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

鎖定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是廈門理工學院重點建設的系部之一,27年的辦學培養了大批基礎紮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的工程建設專業人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和工程實踐促教學 。建築工程繫有全日制學生620餘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的 30.9%,碩博士學歷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的72.1%。設置的本科專業有:四年制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五年制建築學。
中文名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
創辦時間
1981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特色
本科院校
類    型
土木工程、建築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校情概覽

廈門理工學院創立於1981年的鷺江職業大學,是市屬公立本科大學,在本二、本三招生。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現有19個系(院),45個本科專業(方向),全日制在校生18000餘人,教職工1180人,其中,客座教授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高級職稱佔10%,碩博士學歷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60%。學校根植廈門,服務海西,面向全國,正逐步成長為一所區位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結構優化、學生素質、辦學效益有點提升的大學。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師資力量

建築工程系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學歷、專業職稱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大多具有國家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建築師、註冊建造師、註冊造價師或註冊監理工程師的從業資格;兼職教授多是在工程建設業界具有崇高威望的技術或管理專家,他們有: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林樹枝總工程師(博士、教授級高工)、廈門市造價站王權民站長(博士、高級工程師)、廈門市市政建設指揮部歐陽永金副總工程師(博士、副教授)等。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硬件建設

建築工程系正着力構築特色鮮明、配置合理、先進實用的創新實踐平台和實驗教學體系。其中,實驗室總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超1100萬元;力學中心、土工實驗中心以及建築技術實驗室獲得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專項資助;與廈門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合作的建築檢測和節能技術中心是廈門市19個重點實驗(工程)中心之一。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教學措施

根據學校“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凝練特色、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建築工程系在辦學方面形成了以下特色:
  1.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和工程實踐促教學:建築工程系在教學過程注重加強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視提高師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抓好教學的同時,成立了建築設計院、建築檢測和節能技術中心以及建築經濟與項目管理研究所等實體機構,形成了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和多層次辦學體系。近年來完成了多個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工程管理、諮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2. 堅持開放式辦學、面向社會需求“政產學研”合作辦學:建築工程系注重政產學研結合,集中優質資源辦學,積極與企業聯辦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政產學研”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有:科技合作、學生實踐基地建設、與企業共建實驗室、設立企業獎助學金等。建築工程系已與廈門市在建重點工程建設辦公室、廈門市造價站、廈門市工程監理協會、廈門象嶼工程管理諮詢公司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發關係,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建築工程系還與興海灣工程監理公司、員當工程監理公司、天和項目管理公司等10餘家知名建築企業共建學生實訓基地,開展學生預就業培養模式試點,使學生在就業前積累必要的工作經驗;建築工程系還正與福建三華房地產公司等3家知名房地產商協商設立獎教獎學金。
  3. 堅持厚基礎、強過程、重能力,畢業生深受社會認可:建築工程系既培養富有創造力的應用型的建築設計人才,又培養專業化的建築施工或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人才等應用型人才。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切合海峽西岸經濟區,特別是廈門市跨越式發展中大型建設的需要,就業率多年來一直名列全校前茅,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廈門工程建設界的中堅力量:相當數量的系友已成為建築設計院、監理公司以及施工企業的高管人員,有十數位系友為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廈門市規劃局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等政府機關的領導班子成員。
建築工程系的絕大部分畢業生都在廈門市就業,一次性就業率歷年均高達92%以上。培養的學生以能務實、敢創新、勤吃苦、動手能力強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象嶼建設、火炬集團、員當開發、長實監理等一批知名建設企業都是建築工程系的用人大户。針對04、05、06屆建築工程系畢業生的質量調查表明:在專業知識水平、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敬業精神、是否願意繼續招聘建築工程系畢業生和對學生總體印象等10個方面,用人單位反饋評價的優良率均在80%以上。 [1] 

廈門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本科排名

  • 本科第650名
2010年1月6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等機構發佈《201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我校位列中國大陸公辦本科高校第650位。無緣中國大學600強。排名實力在莆田學院596名之後。據悉,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已連續8年開展的大學評價研究工作,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有着廣泛的影響力,已成為考生及家長高考填報志願的重要參考,是我國民間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介紹説,我們的評價是以“衡量高校對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標準,是對高校的歷史和現時結合的“選優排序”,體現的是高校的歷史成就、現時能力和辦學特色等狀況,指標數據基本採用截至2009年各高校的最新數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