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釐文化

鎖定
巴釐文化指印度尼西亞巴釐人民創造的民族文化,包含舞蹈、雕刻等特別文化。巴釐人主要信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大天神,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和山神等。
中文名
巴釐文化
外文名
Kebudayaan Bali
含    義
印度尼西亞巴釐人民創造民族文化
人口數量
約 247 萬
面    積
約 5623 km²

目錄

巴釐文化簡介

巴厘島 巴厘島
Kebudayaan Bali
印度尼西亞巴釐人民創造的民族文化。巴厘島位於印尼爪哇以東,是一級行政區,面積約5623平方千米,人口約247萬。公元7世紀,印尼主要流行印度教,後伊斯蘭教傳入,逐步取代印度教。目前,印度教主要留存於巴釐,並同巴釐原有宗教糅合在一起,故稱巴釐印度教。巴釐人主要信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大天神,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和山神等。巴釐印度教徒設家廟、族廟和村廟,島上神廟到處可見,巴釐素有千廟島之稱。最大的神廟是位於阿貢火山坡上的缽薩基陵廟,建於1007年,由18個神廟組成。該陵廟羣的建築風格與柬埔寨吳哥窟近似。廟內分置雕刻的神像,廟壁設神龕。百年一次的焚屍大典在該廟舉行。“缽薩基”的詞義為“平安”。

巴釐文化舞蹈

巴釐舞蹈在國內外舞蹈藝術中獨樹一幟,分宗教、古典(見巴釐古典舞)、民間和現代舞四大類,共約200種,內容多反映宗教信仰、神話和人民生活。舞蹈演員自小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其動作流暢、輕鬆、柔和。

巴釐文化雕塑

巴釐的雕刻藝術聞名於世,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藝品精良,神廟的牆壁、橫樑、石基上刻有各種神像、動物和奇花異草。雕刻技術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有的作品需要兩代人完成,常見到雕刻了一半的作品待後人完成。巴釐經常舉辦藝術節,被譽為藝術島。巴釐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富有詩意,因而有詩島之稱。巴釐人愛花,宗教活動、節日、紅白喜事都離不開花,處處用花裝飾,又有花島之稱。巴釐宗教節日繁多,共200餘個,每逢節日,人們載歌載舞加以慶祝,如同生活在傳説中的天堂,故巴釐有天堂島的美稱。

巴釐文化風俗

巴釐人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多與宗教有關,人自出生至去世,要舉行多次不同的宗教儀式。最為隆重的是葬禮,巴釐人實行火葬,認為人死後可以超脱凡俗,升入天堂。他們把喪事視為喜事,故火葬儀式非常隆重。死者的靈牌供奉在家廟裏,每逢節日加以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