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陽縣文化館

鎖定
平陽縣文化館現為一級文化館(2011年11月11日,文化部公佈《關於命名一、二、三級館的決定》,被命名為國家一級文化館),是縣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羣眾文化事業機構,自1949年建館以來,始終承擔着開展社會宣傳教育和全民審美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組織羣眾文化活動和文藝創作、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任務,充分發揮羣眾文化前沿陣地和展示窗口的主導作用。
中文名
平陽縣文化館
所屬地區
平陽縣
館舍面積
2500多平方米
在編幹部職工
26人

平陽縣文化館文化館介紹

館舍面積2500多平方米,內有展覽廳、排練廳、活動室、多功能廳、劇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各類輔導培訓教室等,設置館長室、辦公室、輔導部、社團部、活動策劃部、理論調研室等部室,全館在編幹部職工26人,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攝影、藝檔、財會、理論信息、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門類的專業人員。2008年9月,經縣編制委員會研究決定,增掛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
以文藝演出為載體
文藝演出是羣眾文化工作的要點和重點,縣文化館通過不斷豐富活動內容,使之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羣眾的求知、求美的需要,展示了相當實力。共舉辦30多場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活動地點包括廣場、鄉鎮、社區、企業和校園,充分體現時代特徵,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氣息,如“祝福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愛國歌曲大合唱比賽、“雁南飛”南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區二十週年慶典晚會、“紅色記憶”紀念平陽解放60週年文藝演出、“凝聚每份愛”平陽縣情繫四川災區賑災義演、“新平陽人之歌”大型文藝晚會、“相約平陽”企業之聲新春文藝晚會等;共送戲下鄉100多場,積極探索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文化下鄉方式,作品形式符合政策宣傳主題和人民羣眾審美取向,深受歡迎,如“落實科學發展觀、共築和諧大家園”送戲下鄉、“春雨潤大地”平陽縣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文藝演出、人口計生宣傳巡迴演出等。
縣文化藝術節和音樂舞蹈節更是羣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活動內容絢麗多姿,規模大、輻射廣、項目全,羣眾文化和專業文化不斷彰顯平陽文化風采,2006年在以往幾屆音樂舞蹈節的基礎上舉辦縣首屆文化藝術節,2008年舉辦第二屆文化藝術節,2010年舉辦第三屆文化藝術節,通過舉辦系列專場比賽、優秀節目展演、專題文藝演出等賽事和活動,全面展示文藝成果,進一步打造了平陽文化品牌,不斷推進平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平陽縣文化館特色

關注社區文化和農村文化,制定文藝進社區入農村包片輔導制度,以點帶面積極開展社區和農村文化活動。業務人員以自身的優勢為羣眾創作作品、輔導節目,針對性強,形式多樣,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素質高水平強的業餘骨幹;重視軍營文化,每年組織文藝隊伍到平陽武警中隊等地與士兵聯歡,為他們輔導節目,同他們同台獻藝,加深軍民魚水情;關心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為中小學校輔導聲樂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為企業創作歌曲和培養藝術人才,等等。還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為培養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文藝愛好,開設“藝術培訓長廊”、“小舞星”舞蹈培訓中心和“春苗”書畫班,專業門類齊全,師資雄厚;集中鄉鎮文化站文化員和農村文化管理員,開展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羣文理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保護、聲樂、美術、書法和文學等。
業務輔導的開展,一是充分利用陣地、利用設施發揮業務人員的業務專長培養各類文化藝術人才;二是吸引廣大羣眾到縣文化館來,不斷提高程度名,使縣文化館真正成為全縣羣眾文化活動中心,實現文化館的社會功能,體現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關心。應該説不斷完善的文化設施為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功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將在設施陣地利用上、在文化工作開展上,逐步達到文化館所能承擔的社會功能。
以精品打造為品牌
羣眾文化事業服務的對象是羣眾,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羣眾不公要求文化產品多樣化、多層次,而且要求具有更多的可選擇性。縣文化館打造的文藝精品,都力求有新的理念和新的創意,進行思想和主題拓展,以現實生活細節為主旋律,用以小見大的手段捕捉社會生活的縮影來折射時代,不斷創作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精品力作,發揮着文藝精品認識、審美、娛樂的全面功能。
縣文化館積極參與各類賽事,不斷擴大自身影響。有150多個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項。舞蹈《蕭江大鼓》參加全國第七屆藝術節“風從東海來”文藝晚會和第十三屆羣星獎展演獲優秀節目評選金獎、浙江省羣星獎,參加上海世博會浙江周展演;小品《鏡子》參加第五屆CCTV小品大賽,以深刻的內涵和精彩的表演獲得創作和表演雙優秀獎;小品《不是廣告的廣告》參加浙江省第十九屆戲劇小品邀請賽,獲創作、表演雙金獎和最佳導演獎,成為大賽收穫最多的參賽節目,第九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中獲得創作、表演雙金獎;舞蹈《鄉媛·扇歌》參加2008浙江省鄉村舞蹈大賽喜獲創作、表演雙金獎;小品《離婚酒吧》參加浙江省第二十屆戲劇小品邀請賽獲創作金獎、表演金獎、最佳導演獎,參加浙江省羣星獎評比獲羣星獎,參加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獲節目金獎;獨唱《情殤》參加浙江省第八屆音樂新作演唱演奏大賽,獲創作銀獎、表演銀獎、輔導銀獎;羣舞《暖冬》參加浙江省舞台舞蹈比賽,獲創作銅獎、表演銅獎;民歌《月光中央桫欏樹》參加浙江省首屆江浙民歌演唱大賽,獲創作銀獎、表演銀獎;美術作品《小城新市民》參加浙江省羣星獎美術、書法、攝影主題創作展,獲優秀獎;少兒書法作品參加浙江省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陳曉桐獲銀獎,温正彬獲銅獎,林若子獲優秀獎。等等。
以非遺工作為亮點
近年來,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蓬勃開展,紮實推進,碩果累累,在五大建設上亮點突顯。第一,名錄體系建設成績顯著。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有4項國遺、18項省遺、42項市遺、80項縣遺,形成較完善的非遺名錄體系。第二,傳承人隊伍建設逐步完善。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位、省級28位,在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上都有相應的傳承人,並在2758個非遺普查項目中建立有傳承人聯繫方式。第三,傳承載體建設形勢喜人。山門單檔布袋戲傳承基地、梅溪和劇傳習所、縣木偶劇團木偶戲傳承基地和青街畲鄉民俗館共同構成平陽縣初具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載體,為傳承、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了和正在發揮着重要作用。綜合性的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已經開館,展示項目和內容豐富多彩。第四,宣傳展示建設加大影響。2009中國·浙江非遺博覽會上,獲得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新發現桂冠的“鰲江劃大龍”在杭州閃亮登場,彰顯平陽縣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成為本屆博覽會的最大亮點,贏得了榮譽。第五,數據庫建設井然有序。非遺數據庫建設擺上日程,井然有序地開展,現已建立雛形,取得初步成效。

平陽縣文化館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18日,擬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一級文化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