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希陶蹄蓋蕨

鎖定
希陶蹄蓋蕨(Athyrium dentigerum (Wall. ex Clarke) Mehra & Bir),根狀莖短,直立,先端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深褐色、闊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
中文名
希陶蹄蓋蕨
拉丁學名
Athyrium dentigerum (Wall. ex Clarke) Mehra & Bir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蹄蓋蕨屬
希陶蹄蓋蕨
分佈區域
甘肅、四川、貴州等

希陶蹄蓋蕨形態特徵

希陶蹄蓋蕨 希陶蹄蓋蕨
能育葉長(30-)65-120釐米;葉柄長 (5-) 27-67釐米,直徑(2.5-)6-7毫米,基部黑褐色,向上褐禾稈色,略被較小的鱗片;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25-) 70-85釐米,中部寬 (7-) 20-2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變狹,一回羽狀羽片羽裂至二回羽狀;羽片18-25對,互生,斜展,有短柄或無柄,下部幾對漸縮短,中部的披針形,長 (3.5-) 16-18釐米,寬 (1.2-) 2.7-3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對稱,截形,上側與葉軸並行,下側斜楔形,一回羽裂至一回羽狀;小羽片10-30對,基部一對對生,向上的互生,近平展,狹披針形,長1.2-1.6釐米,中部寬3-5毫米,漸尖頭,基部近對稱,圓截形,下側下延,與羽軸合生,邊緣羽裂達1/12;裂片6-8對,近三角形,密接,斜向上,先端有2-3個短鋸齒。葉脈兩面可見,每裂片側脈1-2對,單一。葉幹後近紙質或草質,上面褐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褐禾稈色,疏被小鱗片和棘頭狀短腺毛。 [3] 

希陶蹄蓋蕨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000-3900米的山地針葉林或雜木林下或開闊草坡 [1] 

希陶蹄蓋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甘肅東南部(康縣、文縣)、四川西部(大金、丹巴、卡撤、康定、雷波、理塘、蘆山、馬爾康、米亞羅、木裏、乾寧、松潘、汶川、小金)、貴州(赫章、恆底、河鎮)、雲南西北部(貢山、蘭坪、中甸、維西、德欽、麗江玉龍山、鶴慶)和西藏(聶拉木)。錫金和印度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錫金。 [1] 

希陶蹄蓋蕨命名來源

[Acta Bot. Bor.-Occ. Sinica 6(1): 19. 1986]
名稱: [1]  希陶蹄蓋蕨(西北植物學報)腺葉蹄蓋蕨打箭爐蹄蓋蕨、狹身蹄蓋蕨(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松潘蹄蓋蕨、永自蹄蓋蕨、長圓蹄蓋蕨、針羽蹄蓋蕨、雷波蹄蓋蕨、鱗柄蹄蓋蕨(西北植物學報)

希陶蹄蓋蕨相關的種

與“希陶蹄蓋蕨 Athyrium dentigerum (Wall. ex C. B. Clarke) Mehra & Bir”相關的種有:
斜羽蹄蓋蕨Athyrium adscendens Ching
劍葉蹄蓋蕨Athyrium attenuatum (Wall. ex C. B. Clarke) Tagawa
東北蹄蓋蕨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
短羽蹄蓋蕨Athyrium contingens Ching & S. K. Wu
黑鱗蹄蓋蕨Athyrium melanolepis (Franch. & Sav.) H. Christ
疏羽蹄蓋蕨Athyrium nephrodioides (Baker) H. Christ
滇西蹄蓋蕨Athyrium nudifrons Ching
黑龍江蹄蓋蕨Athyrium rubripes (Kom.) Kom.
中華蹄蓋蕨Athyrium sinense Rupr.
察隴蹄蓋蕨Athyrium tarulakaense Ching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