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庚型肝炎病毒

鎖定
庚型肝炎病毒是一個病毒名稱。

庚型肝炎病毒發現與命名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 Virus, HGV
1967年,DEINHARDT等人發現採自一名黃疸患者的血清標本接種狷猴(tamarin)後,可使狷猴發生肝炎,並可在狷猴中傳代感染,因此根據患者名字的字首將這種致病因子命名為GB因子。
1995年,美國科學家從接種GB因子的狷猴體內獲得了2個與黃病毒相關的基因序列,命名為GBV-A和GBV-B。隨後,又從一名非甲~戊型肝炎患者體內擴增出人GBV核酸序列,命名為GBV-C。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另一實驗室科研人員也從一名輸血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發現相似的基因序列,稱為HGV。進一步的研究表明,HGV的基因序列與GBV-C有很高的同源性,兩者NS3區核苷酸的同源性為85%,氨基酸同源性達100%,因此確定兩者為同種病毒的不同分離株,故將其統稱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 Virus, HGV)。

庚型肝炎病毒生物學特徵

現認為HGV屬於黃病毒科的成員,基因組結構與HCV(丙型肝炎病毒,下同)相似,長約9.5kb,為單正鏈RNA病毒。基因組僅有一個ORF,編碼一個長約2900個氨基酸的前體蛋白,經病毒和宿主細胞蛋白酶水解後,形成不同的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

HGV的傳播途徑與HBV(乙型肝炎病毒,下同)和HCV相似,主要經輸血等非腸道途徑傳播,也可存在母-嬰傳播和醫源性傳播等。HGV單獨感染時 臨牀症狀不明顯,一般不損害肝臟。HGV長於HBV或HCV發生聯合感染,故有學者認為HGV可能是一種輔助病毒。在某些HCV合併HGV感染的病例, 可表現為HCV感染消失,ALT恢復正常,而HGV感染持續存在,提示HGV可干擾HCV複製或協同機體清除HCV.用HGV RNA陽性者的血清接種黑猩猩, 可見猩猩血清中HGV RNA持續陽性,但血清ALT和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無明顯異常。但,有學者用相同方法感染獼猴後,一週後出現血清HGV RNA陽轉、 ALT升高、抗HGV陽性等改變,且感染的原代獼猴血清可在獼猴中傳代感染,因此,HGV的致病性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庚型肝炎病毒檢測方法

PT-PCT法檢測標本中的HGV基因片段是目前診斷HGV感染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用真核系統表達了HGV包膜蛋白E2,並建立了檢測E2抗體的ELISA法。
由於E2抗體的出現與HGV RNA的消失有關,因此認為檢出E2抗體是HGV感染恢復的標誌。

庚型肝炎病毒特徵

(1) 過性病毒血症呈隱性感染:
(2)急性肝炎ALT升高,黃疸比急性丙肝輕,多數很快恢復可與乙,丙肝病毒合併感染。
(3)病毒持續存在病毒始終處於低滴度狀態,少數高滴變,但常無臨牀症狀,
(4)病情遷延隨着病毒滴度的波動,ALT間歇性增高,少數反覆發作轉成慢性肝炎。
(5)可能引起暴發性肝炎 以亞急性重型肝炎多見。
(6)肝硬化感染病毒後演變成肝硬化需較長時間,一旦硬化,病情即急轉直下,發展迅速。
(7)肝癌少數患者也可發展成肝癌,與乙、丙肝病毒有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