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樂寺

(四川省蓬溪縣寺廟)

鎖定
常樂寺又名黃龍禪院,位於四川省蓬溪縣常樂鎮黃龍山麓。一説建立於東漢末年,正史記載該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十二(638)年,開山祖師海現和尚。後因兵禍毀廢,五代北南宋朝基址僅存,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6)年鏡影和尚重建,明朝、清代、民國時期皆有續建。 [1]  常樂寺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常樂寺
建立年代
唐朝貞觀十二(638)年
開山祖師
海現
文物級別
省級文物(已啓國級申請)
地理位置
四川蓬溪縣常樂鎮
開放時間
全天
佔地面積
26013 m²
著名景點
藏經樓
極樂殿
大雄殿等

常樂寺寺院簡介

常樂寺現北門圖片 常樂寺現北門圖片
據清代道光年間的四川省蓬溪縣的《蓬溪縣誌》和清嘉慶年間詩人奚大壯寫《修常樂寺記》記載:寺始建於638(唐朝貞觀十二年),僧海現開肇。常樂寺的教派是淨土宗西方極樂世界)。現存建築為前後兩進院落,複式四合院佈局,揭殿五重,佔地26013(39.35畝)平方米,建築面積2859平方米。前院有天王殿、大雄殿、桂香殿(觀音殿)、弘仁閣、明道軒、藏經樓等,其中大雄殿為意單檐歇山式頂、抬梁式樑架,檐下施斗拱20朵,八架椽屋前後乳袱搭牽用四柱,面闊三間14.8米,進深三間14.8米,通高8.1米。寺院倚山修建,殿宇廻廊曲折,三洞起拱平橋橫跨院中,千年古柏及黃連樹甚多。依山傍水,寺後有黃龍山,蓬水匯王家河蜿蜒流經其右,繞寺前折流而下。寺周及黃龍山樹木甚多,為寺中千年來僧人所種,仍鬱鬱葱葱。
常樂寺唐朝建築大雄寶殿 常樂寺唐朝建築大雄寶殿
常樂寺的建築羣,不是畢其工於一役,而是先後逐步擴建而成,其最早修建年代,文字、口碑各異(其最早有漢朝之説)。大清道光版《蓬溪縣誌·寺觀》記載:“常樂寺,縣西北五十里,唐(朝)貞觀年海現建。明宣德年又建。清乾隆二十五年擴建。”民國十年新建後殿。常樂寺歷史悠久,遠近聞名,香火鼎盛。故在清代前中葉,於距寺半里許的炮台坡下興建場鎮,場鎮以寺名,稱常樂寺場。得寺名已越300年。
常樂寺的建築羣,分前後兩殿。大雄殿最涵特色,風格鮮見。

常樂寺研究價值

常樂寺 常樂寺
常樂寺及所依黃龍山樹木甚多,現有各種樹木三十餘種,共計一千多株,木積達138.6立方米。前院無量殿與藏經樓間現存古柏一株,黃連樹一株,羅漢松一株,樹齡均在千年以上。其中羅漢松樹高14.34米,樹圍2.35米,胸高直徑0.7193米,冠幅8.5米,木積2.32立方米,與《中國樹木志》記載的羅漢松比較,雖矮5.66米,可胸高直徑卻大0.1197米,堪稱中國之最,極具研究價值。
常樂寺藏經樓、騰雲壩一角 常樂寺藏經樓、騰雲壩一角
常樂寺於1986年四川省蓬溪縣縣政府開放,2007年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區。
參考資料
  • 1.    馮光榮.《蓬溪縣誌》.成都市: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24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