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釐人

鎖定
巴釐人(Balinese)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之一。舊譯“峇釐人”。
中文名
巴釐人
外文名
Balinese
舊    譯
“峇釐人”
性    質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之一
宗    教
印度教

巴釐人基本概況

巴釐人(Balinese)
巴釐人 巴釐人
約270萬人(1978)﹐主要分佈在巴厘島和龍目島。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為新馬來人的後裔。使用巴釐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用古印度字母書寫的巴釐文﹐現通用印度尼西亞語文。信印度教﹐每村至少有兩三座印度教寺院﹐全島共有4600餘座。此外還保存祖先崇拜(見原始宗教)和巫術信仰。相信靈魂轉世﹐認為火葬是解放靈魂的最神聖的安葬方式。1343年被東爪哇麻喏巴歇王國征服。16世紀麻喏巴歇王國被伊斯蘭教徒滅亡以後﹐東爪哇的貴族﹑祭司﹑學者﹑文人﹑美術家﹑音樂家﹑舞蹈家多逃至巴厘島避難﹐約經400年之久創造了巴釐文化﹐並使該島成為保存印度教信仰和爪哇古老文化的地方。16世紀以後不斷同荷蘭殖民者進行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鬥爭﹐1945年與國內各族人民一起獲得國家獨立。巴釐人受印度文化影響﹐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4個種姓。每村為一互助合作的自給自足單位﹐多屬同一父系氏族(見父系氏族制)。實行種姓內婚。

巴釐人宗教信仰

巴釐族
巴釐族(6張)
雖然文化上深受爪哇人影響,但信奉印度教,這點與其他印度尼西亞人不同。語言屬南島(馬來-玻里尼西亞〔Malayo-Polynesia〕)語系。生活以宗教為中心,它是印度濕婆教與佛教的混合體:崇拜祖宗、信仰精靈與巫術等。種姓是存在的,但因多數居民屬於最低級的種姓,村民中沒有嚴格的區分。例如在爪哇,不同的説話方式反映了社會地位的差別。主要種植水稻,另有薯蕷、甘薯、木薯和玉蜀黍。

巴釐人生產生活

巴釐人 巴釐人
巴釐人主要從事農業﹐修築梯田﹐栽種水稻﹐種稻技術甚高。各村都有統一使用的灌溉設施。此外﹐還種玉米﹑薯類﹑咖啡﹑煙草﹑椰子和茶﹐飼養牛﹑豬等家畜。製陶﹑紡織﹑木雕﹑金屬製作﹑編織等手工藝精美。在舞蹈﹑音樂﹑繪畫﹑詩歌以及宮室寺廟建築等方面有卓越才能﹐在各種儀式中能表演富於印度教色彩的音樂與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