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

鎖定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是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娜·阿倫特、羅納德·貝納爾。
中文名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
作    者
漢娜·阿倫特
羅納德·貝納爾
譯    者
曹明
蘇婉兒
出版時間
2013年11月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    數
274 頁
ISBN
9787208117754
類    別
哲學理論類圖書
原作品
Lectures on Kants Political Philosophy
定    價
36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內容簡介

思想家解讀思想家。康德對阿倫特影響至深。
1970年,阿倫特受邀在美國社會研究新學院講學,本書主體為當時備課稿的整理。1969—1971年,阿倫特發表了《共和的危機》中所收的幾大名篇。政治判斷,是阿倫特晚年思考的核心問題。
這本講稿中所呈現的內容,被認為是《心智生活》沒有寫出來的第三卷“判斷”的預備。《心智生活》是阿倫特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她要通過這部作品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
這雖然是一本就事論事的講稿,但通篇演繹的是一個關鍵詞:“判斷”。作為人,我們的自由體現在什麼地方?是足夠多的財富嗎?是足夠高的地位嗎?還是足夠高潔的心靈?阿倫特認為,都不是!我們的自由,體現在對公共世界裏上演的事件進行“判斷”!自由不是封閉的,自由是開放的,有參與,有判斷,才有自由。
阿倫特在本書中對“判斷”的論述,標誌着阿倫特的政治哲學走向成熟,是她核心政治哲學的完成。
“判斷”不是政治家或偉大人物的特有能力,而是每個人的基本義務:政治地思索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動。
系統思考人類的精神活動,是漢娜·阿倫特晚年收官大作《心智生活》的旨意,遺憾的是,終篇“《判斷》”未及展開,阿倫特便辭別人世。本書彙編了阿倫特關於判斷問題的核心文獻,並對她在這一問題上的思考方向作出瞭解讀。 [1] 
如何擺脱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虛無?
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學為入口,阿倫特認為:只有作出判斷,只有對公共世界裏上演的事件運用我們獨立的判斷能力,世界對我們來説才具有意義。政治地思索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動。
尖阿倫特研究專家、著名社會主義者羅納德·貝納爾編選並講解。 [1]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羅納德·貝納爾)/ 1
譯者序言/ 1
原版序言(羅納德·貝納爾)/ 3
《思索》後記/ 7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
(1970年秋社會研究新學院課程講稿)/ 13
想像力
(1970年秋社會研究新學院研討課筆記)/ 119
漢娜·阿倫特論判斷(羅納德·貝納爾)/ 131
附錄
康德著作年表/ 226
阿倫特著作年表/ 230
譯者後記/ 232 [1]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作者簡介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哲學家,20世紀重要的政治理論家、思想家,與西蒙娜·波伏娃、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一生致力於考察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問題和人的政治行動,並對美國政治現實和猶太問題有着大量極富原創性的洞見。主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況》《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責任與判斷》《共和的危機》《猶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等。 [1] 
羅納德·貝納爾(Ronald Beiner),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