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旭春

鎖定
常旭春(1873~1949),近代書法家。字曉樓,號孝麓、賣炭翁,山西榆次縣(今晉中市)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長兄常贊春同榜中舉,任法部宥恤司員外郎、省國民公會參議、副會長、山西大學教授等職。平生極推崇唐李邕書法,精研摹習,自成一家。
本    名
常旭春
曉樓
孝麓、賣炭翁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49年

常旭春人物生平

常旭春,清榆次縣(今晉中市榆次區)車輞村人。自幼好學,聰慧穎悟,才氣非凡,童試第一,入省城令德堂肄業。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兄贊春同榜中舉,傳為佳話。翌年入京,任法部宥恤司員外郎,賞戴藍翎。
辛亥初,回山西任臨時國民公會參議兼副會長,後改為省議會議員。憤恨政局黑暗,遂退出政界,充報館編輯兼任山西大學校教授,講授詞章學。
當時,祁縣民族資本家渠本翹、常氏姻親喬筱山等在陽泉入股經營山西保晉礦務公司。常旭春由董事會公推為晉中各私股總代權益。接着又被選為陽泉礦務公司總經理。
七七事變後,日軍西侵入娘子關,該公司人員各自星散,實業一蹶不振。鑑於敵機轟炸,屢遭兵燹,遂急速責成各科室負責人攜帶重要公文賬冊,分藏於山村僻壤,伴其兄一同避居故鄉車輞。日軍投降後,閻錫山重返太原,常旭春赴上海在子女處隱居。民國38年(1949)卒於北平。 [1] 

常旭春書法成就

平生推崇名書法家,先學魏碑,後尊崇唐代李北海(邕),精研摹習,自成一家。太谷書法家趙鐵山(昌燮)有評:“旭春翁平日少寫,而心目用功細巧,偶見有別致體裁結構,必牢記心頭,深研琢磨,此其勝人一着。所以勁精有力,與年俱增,實在難能可貴。”書法與其兄贊春及趙鐵山並稱為“二常一趙”,名著一時。其著名書法作品有:《喬筱山墓誌銘》、《宋雋臣墓誌銘》及賈俊臣(六堡賈繼英)宅廊壁石刻,為姻親張貫三作《張公丹山家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