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帶權週轉時間

鎖定
在操作系統中,作業週轉時間是指從作業進入系統開始,直至其完成並退出系統為止所經歷的時間 [1]  。帶權週轉時間是指作業的週轉時間與系統為它提供服務的時間之比,反映作業(或進程)長短問題。帶權週轉時間越大,作業(或進程)越短;帶權週轉時間越小,作業(或進程)越長。
中文名
帶權週轉時間
外文名
weighted turnaround time
領    域
操作系統
公    式
W=T/Ts
含    義
反映作業(或進程)長短問題
有關術語
週轉時間

帶權週轉時間術語簡介

一個作業在服務系統中等待時間服務時間的和,稱為這個作業在系統中的週轉時間。週轉時間只能反映作業在系統中存在的時間, 並不能説週轉時間小受到的服務就好。帶權週轉時間反映作業長短問題。帶權週轉時間越大,作業越短;帶權週轉時間越小,作業越長 [2]  。帶權週轉時間:作業的週轉時間與系統為它提供服務的時間之比。帶權週轉時間是調度算法的評價指標之一 [3]  ,其計算公式如下:
W=T/Ts
其中T為週轉時間,Ts為服務時間。

帶權週轉時間有關術語

作業調度
作業調度的基本任務是從後備隊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選擇出若干個作業,為它們分配運行所需的資源(首先是分配內存)。在將它們調入內存後,便分別為它們建立進程,使它們都成為可能獲得處理機的就緒進程,並按照一定的算法將它們插入就緒隊列。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用户通過鍵盤提交一個請求開始,直到系統首次產生響應為止的時間。或者説直到屏幕上顯示出結果為止的一段時間間隔。響應時間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從鍵盤輸入的請求信息傳送到處理機的時間。
②處理機對請求信息進行處理的時間。
③將所形成的響應信息回送到終端顯示器的時間。
平均週轉時間
衡量不同調度算法對相同作業流的調度性能。
平均帶權週轉時間
平均帶權週轉時間=帶權週轉時間/進程數,用於衡量調度算法對不同作業流調度性能。

帶權週轉時間計算實例

設有三道作業,它們的提交時間和運行時間見下表
作業號
提交時間/時
運行時間/h
1
10:00
2
2
10:10
1
3
10:25
0.25
注:為計算方便,“時”均為十進制
試給出在下面兩種調度算法下,作業的執行順序、平均週轉時間和帶權週轉時間。
(1)先來先服務FCFS調度算法;
(2)短作業優先SJF調度算法。
[分析與解答](1)採用FCFS調度算法時,作業的執行順序是作業1 ->作業2 ->作業3。由此可得到運行表見下。
作業號
提交時刻/時
運行時間/h
開始時刻/時
完成時刻/時
1
10:00
2
10:00
12:00
2
10:10
1
12:00
13:00
3
10:25
0.25
13:00
13:15
那麼,平均週轉時間為
T=(∑Ti)/3=[(12-10)+(13-10:10)+(13:15-10:25)]/3=[2+2.83+2.83]/3=2.55h
帶權平均週轉時間為
W=[∑(Ti/Tir)]/3=(2/2+2.83/1+2.83/0.25)/3=5.05h
(2)在SJF調度算法下,作業的執行順序是作業1 -> 作業3-> 作業2;由此得運行表見下。
作業號
提交時刻/時
運行時間/h
開始時刻/時
完成時刻/
1
10:00
2
10:00
12.00
2
10:10
1
12:15
13:15
3
10:25
0.25
12:00
12:15
那麼,平均週轉時間為
T=(∑Ti)/3=[(12-10)+(13:15-10:10)+(12:15-10:25)]/3=[2+3.08+1.83]/3=2.3h
帶權平均週轉時間為
W=[∑(Ti/Tir)]/3=(2/2+3.08/1+1.83/0.25)/3=3.8h
高響應比優先例題
在一個批處理單道系統中,採用響應比高者優先的作業調度算法。當一個作業進入系統後就開始調度,假定作業都是僅計算,忽略調度花費的時間。現有三個作業,進入系統的時間和需要計算的時間如下表所示:
作業
進入系統時間
需要計算時間
開始時間
完成時間
週轉時間
1
9:00
60分鐘



2
9:10
45分鐘



3
9:15
15分鐘



(1)求出每個作業的開始時間、完成時間及週轉時間並填入表中。
(2)計算三個作業的平均週轉時間應為多少?
[分析與解答]
作業
進入系統時間
需要計算時間
開始時間
完成時間
1
9:00
60分鐘
9:00
10:00
60分鐘
2
9:10
45分鐘
10:15
11:00
110分鐘
3
9:15
15分鐘
10:00
10:15
60分鐘
10:00計算響應比:
作業2=1+50/45
作業3=1+45/15
選擇作業3
平均週轉時間:(60分鐘+110分鐘+60分鐘)/3=76.6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