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鎖定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俄語:Бухар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是曾位於中亞的一個蘇維埃政權,短暫存在於1920年—1925年。以十月革命前的布哈拉汗國(俄語:Буха́рское ха́нство)的行政邊界作為邊界,首都布哈拉(俄語:Бухара)。
中文名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外文名
Бухар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首    都
布哈拉
前    身
布哈拉汗國

目錄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簡介

國旗 國旗
以十月革命前的布哈拉汗國(俄語:Буха́рское ха́нство)的行政邊界作為邊界,首都布哈拉(俄語:Бухара)。
在舊有的行政地域內建立的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符合當時粉碎境內、外反革命勢力和鞏固蘇維埃政權的需要。 [1]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沿革

國徽 國徽
1920年8月,布哈拉爆發了反對埃米爾統治的起義。9月,當地人民和蘇俄紅軍推翻了封建專制的曼吉特王朝。10月8日召開了全布哈拉人民代表大會,宣佈布哈拉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布哈拉汗國正式滅亡。
1921年,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通過了共和國憲法。由毛希丁諾夫領導全布哈拉革命委員會,霍賈耶夫領導政府,二人屬於布哈拉“扎吉德”運動左翼集團。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府內還包括扎吉德運動的其他許多重要成員。這些人開始公開仿效土耳其進行改革:共和國內的公文處理都轉用突厥語文,還引進土耳其的文化綱要等。這樣,土耳其和韃靼-巴什基爾政治家在新布哈拉政府的活動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從而使該布哈拉政府成為推崇“泛突厥主義”的新的中心。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粉紅色)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粉紅色) [2]
在布哈拉境內,宗教狂熱主義和宗教偏見盛行。只有幾十家簡陋的工廠和手工業作坊幾乎沒有產生工業無產階級……這些客觀現實使中亞各共和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及蘇維埃制度的完善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障礙:不能在多民族共和國內進行統一的針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立法,不能實行計劃性國民經濟、統一組織國家機關的工作、執行統一的教育政策。
俄共(布)中央對這個現象非常不滿,並認為建立一個泛突厥主義國家,存在着其退出統一的蘇維埃聯邦國家的危險。布爾什維克黨認為,要想徹底摧毀“泛突厥主義”,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對中亞的突厥語民族進行劃分。在列寧的倡議下,隨着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決議的通過,蘇維埃政權堅決與民族分離勢力進行了鬥爭,中亞“民族劃界”工作從準備階段轉向了實施階段。
1924年10月27日,經過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俄共(布)中央委員會中亞局的多次會議研究上報, 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了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民族劃界和建立民族共和國及自治州的決議。
在1925年的邊界重劃中,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土地(中部和西部)被併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少數(阿姆河右岸地區)則被併入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 
參考資料
  • 1.    張娜.中亞“民族劃界”及民族共和國的建立.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雜誌社,2008年
  • 2.    王治來 編.《中亞史》:人民出版社,2010-03-01:第十六章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