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帝(拼音:dì)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擬架木或束木焚燒以祭天,是“”的初文;一説其古字形像花蒂,是“”的初文。帝的基本義是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周代以後戰國以前亦可專指道德修養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秦以後成為“皇帝”簡稱。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巾、亠
五    筆
UPMH(86);YUPH(98)
倉    頡
YBLB
鄭    碼
SUWL
字    級
一級(1633) [1] 
平水韻
去聲八霽 [5] 
注音字母
ㄉㄧˋ
總筆畫
3+6、2+7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上下或上中下結構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 U+5E1D
四角號碼
0022₇
異體字
𠫦、𢂇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帝字甲骨文作圖1、圖2、圖3等形狀,比較原始的是圖1和圖3,從第二期開始,在上面加一橫畫作圖2。西周金文作圖2,春秋文字承襲西周文字。戰國文字中“圖A”旁繁化作“圖B”形,或於“圖C”右上加一短橫畫為飾筆。秦漢文字承襲春秋文字,變化不大,沿襲至今。 [2] 
學術界關於“帝”字的解析主要有以下幾種:
1.“帝”是“花蒂”的“蒂”的本字。其字形像花蒂的樣子。高鴻縉在《中國字例》中將帝釋為“根蒂”。這兩種説法,不管“花蒂”還是“根蒂”,都是古人對於生命誕生的一種崇高信仰,亦可説是古人的一種生殖崇拜。
2.“帝”像架木或束木以焚燒祭天,本義是一種古老的祭禮,是禘的初文。禘祭初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後亦禘祭先公先王。禘由祭天而引申為天帝之帝,又引申為商王之稱號。
此外還有“帝來源於光芒四射的太陽”“帝是鳥飛上天空形狀的引申”“帝字來源於巴比倫”等多種説法。 [6] 
要説到“帝”字,多半是出現在“三皇五帝、黃帝、炎帝、漢武帝”這類稱呼中。“帝”的本義應該與先民的祭祀崇拜有關。甲骨卜辭中作為名詞的帝字有兩個意義,一是上帝,二是祖先。用在颳風、下雨、打雷、天旱等氣象的文辭中一般指上帝,用在“受我祐”等文辭中一般指祖先神靈。《甲骨文合集》6664片:“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甲骨文合集》14201片:“庚午卜,內貞:王乍(作)邑,帝叒(若)。八月。”《甲骨文合集》14198片:“辛丑卜,殼貞:帝叒(若)王。”殷代最高奴隸主統治者稱“王”或“我”,死後成了先王稱“帝”。第一例,我攻打馬方,祖先給我幫助。第二例,王建城邑,祖先使我順利。第三例,祖先使王順利。
《説文解字》認為:“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作為王的稱號,這是本義的引申了,王才能稱帝。“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間的掌管、控制部落、國家等大權的人,例如“堯、舜、禹”,還有後來的秦始皇稱“始皇帝”,近現代還有用“帝”指“帝國主義”的説法,指的是掌握一定軍事力量的、佔統治地位的、有野心好侵略的資本主義。 [7-8] 

詳細字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宗教或神話中稱創造和主宰宇宙萬物的天神。
God
《尚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禮記·文王世子》:“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上帝;天帝;玉皇大帝
君主;皇帝。遠古實指部族聯盟的領袖。
emperor;
monarch
《孟子·公孫丑上》:“(舜)自耕稼陶漁以至於帝,無非取於人者。”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
帝王;稱帝;三皇五帝
天。
sky
王安石《古意》詩:“帝青九萬里,空洞無一物。”

主;主體。
subject
章炳麟《〈無政府主義〉序》:“諒知大戟、蕘花,是時而為帝者也。”

帝國主義的簡稱。
imperialism

反帝
動詞
為帝,稱帝。

《後漢書·伏湛傳》:“陛下承大亂之極,受命而帝,興明祖宗。”

尊奉為帝。

《戰國策·趙策三》:“不敢復言帝秦!”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丄部】都計切(dì)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𢂇,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𠄞。𠄞,古文丄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丄。
〖註釋〗諦:審諦,詳謹周密。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引《風俗通》:“帝者任德設刑以則象之,言其能行天道,舉措。” [11] 

説文解字注

諦也。
段注: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鬥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從二,朿聲。
段注: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𢂇,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𠄞。𠄞古文上字。
段注:古文從一,小篆從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雲𠄞古上字者,明非二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䇂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從䇂,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上。
段注:古文示作𥘅。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從一,小篆從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為𠄞,六書之假借也。 [12]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帝;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6
古文:𢂇、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並音諦。《説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於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於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即皇帝位汜水之南。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於上帝。
又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注: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注:文耀鈎雲: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雲: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注:索隱曰:援神契雲:大角為坐候。宋均雲: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於帝丘。注: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帝”字書寫演示 “帝”字書寫演示
上下窄,中間寬,左右對稱。左右對稱。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點、撇分列豎中線左右;“冖”居橫中線上側。“巾”,“冂”的寬度與第二筆橫相當,橫段在橫中線下側,末筆豎在豎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eɡ
王力系統
t
ie
董同龢系統
t
ieɡ
周法高系統
t
李方桂系統
t
igh
西漢



東漢





iei


ie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祭霽

iəi
北魏後期北齊
祭霽

iɑi
齊梁陳北周隋
祭霽

iæ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
iei
擬音/王力系統

t
iei
擬音/董同龢系統

t
iɛi
擬音/周法高系統

t
i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t
iei
擬音/陳新雄系統

t
iei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攝聲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都計切
tiɛi
集韻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丁易切
tiɛ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丁計切
tɛi
韻略


去聲





丁計切

增韻


去聲





丁計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t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當利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三霽


全清
丁計切
t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二威偉畏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66-6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八霽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07]
  • 6.    陳隆文,焦海浩. 也釋“帝”的由來[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第13卷(1):82-84.
  • 7.    何金松編著.人類畫廊[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144-146
  • 8.    鄭春蘭著.魅力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46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287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416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
  • 12.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07]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72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