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熙大帝

(2023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康熙大帝》是一本2023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崇年。 [1] 
中文名
康熙大帝
作    者
閻崇年
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3年3月1日
頁    數
46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07555561

康熙大帝內容簡介

康熙大帝(1654—1722),姓愛新覺羅氏,名玄燁,8 歲繼位,在位61 年,是清朝第四任皇帝。
康熙大帝開創了“康熙盛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歷史的典冊上,他與幾乎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法國君主路易十四齊名,位列國際名君,聲名遠播世界。
閻崇年先生是清史大家,將學術的謹嚴與電視講座的生動完美結合,以26講的篇幅全面介紹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別是61年的執政經歷。康熙不但是千年一帝,與同時代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法國君主路易十四齊名,位列國際名君,聲名遠播世界;而且也是一個平凡的有血有肉愛孝愛祖母的孫輩、摯愛皇后后妃的丈夫、慈愛兒女的父親。

康熙大帝圖書目錄

康熙大帝(2023 年版)序言 / I
原版序言 / 001
引言 / 001
第一講 偉大時代
一 西方崛起003 二 百廢待興006 三 繼往開來 007
第二講 生於憂患
一 三種血緣013 二 八個不幸016 三 因禍得福 019
第三講 少年天子
一 八歲繼位 025 二 四臣輔政028 三 勤學勵志031
附錄:順治遺詔033
第四講 智擒鰲拜
一 皇權旁落037 二 擒撲鰲拜040 三 無獨有偶043
附錄:康熙帝智擒鰲拜四則資料045
第五講 御門聽政
一 御門聽政049 二 怎樣聽政051 三 歷史啓示055
第六講 削平三藩
一 變局堅定061 二 危局鎮定064 三 勝局淡定068
第七講 收攬士心
一 一道難題073 二 一項舉措075 三 一個平台079
第八講 統一台灣
一 善抓時機085 二 善於用人087三 善定製度091
附錄一:關於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時間093 附錄二:關於“破肚將軍”的記載093
第九講 抗俄簽約
一 北疆告急097 二 兩次激戰099 三 同俄締約103
第十講 北疆長城
一 蒙古地圖109 二 多倫會盟113 三 三次親征116
第十一講 進兵安藏
一 事情起因123 二 真假達賴125 三 進兵安藏128
附錄一:一至七世達賴世系131 附錄二:蒙古和碩特部顧實汗位世系131
第十二講 以農為本
一 行親耕禮135 二 繪《耕織圖》138 三 種試驗田142
附錄一:康熙御製耕織圖序145 附錄二:關於“御稻米”的記載146
第十三講 治理黃河
一 重視治河149 二 重用靳輔151 三 重要經驗154
第十四講 六下江南
一 解文化結159 二 解君臣結162 三 解君民結 164
附錄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基本情況168 附錄二:關於“碧螺春”的記載169
第十五講 御史彈相
一 兩相爭雄173 二 郭琇彈相175 三 怨怨相報177
附錄:郭琇劾大學士明珠的《特糾大臣疏》 182
第十六講 康熙字典
一 編修字典187 二 編《全唐詩》190 三 編纂類書193
第十七講 愛好西學
一 兩起案件199 二 皇輿全圖204 三 兩種愛好207
第十八講 樣式雷家
一 一個故事213 二 暢春之園216 三 避暑山莊219
附錄一:樣式雷世家222 附錄二: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223
第十九講 文字之獄
一 “明史之獄” 227 二 《南山集》獄229 三 歷史思考233
第二十講 讀書之道
一 四個階段239 二 四種境界243 三 四點經驗245
第二十一講  養生之道
一 飲食起居253 二 弓馬騎射259 三 養生理念261
第二十二講 後宮生活
一 孝愛祖母267 二 摯愛皇后273 三 慈愛女兒276
第二十三講 立廢太子
一 一步錯棋 281 二 亂了章法286 三 癥結所在290
第二十四講 悲苦而死
一 積鬱成疾295 二 死因異説297 三 遺詔真偽300
附錄一:康熙上諭 302
附錄二:康熙遺詔 306
第二十五講 康熙盛世
一 盛世爭議311 二 盛世景象313 三 盛世缺憾319
第二十六講 千年一帝
一 不同觀點326 二 主要貢獻329 三 個人修養334 四 千年一帝339 五 歷史缺憾343
附錄一 閻崇年與二月河的對話(訪談)347
附錄二 康熙大帝家庭五譜之一·手足譜·后妃譜·皇子譜·皇女譜·子女譜
附錄三 康熙大帝年譜393
參考書目 442

康熙大帝作者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中國版權事業終生成就者獎,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研究清史、滿學和北京史。論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滿學論集》《清史論集》等;專著有《努爾哈赤傳》《清朝開國史》《森林帝國》《康熙大帝》《北京文化史》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