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丹號航空母艦

鎖定
巴丹號航空母艦(USS Bataan CVL-2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 [1] 
巴丹號航空母艦最初設計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其命名為布法羅號輕型巡洋艦(CL99),但在珍珠港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迫切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於是巴丹號最初被重新訂購為航空母艦。
於1942年6月2日重新命名為CV29並更名為BATAAN(巴丹號),於8月31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1943年7月15日,巴丹號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9。1959年5月15日該艦重新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4,9月1日除藉,最後於1961年5月出售拆解。 [3] 
中文名
巴丹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Bataan CVL-29
型    號
CVL-29
隸    屬
美國海軍
建造時間
1940年12月16日
下水時間
1943年8月1日 [1] 
建造單位
紐約造船公司 [1] 
作為巡洋艦服役時間
1940年12月16日 [1] 
作為航空母艦服役時間
1942年6月2日 [1] 
退役時間
1947年2月11日至1954年4月9日 [1] 

巴丹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巴丹號航空母艦研製背景

巴丹號航空母艦是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之一,是美國海軍中第一艘以該名稱命名的艦艇。與同級中的其他艦艇一樣,巴丹號最初是作為輕型巡洋艦設計的,但在珍珠港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迫切需要更多的航空母艦。因此,當時正在建造的一些輕巡洋艦被重新訂購為航空母艦 [3] 
巴丹號航空母艦最初設計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命名為布法羅號輕型巡洋艦(CL99),於1942年6月2日重新命名為CV29並更名為BATAAN(巴丹號 [3] 

巴丹號航空母艦建造沿革

巴丹號航空母艦最初設計是作為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並命名為布法羅輕型巡洋艦,船體編號為CL-99。
巴丹號航空母艦 巴丹號航空母艦
1940年12月16日巴丹號的建造合約批出,原建為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十三號艦,艦名為布法羅;由於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6月2日,巴丹號的合約更改為建造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99改為CV-29)及艦名,於8月31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
1943年7月15日,巴丹號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9。
1959年5月15日巴丹號重新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4。1959年9月1日除藉,最後於1961年5月出售拆解。
艦種
航空母艦
艦級
獨立級(8號艦)
製造廠
紐約造船廠
動工
1942年8月31日
下水
1943年8月1日
服役
1943年11月17日
1950年5月13日
退役
1947年2月11日
1954年4月9日
結局
1961年5月出售拆解
除籍
1959年9月1日

巴丹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一般:11,000噸
作戰:14,220噸
滿載排水量
15,100噸
全長
整體:622呎6吋
水線:600呎
全寬
整體:109呎2吋
水線:71呎6吋
吃水
排水14,751噸時:約24呎
鍋爐
4座鍋爐
4座600千瓦蒸汽輪機
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功率
設計:100,000軸馬力
試航:106,001軸馬力
最高速度
31.6節
試航:31.46節
續航距離
12,500海哩/15節
服役:8,325海哩/15節
乘員
140名軍官
1,321名水兵
艦載機
12架戰機
9架魚雷轟炸機
9架俯衝轟炸機
武器裝備
二戰期間:2門4聯裝40毫米高射炮
8門2聯裝40毫米高射炮
朝鮮戰爭期間:16挺20毫米機炮
裝甲
防護甲板:2吋
防水壁:3.75至5吋
舵機:0.75吋至5吋
推進系統
齒輪渦輪,100,000shp
螺旋槳
兩個
飛機數量
34量
發射器
2個
飛機升降機
2個
船員容納數量
約1560人
其它
2座升降台
1座彈射器
[2-3] 

巴丹號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1943年8月1日巴丹號下水,11月17日作為美國海軍獨立級航空母艦的第八艘服役。
太平洋戰爭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巴丹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
1950年5月13日,巴丹號重返現役,並用作試驗性的反潛航母。一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短缺,巴丹號隨即改變用途為攻擊航母,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後作三次朝鮮戰爭巡航。
朝鮮戰爭後巴丹號隨即預備退役,並在1954年4月9日正式退役。
1953年2月9日,在巴克納灣和橫須賀之間又進行了兩次過境反潛演習後,巴丹號登上了在韓國作戰。於15 日開始執行飛行戰鬥任務,除了沿海岸進行通常的武裝偵察巡邏外,還襲擊了欽南浦以南和甕津半島上的中國軍隊集結地。
1953年3月7日至5月5日期間巴丹號又進行了四次巡航。在橫須賀自由活動兩天後,於5月10日通過珍珠港啓航回家,並於26日抵達聖地亞哥。
1953年7月27日,韓國板門店簽署停戰協議,進行維修後裝載了飛往日本的飛機和設備,並於7月31日啓航前往神户和橫須賀的往返航程。當月返回珍珠港,並於8月26日報告進行了失活前的大修。在搬到舊金山海軍造船廠後,巴塔安號於1954年4月9日退役,並被分配到舊金山的太平洋預備艦隊。
巴丹號在二戰及朝鮮戰爭分別獲得六顆及七顆戰鬥之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