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廊橋

(徽州廊橋)

鎖定
、清時期,安徽古徽州(今黃山市)建有一批廊橋,徽州廊橋的修建,既與中國“修橋建亭積德積善”的傳統美德有關,又與當地多風雨多涼亭的風情有關,也因為古徽州多能工巧匠,古建藝術發達。
中文名
廊橋
位    置
安徽徽州

廊橋許村廊橋

橋頭牌坊 橋頭牌坊
建於徽州歙縣許村溪上的許村廊橋大概是徽州廊橋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它建於元代,出資建橋者為許村鄉人許友山,當地人俗稱高陽橋。許村廊橋橋體為雙孔石橋,橋上長廊系磚木結構。廊橋外觀為三大間,中間略高,使脊線、山牆參差錯落,與左岸的牌樓、亭閣相協調。廊橋內部卻分為7間,兩側均置坐凳供人憩息。中間南側置佛座,面對圓窗,窗左側有一焚紙爐,爐砌在廊牆外邊分水橋墩上。中部三間內部廊頂天花板上,彩繪着雲龍飛鳳。
據介紹,元代許村廊橋實際上已不復存在,人們見到的已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原橋址原樣重新修造的。

廊橋北岸廊橋

廊橋 廊橋
建於徽州歙縣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橋大概是徽州廊橋中造型最為別緻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它建於清代中葉。該廊橋系3孔石橋,長33米,寬4.7米,高6米,橋廊為磚木結構,高約5米。東西兩面長廊牆體裝飾各有千秋:其東側廊牆上闢有8個大型方窗,窗花均以型磚砌成龜紋或梅花紋圖案;其西側廊牆則闢8個 型花窗,窗孔鏤空造型為滿月為古瓶為樹葉為葫蘆。
跨河南北兩端廊牆開有對稱大門,均有厚木巨門可以開關,南端門額書“鄉賢裏”,北端門額書“謙庵舊址”。長廊內分11間,沿牆均置坐凳,只有北端第二間的西側憑窗外置“美人靠”,當然是有別於其他坐凳之人的鄉紳貴人的雅座了。

廊橋唐模廊橋

廊橋 廊橋
建於徽州潛口鄉唐模村水溪上的唐模廊橋是徽州廊橋中最為豪華也最富特色的一座,它建於清雍正年間( 1 7 2 3 —1 7 3 5 年)。該廊橋系2 孔石橋,小黑瓦鋪就的大屋頂飛檐翹角,金頂閃爍;內外樑棟均施彩飾,圖案雖經歲月卻依然色豔形美;一排紅漆方格花窗組成一面廊牆,中間落地紅門可以開合,憑欄可觀溪水鄉景。
廊橋內外均為五開間結構,廊內中間面門處置佛座,沿牆有坐凳。一端磚牆上砌有一塊巨型石碑,碑文石刻着當年捐資修橋者的善名與善款數量及造橋時間。唐模廊橋兩端雖然也有黑漆大門由專人負責開閉,但大門開閉並不妨礙鄉人過橋之便,因為在廊橋的一側,已闢出一米寬的人行橋面,飾以石雕欄杆以便往來。因此,在徽州廊橋中,唐模廊橋可能是橋面最為寬大的了。唐模廊橋於1996年再行修繕,現已納入黃金旅遊專線供人觀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