學生。廖樂年還積極帶動國外的朋友和大學生參與大埔的支教工作。從2002年回到故鄉從事義教開始,11年來(截至2013年),廖樂年義務教過的學生超過5000人。廖樂年曾資助20多名困難大學生讀大學,並帶動村民修路、開墾耕地、種植柚苗。 [1] 

廖樂年人物言論

我還能教多少年,要看鄉親們需不需要我,只要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 [1] 

廖樂年人物自述

樹高千尺不離根
廖樂年在課堂上 廖樂年在課堂上 [1]
我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籍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長教村,是客屬華人第三代。15歲我就離開家到外面讀書,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英文和馬來文教師。1999年,我退休,開始全球旅遊。在美國時,一個朋友聽我説想到非洲義教,就問:“你為什麼不回中國?中國也需要這樣的服務。”我説自己完全不懂中文。朋友説:“你是華人,中文肯定能學好。”於是,2001年,我專程到香港,用3個月的時間努力學習普通話。當年5月,我來到廣州,激動地撥通了老母親的電話,跟老人訴説回家鄉義教的想法。沒想到,剛剛沉浸在迴歸故土喜悦中的我,第二天就接到母親去世的電話,這個晴天霹靂讓我悲痛不已,可我並沒有停下返鄉的步伐。至今我一直認為,是母親要我回來的。
廖樂年 廖樂年 [2]
多少年來,我心中一直藏着一個不解之謎,那就是:小時候,母親經常教我説一句奇怪的話,每次教讀這句話,母親的表情總是靜穆莊重。這句話,雖然重複了幾千幾萬遍,話中內容,我卻始終不得其意。我第一次回梅州時,朋友問我老家地址,我搖頭。朋友再問我其他線索,我還是一臉迷茫。情急之下,我突然背出母親教的那句話:廣東大埔長教百江鐵橋德心堂。朋友大驚,隨即把我帶回長教村。我怎麼知道,那句重複了千萬遍的古怪語言,就是先輩的母語——客家話啊!而話的內容,正是老家地址!
我哭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母親的苦心,多少年來,無論生活如何輾轉艱辛,父母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永遠是鄉情鄉夢,樹高千尺不離根啊!
2002年,我婉言謝絕了多家機構的高薪聘請,放棄了在馬來西亞悠閒富足的生活,回到了祖地,教孩子們學英語。我這個客家遊子終於找到了下半生堅定前行的道路。
從事義教以來,我克服了語言、飲食、居住、信任等許多困難,自創了一種學習英語的特殊方法,利用拼音思路來拼讀英文單詞,使補習班越辦越好,參加補習班的學生人數從最初的幾十名發展到幾百名。11年來,我教的學生超過了5000人。
我在教孩子們英語的同時,還教他們給予與奉獻。我常鼓勵學生,一輩子最少要幫助兩個人。愛的傳遞,將放大慈善的力量!

廖樂年社會評價

廖樂年和孩子們在一起 廖樂年和孩子們在一起 [1]
梅州市外事僑務局局長楊棟:廖樂年讓人感動之處在於,他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得不平凡。他不僅自己做好事,還帶動周圍的人,讓愛心傳遞。 [1] 
大埔縣委書記林健雄:廖樂年的言行所體現出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相符。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不難,難的是11年如一日默守山鄉義教義助,他的這種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 [1] 
學生廖盧洪: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跟廖老師學英語,曾經英語不及格的我,高考英語卻考了130多分。如今,一到假期我就會回到翠軒公祠,一邊跟着廖老師學習,一邊當志願者,輔導低年級學生。 [1] 
學生廖振思:廖老師不僅創造了獨特的英語教學方法,還有很好的做事藝術和溝通能力,他11年來能很好地融入村民生活、改變村民觀念,靠的就是這種智慧。 [1] 

廖樂年個人榮譽

1.2011年榮獲“2011南方·華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獎。
2.被評為“美麗南粵廣東年度貢獻人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