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水

鎖定
古河流名稱,發源於呂梁山脈東麓平山山腳下的龍子祠泉。源頭古時建有龍子祠(康澤王廟)、水母娘娘廟,雲津橋,解放後已多是傾圮,現基本為21世紀初重建,另立有法顯紀念館、天龍寺;時過境遷,河流原流經路徑基本是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城市西南的母子河。山西臨汾古代因城建於平水之北遂得名平陽。為堯建都之地、春秋戰國時期韓國早期都城、北朝後漢國國都所在地。中華民族發祥地。
中文名
平水
國    籍
中國
類    型
河流

平水基本信息

在桁下枋上的空當,就是墊板的位置,大式高按4鬥口,小式按半柱徑加一寸,即所謂瓶水,就是梁頭下皮至桁下皮之高度。 [1] 
簡介

平水平水韻

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詩韻系統。因作者劉淵為古時平水(今臨汾市堯都區)人遂命名平水韻平水韻是離我們最近的老韻,我們説老韻就指平水韻。《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2] 

平水聲調

關於今四聲其實是普通話音,四聲為一、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例如:搭、答、打、大。陰平、陽平都為平,而上聲、去聲為仄。搭答為平,打大為仄。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而老四聲則分平、上、去、入四聲。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為仄。注意:問題在入聲字上。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了,古之入聲字,全部劃到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了, 劃到上聲、去聲中的好辦,還是仄,但劃到陰平、陽平中的就煩了。因為在老韻中它是入聲字、是仄,但我們今天用普通話來讀,卻是一個標準的平聲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話讀之是標準的平聲字,但在老音中卻是入聲、是仄。“ 白日依山盡”一句,用普通話讀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聲,從古人來説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學習平仄後説:怎麼古人詩不按平仄寫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沒按古音去讀(其中也有古讀中用拗救法 的)。

平水入聲字

入聲字是溝通新老韻的攔路虎。怎麼辦?各人説法不同,個人體會是:背!把劃為今天陰平陽平的入聲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參照一下用當地土語去讀。如“白”我處土語就讀入聲,屋、竹都讀入聲。
這些字是入聲字,但今天讀音為平,要記住:
阿八擦插答搭發刮夾掐撤殺刷挖瞎鴨壓扎撥郭蟈潑樸説脱託桌捉作割帖貼擱胳嗑頦着跌接捏切缺約吃失濕只汁織逼滴積跡激擊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撲僕禿屋曲。
撥跋察達答乏伐筏滑劃夾戛俠狹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奪繹佛國活膜拙酌濁茁着作閣格合咳舌折澤窄哲宅別碟傑潔節角覺決蕨學拽拾十笛敵適集吉急及習昔惜叔俗突竹逐燭術足族局菊曲

平水平水鎮

平水鎮地處紹興縣南部,距紹興市區12公里,鎮域面積173.26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7.1萬(其中外來人口1.6萬)。境內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藴深厚,是縣域南部副城、省級中心鎮、縣五個新型城鎮之一。平水鎮先後被上級部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省級生態鎮”、“省級竹筍之鄉”、“省級衞生城鎮”、“省東海明珠工程”,多次被縣委授予“五好鄉鎮黨委”、“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優勝鎮”和“科技強鎮”。
鎮黨委、政府以平水副城開發建設為契機,按照“高新產業集聚區、生態休閒居住區、商貿旅遊配套區、城郊農業示範區”的發展定位,集聚山區要素,搶抓發展機遇,努力“推進創業創新,加快富民強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11億元,同比增長17.56%,財政總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95.33%;工業銷售收入50.02億元,同比增長69.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其中工業投入7.55億元,同比增長70.51%;自營出口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9.02%,合同外資2427萬美元,實到外資1222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37.3%和365.4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長15%。
近年來,鎮域經濟錯位發展,塊狀特色顯著,工業集聚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快速推進,實施了“三個一批”項目,電子機電、高檔家紡服飾、體育休閒用品等高新產業加快集聚;樓宇經濟、假日經濟、商貿經濟培育成效明顯,縣域商貿副中心建設漸成氣候;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得到深化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功能配套逐漸完善,初步形成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三級規劃體系。平水大道、諸紹高速平水出口、平陶公路平水段、王化嶺隧道等區域性道路建成或啓動建設,“七縱九橫”市政道路網初具形象。新農村新社區建設穩步推進,社會民生加速改善、環境保護更加嚴格,社會保持了和諧穩定。
“築巢引鳳,百家爭鳴”。縣內外廣大客商投資平水的熱情日益高漲,一大批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紛紛落户平水,使得山清水秀的平水成為一塊社會各界一致看好的經濟熱土、投資樂土。
離鎮2公里的平江村有紹興著名的書法聖地、佛教聖地、旅遊勝地雲門古寺,雲門寺雲門寺始建於晉義熙三年(407)。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雲門寺記》雲:“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有五色雲見其上,事聞安帝,是以有云門之稱也。”雲門寺規模曾經十分宏大。從府志記載和所繪地圖看,雲門山谷口有“雲門古剎”、“卓立雲門”等數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才塔”、“麗句亭”。辨才塔為唐太宗賜建,麗句亭亭內留有歷代詩人留下的讚美雲門的詩章。雲門寺共五進:山門、韋馱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主寺之外,還有“看經院”、“芍師院(懺堂)”和“廣福院”等副寺。後來這些副寺也都獨立成寺,分別稱顯聖寺、雍熙寺和壽聖寺。其實附近的寺庵還很多,“雲門”只是一個總稱。據陸游《雲門寺壽聖院記》稱:“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塔重覆,依巖跨壑,金碧飛蛹……遊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參考資料
  • 1.    清式營造則例,梁思成著作,第28頁。
  • 2.    《平水韻》考,張守中;-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