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赫萊要塞

鎖定
巴赫萊要塞位於阿曼北部,坐落在距離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西南部約200千米處。它主要是由土磚、棕櫚樹幹和石塊建造而成,是阿曼規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蘭文化時代到來之前那段歷史時期的主要歷史遺蹟。
中文名
巴赫萊要塞
外文名
Bahla Fort
地理位置
阿曼北部
建築特點
由土磚、棕櫚樹幹和石塊建造而成

巴赫萊要塞世界文化遺產

巴赫萊要塞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巴赫萊要塞
英文名稱:Bahla Fort
入選時間:1987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v)
地理位置:N22 57 51.012 E57 18 3.996
遺產編號:433

巴赫萊要塞遺產描述

阿曼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阿曼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巴赫萊要塞位於阿曼北部,坐落在距離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西南部約200千米處。它主要是由土磚、棕櫚樹幹和石塊建造而成,是阿曼規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蘭文化時代到來之前那段歷史時期的主要歷史遺蹟。巴赫萊要塞是阿曼綠山山腳下高原上四個有歷史意義的堡壘之一。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v),巴赫萊要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v):巴赫拉要塞和綠洲定居點及其周邊防禦工事是一種典型防禦性建築的傑出例子,在中世紀晚期使佔統治地位的部落在阿曼和阿拉伯半島實現繁榮。 [1] 

巴赫萊要塞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巴赫萊綠洲的繁榮應歸功於巴努·內布罕部落,這一部落從12世紀到15世紀晚期一直統治着這個地區。這個龐大堡壘的廢墟有土製的城牆和碉堡以及用石頭打的地基,是此類型防禦工事中突出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巴努·內布罕部落的實力。 [1-3] 

巴赫萊要塞遺產介紹

巴赫萊要塞是阿曼古代王都之一,阿拉伯人在阿曼修建了許多要塞堡壘和塔用以抵禦來自海上的波斯人的偷襲,抗擊沙漠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的掠奪,以保衞家族的財產。今天,有不少這樣的建築保存了下來。巴赫萊要塞是阿曼規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蘭文化時代到來之前的主要歷史遺蹟。

巴赫萊要塞抵禦外族侵略的堅固堡壘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上的貿易活動,併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距離阿曼首都不遠的地方是巴赫萊綠洲,巴努·內布罕部落從公元12世紀到15世紀末期間統治着這個地區,但他們時常遭到波斯人、貝都因人的侵擾。為了抵禦來自海上的波斯人的偷襲,抗擊沙漠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的掠奪,以保衞家族的財產。他們修建了許多要塞堡壘和塔,最初的建築通常是簡易的堡壘和沒有什麼裝備的避難小屋,它們最先在擁有一定人口的大城鎮出現,真正的要塞則在很久以後出現,它的四周有堅固的城牆作保護,成為抵禦外族侵略的堅固堡壘。今天,有不少這樣的建築保存了下來,巴赫萊要塞便是其中之一。
巴赫萊要塞在12世紀到15世紀晚期之間由那時統治這一地區的巴努·內布罕部落修建。巴萊要塞是阿曼古代王都之一,阿拉伯人在阿曼修建了許多要塞堡壘和塔用以抵禦來自海上波斯人的偷襲,抗擊沙漠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的掠奪,以保衞家族的財產。巴萊要塞是在位於比村莊高165英尺的高處砂岩的山丘上修築的,前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椰樹遍地皆是,圍繞要塞的城牆總長12千米,是用曬乾了的磚頭修建而成的;該要塞採用磚石結構,底層由數米高的大型石塊作為基石,上層用磚壘砌而成。巴萊要塞的城牆直通巡邏小路,城牆上建有許多監視塔,至今還殘留着幾座方形或圓形的監視塔。巴赫萊要塞由於從未重建過,因而這些堡壘保持了絕大多數的真實性。然而,由於缺乏保護措施,每年雨季過後都會有大段外牆坍塌。
在公元16世紀到19世紀期間,阿曼蘇丹統治着富有的商業王國。這個王國從東非的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次大陸的頂端。1624年,建立亞里巴王朝,其勢力曾擴張到東非部分海岸和桑給巴爾島。18世紀中葉,建立賽義德王朝,定國名為“馬斯喀特蘇丹國”。1507年起,先後遭葡萄牙、波斯和英國的入侵與佔領。1920年,阿曼被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1967年,統一為“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發動宮廷政變,廢父登基,宣佈改國名為“阿曼蘇丹國”並沿用至今。1973年,英國軍隊撤出阿曼國。

巴赫萊要塞體現部落實力的建築遺址

巴努·內布罕部落的統治,使巴赫萊地區繁榮發展,成為荒漠中的綠洲。這一時期,巴努·內布罕部落的繁榮和經濟實力充分體現在巴赫萊要塞的建設中。
巨大的巴赫萊堡壘遺蹟位於比村莊高165英尺的高處,這些堡壘四周有圍牆、土磚和石頭的地基。由於從未重建過,因而這些堡壘保持了絕大多數的真實性。成為這一類防禦工事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巴赫萊堡壘,還是綠洲村莊都是古代文化的見證。
巴赫萊要塞是在砂岩的山丘上修築的,前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椰樹遍地皆是。圍繞要塞的城牆總長12千米,是用曬乾了的磚頭修建而成的。據説是在一位名為蓋塔的女性的號召下要塞從600年前就開始動工修建了,但是直到16世紀,現在的格局才初具規模。要塞採用磚石結構,底層由數米高的大型石塊作為基石,上層用磚壘砌而成。巴赫萊要塞的城牆直通巡邏小路,城牆上建有許多監視塔,至今還殘留着幾座方形或圓形的監視塔。但“風塔”早已倒塌,剩下的只是一片廢墟,它曾經是阿曼的最高塔。 [2] 

巴赫萊要塞遺產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該堡壘的遺址列入世界瀕危遺產目錄,是擔心土製的堡壘和巴赫萊綠洲受到剝蝕。當時堡壘從未進行過修復,保存了許多原貌。但正是由於缺乏修繕和保護措施,以致每年雨季之後都有大片的城牆瀕於坍塌。 此外,禮拜寺的一大塊平台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倒塌了,造成了對堡壘的重大破壞,而且對外面的小清真寺也沒有采取保護措施。1988年以來,在阻止其毀壞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不符合原貌。
根據第三次專家使團1996年九月訪問這個遺址後的建議, 阿曼權威人士表示要採取以下措施:
(1)、根據文件制定政策進行修繕,避免重建;(2)、成立一個遺址委員會,其權限包括外界環境;(3)、對特殊的建築物進行搶修,組建一支維修隊;(4)、編寫詳盡的,具有科學性、歷史性,並且符合建築學要求的文件,既要合乎國際標準,又要為修繕遺址所需。
1993年至1999年,阿曼共花費近900萬美元進行遺址修護。2004年巴赫萊要塞從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刪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