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城中華會館

鎖定
(Tiong Hoa Hwe Koan-Batavia,縮略T.H.H.K.-Batavia)荷屬東印度(日創立於巴達維亞(華僑俗稱巴城或吧城、椰城;今雅加達)。同年6月3日獲荷印當局正式批准。創始人為:陳金山、李金福、潘景赫、李興廉、黃尼玉等人。
中文名
巴城中華會館
成立時間
1900年3月17日
創立地點
巴達維亞
創始人
陳金山
李金福
潘景赫等

巴城中華會館會館概況

印尼巴城(雅加達)中華會館,是印尼第一個華僑社團,成立於1900年3月17日,同年6月3日獲得荷蘭當局的註冊批准。巴城中華會館第一屆董事會共20人,由潘景赫擔任總理,丘燮亭(雁洋人)任副總理。會館下設:華文學校董事部及一般社會文化組、普通喪事互助組、英文學校董事部、慈善醫院組、老年(50歲以上)喪事互助組。主要活動有:(1)創辦中華學堂,積極推動和開展華僑文化教育事業。1901年創辦印尼第一所華僑學校一中華學校;次年創設圖書館,廣集中外圖書,為僑胞學習瞭解中華文化、歷史等提供良好條件。同時還成立編譯小組,出版編輯一些宣揚中國優秀古文化的小冊子。(2)改革婚喪禮儀,興辦慈善福利事業。建立“互助基金”,每個成員交納一定的會費。設立濟貧醫務所和慈善基金組。(3)積極協助各地建立社團和學校,促進團結及開展華文教育。到1908年,這個會館下屬先後成立50個分局,每個分局都辦起一所或數所華文學校。迨至40年代,各地華文學校發展至720多所。60年代,中華會館因受政府當局禁止社團活動而解散。 [1] 

巴城中華會館人員架構

第1屆董事會成員:總理潘景赫,副總理丘亞凡(丘燮亭)、翁壽昌;顧問丘紹榮;第一秘書陳金山;第二秘書丘香平;第一財政許南昌;第二財政蔡有德;董事黃玉昆、黃昆輿、陳公達、李興廉、梁輝温、潘立才、許金安、陳天成、胡調瑞、胡先清、温亞松、李金福等。

巴城中華會館宗旨

據該館章程及1900年7月《致全體華人書》,其宗旨是:希望改變華僑社會舊有的、狹隘的地緣(地方主義)、血緣(宗親或姓氏)、幫派觀念、組成代表華僑社會各行業、各階層利益的新型審計署;在不違反荷印政府法令的前提下,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風尚;宣揚儒家(孔子)學説,改革華僑社會舉辦紅白喜事的鋪張浪費和陳規陋習;1901年創辦印尼第一所華文中華學校。同年創設圖書館,併成立編譯小組,編譯出版一些宣傳孔子學説的小冊子。到1911年,全荷印已有93箇中華會館,多數獨立開展工作,只有部分屬巴城中華會館分局(Hoen Kiok)。1939年,僅剩文登、檳港和錫奧島3個分局。巴城及各地中華會館對促進印尼華僑社團的革新、民族意識的提高、文華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風尚的改善,都起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