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布亞吸蜜鸚鵡

鎖定
巴布亞吸蜜鸚鵡(學名:Charmosyna papou)羽色鮮豔,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中文名
巴布亞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Charmosyna papou
別    名
巴布亞鸚鵡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鸚形目
鸚鵡科
亞    科
吸蜜鸚鵡亞科
吸蜜鸚鵡族
Charmosyna屬
巴布亞吸蜜鸚鵡
亞    種
4亞種
分佈區域
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86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外文名
Papuan Lory

巴布亞吸蜜鸚鵡形態特徵

巴布亞吸蜜鸚鵡
巴布亞吸蜜鸚鵡(23張)
巴布亞吸蜜鸚鵡身長24-25釐米,體重 90-115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背部和翅膀為深綠色;頭部後方有一塊黑色的羽毛,前端邊緣帶有藍色的條紋。頸部後方有一圈細窄的黑色帶狀羽毛;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帶有藍色;腹部和大腿為黑色;胸部兩側有一小塊黃色的羽毛,在下腹兩側則有一塊比較大的黃羽;尾巴上方綠色,內側黃綠,中間有兩根特別細長的羽毛帶有橙黃色羽尖;鳥喙桔紅,虹膜橙色。雌鳥胸腹部的黃羽通常面積較小。幼鳥體色較深,胸頸散佈些黑羽,腹部帶有藍綠色。 [1] 

巴布亞吸蜜鸚鵡棲息環境

巴布亞吸蜜鸚鵡
巴布亞吸蜜鸚鵡(5張)
巴布亞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介於1400米和3500米之間的山區林地。偶爾會到比較低的緯度例如1200米或是2000米以下的地區活動。 [2] 

巴布亞吸蜜鸚鵡生活習性

巴布亞吸蜜鸚鵡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活動,偶爾會和其他種類的吸蜜鸚鵡一起集結於樹頂或是灌木叢覓食活動;生性活潑,會在枝葉間靈活的用鳥喙輔助四處攀爬;平時在林間相當難以察覺,因為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是在飛行的時候則相當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們特別亮麗顯眼的長尾;飛行的速度相當快,伴隨尖鋭刺耳的鳴叫,相當顯而易見。
巴布亞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朵、花粉、軟水果、漿果、種子、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2] 

巴布亞吸蜜鸚鵡分佈範圍

巴布亞吸蜜鸚鵡分佈圖 巴布亞吸蜜鸚鵡分佈圖 [3]
分佈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 [4] 

巴布亞吸蜜鸚鵡繁殖方式

巴布亞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9月開始,10月和11月會開始築巢,它們在樹根上的附生植物築巢;人工飼養的巴布亞吸蜜繁殖難度不高,通常在5月開始繁殖;可以提供20×20×35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2枚卵,雌雄親鳥都會輪流孵蛋,孵化期為28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6到64天不等;幼鳥在離巢後2到4周就會自行覓食,在下次繁殖開始之前必須把幼鳥取出,否則親鳥會踐踏鳥蛋。如果飼養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數次。 [5] 

巴布亞吸蜜鸚鵡亞種分化

巴布亞吸蜜鸚鵡(4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Charmosyna papou goliathina
2.
Charmosyna papou papou
3.
Charmosyna papou stellae
4.
Charmosyna papou wahnesi
[6] 

巴布亞吸蜜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4] 
注:巴布亞吸蜜鸚鵡圖冊網址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