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布林貝赫

鎖定
巴·布林貝赫,蒙古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當代蒙古詩學理論的學術領路人。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旗人。中共黨員。
1964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文藝研究班。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文書,內蒙古部隊分隊長、助理員、編輯,內蒙古大學蒙語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華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名譽委員,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中國蒙古文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文學研究會會長。
中文名
巴·布林貝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928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
2009年10月11日
畢業院校
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文藝研究班
出生地
內蒙古巴林右旗
職    稱
教授

巴·布林貝赫人物簡介

巴·布林貝赫,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旗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文藝研究班。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文書,內蒙古部隊分隊長、助理員、編輯,內蒙古大學蒙語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華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名譽委員,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中國蒙古文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文學研究會會長。1953年發表處女作《心與乳》。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蒙古文版詩集《你好?春天》、《鳳凰》、《巴·布林貝赫詩選》、《金馬駒》、《黃金季節》、《噴泉》、《龍宮的婚禮》,漢文版詩集《星羣》、《命運之馬》、《生命的禮花》等,蒙文專著《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蒙古詩歌美學論綱》、《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蒙古文版《巴·布林貝赫文存》(四卷)。作品獲內蒙古文學戲劇電影創作評獎一等獎,內蒙古文學創作索龍嘎獎評論一等獎,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評獎優秀評論獎,內蒙古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內蒙古“五個一”工程獎。獲內蒙古自治區文藝創作傑出貢獻獎。 [1] 

巴·布林貝赫個人簡歷

巴·布林貝赫:1928年2月26日出生於內蒙古昭烏達盟(今赤峯市)巴林右旗;因其父名為巴達瑪寧布,便以“巴”為姓。1943-1945年在家鄉讀小學;1948年5月-12月,就讀於冀察熱邊聯合大學魯迅文學藝術院美術系;1960-1964年,在內蒙古大學文藝研究班就讀。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月參軍,曾任內蒙古騎兵第三師分隊長,內蒙古軍區政治部助理員、編輯;1949年1月-1958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部隊從事文化教育、編輯翻譯工作。1958年4月以來,一直在內蒙古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同時堅持創作,不輟筆耕。2009年10月11日凌晨6:40分因病逝世於呼和浩特內蒙古醫院,享年82歲。
巴·布林貝赫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詩人和詩學專家。在堅持蒙漢雙語文學創作的同時,長期從事蒙古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對中國少數民族雙語創作的發展、對蒙古詩歌理論研究及其人才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其詩歌創作和理論研究多次獲得自治區和全國獎。他1965年當選為中華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1979年後被推選為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擔任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八五”、“九五”、“十五”規劃中國文學組成員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他先後兼任的社會職務還有: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理事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作協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名譽委員,內蒙古作家協會第三屆副主席,內蒙古蒙古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內蒙古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屆、第六屆名譽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蒙古文學學會名譽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文學研究會會長,國際蒙古學學會會員等。

巴·布林貝赫馬背上的詩人:軍旅生活

1948年參加工作,當年進入冀察熱聯合大學魯迅文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1949年1月結業後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騎兵部隊。1949年1月-1958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部隊從事文化教育、編輯翻譯工作,歷任內蒙古騎兵部隊第三師分隊長,內蒙古軍區政治部助理員、編輯。部隊生活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蒙文小説《熱愛母親就應該保衞祖國》,詩歌《秘密戰鬥》曾獲獎。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蒙文詩集《你好?春天》,曾於次年獲自治區二等文學獎。 這近十年的軍旅生活和創作實踐,為他畢生追尋詩歌的光榮和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巴·布林貝赫詩壇宿將:文學創作

巴林草原的歌手之子 巴林草原的歌手之子
巴·布林貝赫教授是我國蒙古族新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傑出的詩才和對詩歌精神的恪守開創了一代詩風。巴·布林貝赫的母親哈斯花兒是當地著名的民間歌手,他自幼便深受民間文學的薰陶。他根據民歌曲調創作的《圓圓的山峯》的歌詞,實乃其第一篇作品,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當年作為“民歌”在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等地廣為傳唱。他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生前共創作了200多首詩歌,代表作有《心與乳》、《命運之馬》、《給攀登者》、《生命的禮花》;歌詞創作有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草原讚歌》等,已出版15部詩集(蒙漢文)。此外,他還翻譯過著名詩人艾青和田間的詩作,並審訂過美國詩人惠特曼《草葉集》的蒙文版譯文。巴·布林貝赫主要用蒙文創作,中、晚年以來也用漢文寫詩。他的早期詩歌在發表之初,便得到蒙古族文藝界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並翻譯成漢語,引起了全國文壇的高度重視。他善於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文學新路,在繼承本民族歌詩傳統的同時,又不為傳統手法所束縛,得心應手地運用變化無窮的比興、排喻、迴旋反覆、重章疊句和多方鋪敍的手法,詠歎出飽滿而深沉的詩情畫意,傳達出悠遠曠達的草原文化底藴。因此,他的詩歌創作以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對當代蒙文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在蒙古族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帶動並激勵着一批批中青年詩人走上文學道路和堅守詩歌精神的神聖家園。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堪稱蒙古族乃至中國少數民族詩歌史上一座難以企及的巍峨高峯。他也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之一,深受各民族讀者、作家和學者的愛戴。

巴·布林貝赫授業解惑:教學生涯

巴·布林貝赫1958年3月從部隊轉業到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任教,1960年至1964年間在內蒙古大學文藝研究班深造。此後一直從事蒙古文學教學、研究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導師、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教學行政管理職務;主講“蒙古民間文學”、“文藝理論”、“蒙古詩歌美學”、“文藝學方法論”等課程。巴·布林貝赫教授是國家重點學科——蒙古語族語言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也是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項目《蒙古文學資料叢書》和《蒙古文學研究叢書》課題負責人,全國哲學社會學“八五”規劃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課題——《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1997年出版)的承擔者。他曾先後應邀訪問了美國、日本、蒙古等國,多次出席國際學術討論會並發表論文。在蒙古文學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1992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目前,他的許多學生已經成為內蒙古文學教學與研究的中堅力量。

巴·布林貝赫詩哲大家——詩學研究

學者巴·布林貝赫 學者巴·布林貝赫
巴·布林貝赫教授也是享譽國內外的學者,在詩歌美學和蒙古族史詩傳統及詩學方面也頗有建樹。在五十多年的學術研究生涯中,發表了蒙漢文論文數十篇,早期的詩論被《新華文摘》、英文版《中國文學》等刊物轉載。代表性論文有《論詩的個性化》(《新華文摘》1981年第7期),《我的詩》(《中國文學》英文版,1983年第12期),《論蒙古族厭世主義詩歌》(《民族文學研究》1990年第4期),《蒙古英雄史詩中馬文化及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學研究》1992年第4期),《蒙古英雄史詩的宇宙模式》(《內蒙古社會科學》1996年6期),《布利亞特〈格斯爾〉的審美特徵》(《學術論文集》內蒙古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關於撰寫蒙古文學史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9年1期,《文學評論》作為1999年度重要學術論文進行過推薦)等。已出版個人學術專著4部,包括《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蒙文詩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蒙古族詩歌美學論綱》(蒙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直覺的詩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另外,他還出版了《蒙古英雄史詩選》(上、下)、《蒙古族當代敍事詩選》、《蒙古族當代詩選》等多部合譯和編著。巴·布林貝赫的詩學思想形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成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高屋建瓴的詩學思考,融貫中西的廣闊視野,精審獨到的理論內涵,代表着當前蒙古詩學研究的最高成就,堪稱當代蒙古族詩學理論的領軍人物。2003年10月18日,由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內蒙古文聯、內蒙古作家協會、中國蒙古文學學會主辦,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語言文學系承辦的巴·布林貝赫先生詩歌創作與詩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適逢《巴·布林貝赫文存》(蒙古文版,四卷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該著收入作者1949年至2002年的詩作和詩論,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學成就和理論建樹。

巴·布林貝赫“詩翁的腳印”:著作目錄

巴·布林貝赫蒙古文版詩集

《巴·布林貝赫詩選》(書影) 《巴·布林貝赫詩選》(書影)
《你好,春天》(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56年7月第1版)
《黃金季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第1版)
《東風》(兒童詩)(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12月第1版)
《生命的禮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第1版)
《鳳凰》(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
《噴泉》(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1版)
《巴·布林貝赫詩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1985年5月第2版)
《龍宮的婚禮》(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金馬駒》(民族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巴·布林貝赫漢文版詩集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蒙文版書影)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蒙文版書影)
《東風》(兒童詩)(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年2月第1版)
《生命的禮花》(作家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
《星羣》(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
《龍宮的婚禮》(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命運之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巴·布林貝赫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巴·布林貝赫詩學研究著作

《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詩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
《蒙古族詩歌美學論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直覺的詩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巴·布林貝赫文存》書影 《巴·布林貝赫文存》書影

巴·布林貝赫詩作與詩論合集

《巴·布林貝赫文存》
蒙古文版,四卷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收入作者1949年至2002年的詩作和詩論,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學成就和文藝理論建樹。

巴·布林貝赫譯作與編著

《蒙古英雄史詩選》(上、下),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與寶音合西格合譯);
《蒙古族當代敍事詩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與全福合編) ;
《蒙古族當代詩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與全福合編)。

巴·布林貝赫華翰筆章:論文目錄

(1) 《關於研究、學習民間詩歌之管見》,《蒙古語文》1954年第7期
(2) 《自由的生活·自由的愛情·自由的婚姻》,《內蒙古文藝》1955年第1期
(3) 《蒙古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問題》,《內蒙古人日報》1956年12月20日
(4) 《簡論民間詩人沙格德爾的諷刺詩》,《內蒙古大學學報》1960年第1期
(5) 《靈感·詩意·個性》,《草原》1979年第5期
(6) 《綠葉的聯想》,《文藝報》1980年第9期
(7) 《論詩的個性化》,《草原》,1981年第5期
(8) 《心靈的蹤跡》,《花的原野》1981年第10期
(9) 《我與詩歌》,《詩刊》1982年第10期
(10) 《我的追求》,《西拉沐倫》1982年第3期
(11) 《自序》,《散文》1983年第3期;《巴·布林貝赫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12) 《齊·莫爾根的詩》,《花的原野》1984年第7期
(13) 《從“個別”的門口出發》,《民族文學報》,1985年第1期
(14) 《敍事?還是抒情?》,《內蒙古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15) 《自傳》,《金鑰匙》1985年第5期
(16) 《當代蒙古文詩歌的抒情形態》,《金鑰匙》1986年第5期
(17) 《〈詩歌的靜態〉自然》,《花的原野》1986年第12期
(18) 《蒙古詩歌美學發展軌跡》,《內蒙古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
(19) 《文學的民族性與開放性》,《評論選刊》1988年第1期
(20) 《詩歌斷想》,《青年作家》1988年第4、5期
(21) 《〈蒙古秘史〉詩學特徵》,《金鑰匙》1989年第1期
(22) 《〈江格爾〉中的自然》,《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
(23) 《英雄主義詩歌》,《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1990年第1期
(24) 《厭世主義詩歌》,《蒙古語言文學》1990年第1期
(25) 《民主主義詩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0年第3、4期;1991年第1期
(26) 《蒙古詩歌美學及其相關問題》,《蒙古學研究》1990年第4期
(27) 《論蒙古族厭世主義詩歌》,《民族文學研究》1990年第4期
(28) 《蒙古英雄史詩中馬文化及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學研究》1992年第4期
(29) 《文化變遷與史詩變異》,《內蒙古大學學報》(蒙文),1996年4期
(30) 《蒙古英雄史詩的宇宙模式》,《內蒙古社會科學》1996年6期
(31) 《詩歌與論文》,《花的原野》1996年11期
(32) 《論蒙古英雄史詩中形象體系》, 《金鑰匙》1997年1期
(33) 《關於蒙古英雄史詩的意象格律問題》,《花的原野》1997年2期
(34) 《蒙古英雄史詩中人與自然的神秘關係》,《蒙古語言文學》1997年3期,
(35) 《蒙古英雄史詩的三大特徵》,《內蒙古大學學報》1997年3期
(36) 《夢想的詩學》(漢文),《民族文學》1997年5期
(37) 《布利亞特〈格斯爾〉的審美特徵》,《學術論文集》,內蒙古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
(38) 《關於撰寫蒙古文學史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9年1期,《文學評論》作為1999年度重要學術論文進行推薦
(39) 《早謝的詩才之花》,《金鑰匙》1999年4期

巴·布林貝赫生命的禮花:獎項與榮譽

(1) 《生命的禮花》(長詩),內蒙古自治區評獎委員會,內蒙古1957-1980文學、電影、戲劇創作獎文學一等獎,1981年12月;
(2) 《命運之馬》(抒情詩),中國作協,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81年12月;
(3) 《大地的吸引力》(散文詩),獲《詩刊》社1981-1982年優秀作品二等獎,1983年;
(4) 《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詩論),內蒙古自治區評獎委員會,內蒙古首屆索龍嘎一等獎1984年10月;
(5) 《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詩論),中國作協,國家民委,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論獎,1985年12月;
(6) 《荒冢》(散文詩)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屆文學創作索龍嘎二等獎,1987年7月;
(7) 《蒙古詩歌美學論綱》(專著),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評獎委員會,內蒙古第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3年4月;
(8) 《蒙古詩歌美學論綱》(專著),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12月;
(9)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專著),內蒙古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9月;
(10)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專著),內蒙古黨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997年度;
(11)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專著),內蒙古黨委宣傳部、社科規劃領導小組,內蒙古社科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11月;
(12)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專著),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7月;
(13) 《直覺的詩學》(專著),內蒙古大學蒙學院,XXX特別獎 200?年?月;
(14) 《直覺的詩學》(專著),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200?年?月;
(15)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文學創作索龍嘎獎藝術創作薩日納獎傑出貢獻獎,2001年11月;
(16) 在第六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上,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60位多年來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老藝術家而頒發的最高榮譽,由內蒙古文聯具體承辦,經過規範名稱、制定標準、廣泛推薦、評委投票、媒體公示等嚴格細緻的評選程序,從110多名年滿65歲的老文藝家中評選出60名授予該獎項,2009年7月;
(17)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之際,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從事文學創作60年榮譽證章和證書”,中國作家協會 2009年9月。

巴·布林貝赫故鄉的風:巴·布林貝赫自述與語錄

美麗的草原 美麗的草原
“三個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我母親是位民間歌手,聰慧能幹,她用自己的奶汁、淚水和歌聲哺育了我。民間文學的魅力迷住了我,肚裏便藏有一些民間詩歌的寶藏。1946、1947年間,曾一度廣泛流傳在昭烏達和哲里木一帶的民歌《圓圓的山峯》的歌詞,便是我在民間文學影響下創作出來的處女作。”
“我的家鄉是一個水草肥美的草原。她有粗獷的山丘,清冽的河水和茂盛的牧草。這些大自然雄奇、壯闊的景色,常常喚起我爛漫的幻想。我對大自然難以忘卻的迷戀之情和清新樸實的美感便隱約地萌生了。泰戈爾説過:‘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大自然或許是遊牧民族的情人吧!雄奇美麗的巴林草原是我的藝術搖籃。遼闊草原的自然之美,摔跤手們的體態之美,純樸牧民的心靈之美是我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
“我幾十年的創作實踐和藝術感受活動,給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較豐富的感性知識。”“……我後來逐漸用抽象思維代替了形象思維,把主要精力放在蒙古文學特別是蒙古詩歌的研究方面,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出版了《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蒙古詩歌美學論綱》等學術專著,通過這些研究試圖以蒙古民族審美情趣的發展變化為出發點,探尋蒙古詩歌的發展軌跡和審美特徵。”
“詩歌是現實生活所激發的心靈的聲音。它的音色和聲調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如雷聲隆隆,有的似流水潺潺,有的好比雄獅的怒吼,有的恰似夜鶯的啼囀。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詩歌的多樣性。”
“詩人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客觀世界,而且還塑造了自己的靈魂和形象。詩的個性化的過程,就是詩人的風格逐步形成和成熟的過程。”
“三個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
“新社會歌手的一生應當在愛中度過。”
“沒有藝術個性的詩人是不成熟的詩人”。
“自我感受的抒發並不等於個人主義的狂叫與哀鳴”。
“‘小我’是‘大我’的濃縮”。
“脱離生活的創作是玄虛的;迴避心靈的詩歌是蒼白的。”
“年輕作家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完美契合,為文學創作探索新路。”

巴·布林貝赫社會影響

巴·布林貝赫創作與詩學研究研討會(2003年) 巴·布林貝赫創作與詩學研究研討會(2003年)
作為“蒙古族詩學理論的學術領路人”和“蒙古族新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巴·布林貝赫教授的詩歌創作和詩學理論研究不僅對蒙古族詩歌發展史和蒙古族詩歌理論的美學建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對中國現代新詩創作、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雙語創作和詩歌批評,以及中國史詩學建設也具有深遠的學術意義。
一直以來,巴·布林貝赫都被中國文學界視為現、當代蒙古族詩人和當代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傑出代表。他的部分作品作為範文被選入內蒙古中小學和中國高校教材,許多詩歌入選各種版本的中國現、當代詩歌選本,詩集和詩學著作被中國現代文學館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館收藏;在各種版本的“蒙古族文學史”、“中華文學通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中,均有對其詩歌的介紹和評價;《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國文藝家傳集》、《二十世紀中華文學辭典》、《中華當代文化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文學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傳略》(香港)、《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百家評傳》、《中國蒙古族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修訂本)》(高等學校文科教材配套讀本)等均收有巴·布林貝赫教授的專門條目和章節。他的部分詩作還被譯為英文、日文、朝鮮文、世界語等語種,在台灣、日本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等地區和國家出版、轉載。他的詩歌成就遠遠超出了蒙古族文學的範圍,多種作品獲獎,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的讚譽。

巴·布林貝赫作家書評

扎拉嘎胡:詩翁的腳印
《布林貝赫文存》(蒙古文,四卷),收入了作者1949年至2002年創作的詩歌的評論,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成就和文藝理論方面的建樹。
布林貝赫出生在巴林草原。巴林草原是個人傑地靈的迷人世界。在這塊草原上曾出現過眾多的傳奇式人物。過去的年代,巴林摔跤手以天下無敵而揚名整個草原,今日布林貝赫以詩歌絕妙而揚名於中外。布林貝赫步入詩壇起步於1949年,他是蒙古族大詩人、內蒙古新文學的奠基者之一納·賽音朝克圖之後又一位詩壇宿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着蒙古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徹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剝削,迎來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活。蒙古族人民由衷地呼出“感謝共產黨”。曾是王爺奴隸的後代,經歷過草原暗無天日生活的布林貝赫,在革命隊伍中親歷了蒙古民族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目睹了新舊社會的天淵之別。他的愛憎必然很分明。作者在《布林貝赫詩選》中説:“新社會歌手的一生應當在愛中度過。”這是他的切身感受。他滿腔激情地先後吟出:《我的故鄉》、《心與乳》、《心之歌》、《伊敏河水》、《冬天裏的春天》、《銀色世界的主人》、《烏審召》、《你好,春天》(詩集)、《黃金季節》(詩集)等詩篇。這些詩篇是詩人自幼受民間歌手母親詩歌薰陶、受魯迅文學藝術院革命文藝洗禮的自然流露。這些真情實感的詩篇一出現,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不僅震撼了區內外的廣大的草原,也震撼了內地。北京等地刊物和出版社紛紛加以介紹,也引起了詩歌界權威人物的高度關注。
布林貝赫的詩歌創作,始終是面對人的生存狀態、精神世界、人生的苦樂、社會的變革和民族的命運。他從生活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從人民羣眾的語言寶庫中採擷珍言珠語。他尋求的是藝術的真誠,探索的是高遠的詩的意境。他的《生命的禮花》、《鳳凰》、《命運之馬》等詩篇,似可看作民族精神的重塑,是民族靈魂的描摹。這些帶着草原露珠、風雲的詩篇在內蒙古大地上風快傳誦的同時,在域內外也產生了強烈的迴應。
布林貝赫的創作成就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如果定要概括的話,似可稱之為“學習”。他的學習從不鬆懈。他是從小到古稀之年總是“手不釋卷”過來的。就因為他的孜孜不倦,探尋不止,不僅在詩歌創作上獲得巨大的成就,而藝術上也成為“飽學之士”。他是傑出的詩人,又是“詩論”的名教授。他以四卷本的“詩論”,把蒙古族當代詩歌的流向引入了中外詩歌的海洋裏,使蒙古族的詩歌出現了新的色彩和質的變化。
布林貝赫的創作歷程上,鮮明地標出了“勤奮”二字,勤奮乃是創作上克服平庸、俗套的利器,是出新、精粹的原動力。布林貝赫是“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的楷模。他前前後後出版了20本蒙漢詩書,這是他辛勤勞動的結晶。他的創作基本上是業餘中完成的,他取得的所有成就與專業作家並駕齊驅。他早期的職業是軍隊中的文藝工作、翻譯、編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內蒙古大學執教至今,他是主業完成之後,進入業餘創作。雙軌齊進實屬難得。沒有堅強信念的支撐,沒有頑強意志的誘導,難以成就這皇皇大業的。
布林貝赫是“善良”的。這善良常常化掉對他的曲解,他的學者風範從不被身外瑣事糾纏。我們有時候站在哲人面前,會突然感到拙劣的咒罵恰好襯出高尚的歡呼。布林貝赫在事業上迎來的是清風明月,踏上的是文苑的坦途。他是從草原走過來的,他站在草原的制高點上遙遙望着草原。相信他在文學事業上越來越穩健,越走越美好。 (作者為著名作家和評論家。來源:《光明日報》2004年2月11日)

巴·布林貝赫媒體報道

魯蒙海:
巴·布林貝赫:頌歌獻給草原
巴·布林貝赫是當代著名蒙古族詩人和學者。40年來,他植根於內蒙古廣袤的草原,熱情地謳歌了這片生養他的熱土,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無限熱愛。他十幾個集子的優秀詩作在內蒙古廣為傳誦,在區外乃至國外也享有一定的聲譽。
陽光和煦,星期天的大學校園一派勃勃生機。內蒙古大學宿舍樓前一棵棵柳樹,絲絛纖纖搖擺,曼妙垂下。時令雖然已過立秋,但校園裏一張張洋溢着春天的笑臉,絢爛着熾熱的陽光,誠如著名詩人巴·布林貝赫所寫:“只有春天/稚氣、靈動、活潑……萬物因春而存在/春光讓人心裏亮堂堂”(《春信》)。
巴·布林貝赫在輪椅上欣賞着校園內這道獨特的風景,使人不自覺地想起了卞之琳的《斷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你站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卻站在橋上看你”。
哺乳民間文學
巴·布林貝赫的第一篇作品《圓圓的山峯》作為民歌,上世紀40年代在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等地廣為傳唱。
“三個巴林人在一起走,必定有一名歌手。我母親是位民間歌手,聰慧能幹,她用自己的奶汁、淚水和歌聲哺育了我。民間文學的魅力迷住了我,肚裏便藏有一些民間詩歌的寶藏。1946、1947年間,曾一度廣泛流傳在昭烏達和哲里木一帶的民歌《圓圓的山峯》的歌詞,便是我在民間文學影響下創作出來的處女作。”巴·布林貝赫深情回憶。
1953年,巴·布林貝赫創作了詩歌作品《心與乳》。據悉,這是他創作生涯的開端,從那以後,巴·布林貝赫近40年的詩作生涯中出版了《你好?春天》、《鳳凰》、《巴·布林貝赫詩選》、《金馬駒》、《黃金季節》、《噴泉》、《龍宮的婚禮》,漢文版詩集《星羣》、《命運之馬》、《生命的禮花》等15部蒙漢文詩集。
熟知草原文化的人士大概都知道:瑪拉沁夫、阿·敖德斯爾、扎拉嘎胡的小説創作;納·賽音朝克圖、朝克圖納仁、雲照光的戲劇、電影創作;毛依罕、琶傑的説唱藝術、戈瓦、包·道爾吉和特·達木林等的蒙譯漢翻譯文學,以及巴·布林貝赫的詩歌創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享譽國內外文壇。
感動幾代人的《草原讚歌》 感動幾代人的《草原讚歌》
“天上閃爍的星星多啊 星星多/不如我們公社的羊兒多/天邊漂浮的雲彩白呀 雲彩白/不如我們公社的羊絨白/啊哈哈嗬嘿 啊哈哈嗬嘿/不如我們草原的羊絨白/啊哈嗬嘿/草原開放的花兒多啊 花兒多/不如我們新蓋的廠房多/山澗的花鹿快呀 花鹿快/不如我們來往的汽車快/啊哈哈嗬嘿 啊哈哈嗬嘿/不如我們來往的汽車快/啊哈嗬嘿/敬愛的毛主席呀 毛主席/ 草原在您的陽光下興旺/ 敬愛的共產黨呀 共產黨/小牧民在您的教導下成長/ 小牧民在您的教導下成長”——這首《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就是巴·布林貝赫創作的。這首盛讚龍梅和玉榮兩姐妹勇敢的歌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促使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成長。中央音樂學院少兒聲樂考級曲目就有這首主題歌。
描繪草原風光
“我的家鄉是一個水草肥美的草原。她有粗獷的山丘,清冽的河水和茂盛的牧草。這些大自然雄奇、壯闊的景色,常常喚起我爛漫的幻想。我對大自然難以忘卻的迷戀之情和清新樸實的美感便隱約地萌生了。泰戈爾説過:‘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大自然或許是遊牧民族的情人吧!雄奇美麗的巴林草原是我的藝術搖籃。遼闊草原的自然之美,摔跤手們的體態之美,純樸牧民的心靈之美是我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巴·布林貝赫説。
民族特色對每一個少數民族的詩人和作家,是非常重要的藝術標誌。俄羅斯批評家別林斯基這樣説過:“詩人永遠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觀察事物並按下她的印記的。越是有天才的詩人,他的作品越説明這個道理。”事實正是如此,雄奇美麗的巴林草原是巴·布林貝赫的藝術搖籃。
巴·布林貝赫寫道:“來自大自然的民族是純樸的、粗獷的。清新的空氣,明麗的陽光,晶瑩的露水,給了他們單純的心靈;蒼茫的原野,狂暴的風雪,嚴峻的天空,給了他們粗獷的性格。”大自然不但給了巴·布林貝赫單純的心靈和粗獷的性格,也給了他寫詩的豪情,他又以這種豪情來描繪魅力四射的草原。因而,他很多詩歌都是草原題材的作品。
探尋獨特審美
巴·布林貝赫是一位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的詩人,他的詩有很鮮明的民族生活色彩和浪漫情調。詩人以魅人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帶有民族色彩的時代風俗畫,也就是説,他的作品是有濃郁的“奶子味”的。
巴·布林貝赫因在文學研究特別是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今年7月15日,他獲得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頒發的“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
作為學者,他在內蒙古大學任職的20年中,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詩歌藝術進行了深入而執著的研究,雖然他所發表的詩還比較零散,但以獨特的構思和風格在當今的詩壇中別開生面。
巴·布林貝赫在內蒙古大學教學,一邊從事詩歌理論研究工作,一邊進行詩歌創作。巴·布林貝赫説:“我幾十年的創作實踐和藝術感受活動,給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較豐富的感性知識。”巴·布林貝赫在進行蒙古詩歌研究的工作中有一大心願:“我後來逐漸用抽象思維代替了形象思維,把主要精力放在蒙古文學特別是蒙古詩歌的研究方面,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出版了《心聲尋覓者的札記》、《蒙古詩歌美學論綱》等學術名著,通過這些研究試圖以蒙古民族審美情趣的發展變化為出發點,探尋蒙古詩歌的發展軌跡和審美特徵。”
巴·布林貝赫也説:“脱離生活的創作是玄虛的。迴避心靈的詩歌是蒼白的。”詩,就是詩人自己。詩人所反映的生活現實和情感體驗,應該而且必須是自己深切感受到、體會到的,有真情實感,有自我個性的詩,才能感動自己,進而感動別人。
鑑於巴·布林貝赫的詩歌寫得好,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向第14屆(2002~2003年度)中國圖書獎組委會推薦了《蒙古學百科叢書·文學卷》、《巴·布林貝赫文存》、《內蒙古旅遊文化叢書》等3種圖書,就有巴·布林貝赫1/3的貢獻。
哲理融於詩情
蒙古族英雄史詩是蒙古族遠古文學的經典。在蒙古族人民的英雄史詩中,除舉世聞名的長篇史詩《江格爾》和《格斯爾》外,有記錄的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詩等有550部以上。雖然英雄史詩的宏觀研究方面起步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果比較突出。20世紀80年代開始,蒙古族英雄史詩的宏觀研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中仁欽道爾吉研究員的《蒙古英雄史詩源流》和巴·布林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等兩部學術著作,可謂是我國蒙古族英雄史詩宏觀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力作。
巴·布林貝赫在《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這部學術著作中,通過對產生於不同部落、不同地區的經典性、代表性史詩作品的綜合分析,認為原始性、神聖性和規範性是蒙古英雄史詩的共同特徵。巴·布林貝赫指出,蒙古史詩通過對“三界”(上中下)、時間、空間、方位、數目的生動描述,表現了遊牧民族獨特的宇宙觀。史詩中把正面人物的高貴性同上界聯繫在一起,把反面人物的醜惡性同下界聯繫在一起,中界是他們生活和鬥爭的主要“場所”。混融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是史詩時空觀的主要特徵。
有關專家指出:巴·布林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從蒙古英雄史詩自身的特質出發,形成了自己的詩學體系,進而將蒙古史詩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巴·布林貝赫是久負盛名的詩人,我區著名文學評論家宋生貴對他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在《塞上風景》開卷3篇文章是論説這位老詩人詩歌創作的審美追求,“他的詩主要是寫草原,寫自己的心靈撫摸過的草原。” “他寫草原,寫蒙古族人民,並不着意去描繪蒼鷹、駿馬,或蒙古族袍、奶茶等外在狀貌特徵,而是着力抒發符合民族心理素質和審美觀念的特定的情感。”
豐富了多民族新詩創作
新中國成立60週年以來,納·賽音朝克圖、巴·布林貝赫、饒階巴桑、克里木·霍加、鐵依甫江·艾裏耶夫、韋其麟、包玉堂、曉雪、金哲、汪承棟、康朗甩、康朗英、吳琪拉達等人的作品,豐富了中國多民族的新詩創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成立60週年。為褒揚老一輩作家為新中國文學事業建立的功績,表達我們對老一輩作家的敬意,激勵年輕一代創造文學事業新的輝煌,中國作家協會決定,向從事文學創作60年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頒發榮譽證章和證書。擬頒發從事文學創作60年榮譽證章證書的名單中,巴·布林貝赫位居其列。 (來源:內蒙古晨報 2009年8月19日;本報記者:魯蒙海)

巴·布林貝赫學者評價

巴·蘇和: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蒙古族英雄史詩的詩學解讀
巴·布林貝赫教授是蒙古族當代著名詩人、詩學理論家。他不僅寫了眾多傳世詩文,而且出版了《心聲尋覓者札記》、《蒙古詩歌美學論綱》、《直覺的詩學》等詩學理論專著。他的《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項目。該項研究是從詩學角度對蒙古英雄史詩進行系統研究的第一部學術力作。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中作者從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宗教學、表演藝術學等多學科角度對蒙古英雄史詩進行了立體的綜合的解讀,提出了很多新的見解,揭示了蒙古英雄史詩的深刻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該項研究中探究了蒙古英雄史詩的特徵。巴·布林貝赫教授通過對產生於不同部落、不同地區的經典性、代表性史詩作品的綜合分析,認為原始性、神聖性和規範性是蒙古英雄史詩的共同特徵。作為原始性主要指同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產生聯繫在一起的“婚姻”和“征戰”母題,同神話思維聯繫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組合以及宗教觀念中的拜物教、泛靈説和自然崇拜的痕跡;所謂神聖性主要指史詩產生(創作靈感)的神秘性、傳承中的不可更改性、社會功能所包含巫術性能(祈福驅災)和伴隨演唱活動的儀式性;所謂規範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類型化、故事情節的程序化和描述方式的模式化。巴·布林貝赫教授指出,蒙古史詩通過對“三界”(上中下)、時間、空間、方位、數目的生動描述,表現了遊牧民族獨特的宇宙觀。史詩中把正面人物的高貴性同上界聯繫在一起,把反面人物的醜惡性同下界聯繫在一起,中界是他們生活和鬥爭的主要“場所”。混融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是史詩時空觀的主要特徵。
(二)闡釋蒙古史詩正面人物的基本品格,歸納了反面人物形象禽獸性、鬼怪性和人類性的三種基本形態。認為人性與神性、共性與個性、偉大與幼稚、誠實與殘暴的不同組合構成了蒙古英雄史詩正面人物的基本品格。反面人物形象尤其蟒古斯的形象,從外表到內心、從靈魂到肉體、從起居到環境,均充滿着“醜惡”特徵,具有很高的反審美價值。如果説蒙古史詩中的正面人物是人性和神性的統一體,蟒古斯是人性和獸性的統一體的話,那麼只有英雄的坐騎駿馬才被塑造為具有獸性、人性和神性為一體的藝術形象,表現了蒙古人對馬的崇拜和神聖化。
(三)以文化變遷為參照系,對史詩的發展、變異和衰落作了動態觀照。認為蒙古英雄史詩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即原始史詩階段、發達史詩階段和變異史詩階段。原始史詩反映了狩獵、遊牧經濟生活、氏族社會特點和原始宗教。發達史詩基本上反映了遊牧經濟及其文化形態、宗教觀念中薩滿教和佛教影響並存,婚姻征戰的基本母題得到進一步擴展併產生了新的母題。變異史詩(科爾沁史詩),一方面繼承和保留了蒙古英雄史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母題,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的發展、印藏佛教文化和農業文化的強烈影響,導致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作品結構、語言詩律等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説,科爾沁史詩是在從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過渡、從信仰薩滿教向信仰佛教過渡階段繁榮起來的。如果説,衞拉特史詩標誌着蒙古英雄史詩的黃金時代和高峯的話,科爾沁史詩則標誌着它的衰落和尾聲。
20世紀以來,國際知名蒙古學家諸如俄羅斯的符拉基米爾佐夫、德國的海希西、美國的波普以及蒙古國的策·達木丁蘇倫、波·仁欽等,都對蒙古史詩做過研究,但各有側重面,或是對史詩歷史文化背景的分析,或是對母題結構的研究,或是對史詩形式的探討,或是對史詩某一側面的分析歸納,都分別代表了他們各自時代的水平,有些理論認識,直到今天還沒有能夠超越。但是宏觀上從廣義詩學的角度來對蒙古英雄史詩加以把握和駕馭的還不多見。巴·布林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從蒙古英雄史詩自身的特質出發,形成了自己的詩學體系,進而將蒙古史詩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水平。(作者為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
============================================================
陳崗龍: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堪與梅列金斯基的《神話的詩學》相媲美
在中國史詩的研究中,系統地詩學或者美學的探討一直是薄弱的環節。巴·布林貝赫教授的力作《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一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而且代表了蒙古英雄史詩美學研究的世界領先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梅列金斯基的《神話的詩學》相媲美。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一書計300頁,分八章系統論述了蒙古英雄史詩的美學 問題 。第一章“導論”指出英雄史詩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學現象,並歸納出蒙古英雄史詩的原始性、神聖性和規範性三個共同特徵。第二章“宇宙模式”從人類的想象、宗教信仰和思維模式探討了構成蒙古史詩宇宙模式的時間、空間和數字三個概念。其中結合古代蒙古人的薩滿教與佛教觀念探討了史詩中的上中下三界,並提出史詩時空的混沌性、形象性和模糊性並提出蒙古史詩的時空是“詩性地理”概念。還從神話思維的角度討論了史詩中的方向與數字的象徵。第三章和第四章“黑白形象體系”中討論了史詩英雄與蟒古思這一對立形象的美學特徵,特別指出蟒古思形象開創和拓展了蒙古史詩的“惡之美學”,這一範疇的提出對蒙古史詩美學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第五章“駿馬形象”沿着前兩章的思路描繪了史詩中駿馬形象的美學歷程和歸宿。第六章“人與 自然 的神秘關係”中指出了史詩中人與自然關係的功利的、審美的和宗教的三個層次。指出,對自然的理想化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擬人化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類比;對超自然力的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擴張。這三種自然,與人與自然關係的三個層次是相應的。第七章“文化變遷與史詩變異”對蒙古史詩的發展作了動態觀照,尤其關注了變異史詩的美學特徵及其異文化影響。第八章“意象詩律風格”論述了蒙古英雄史詩的崇高、模糊、神秘意象、詩律和史詩崇高風格的三個表現範疇:力的渲染、色的對比和數的神秘描繪諸問題。全書以嚴謹的結構和詩的語言比較完美地勾勒了蒙古英雄史詩的美學特徵以及通過史詩表現出來的蒙古民族的美學歷程。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一書以其嚴密的構築和詩一樣美的語言的敍事引人入勝之外,作者提出了許多新穎觀點,對今後蒙古史詩的美學探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譬如,在該書的第八章,作者提出:“如果母題是敍事文學的最小敍述單位,那麼我們應該把意象看作是抒情文學的最小單位。因為蒙古英雄史詩中敍事和抒情兩者兼而有之,所以把情節母題和意象結合起來進行探討對於我們全面認識蒙古英雄史詩的藝術整體性將會提供一條重要的研究途徑。”(作者為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
============================================================
玉明:
《巴·布林貝赫詩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
本文作者在全面總結前人對巴·布林貝赫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巴·布林貝赫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對巴·布林貝赫本人的採訪和自己的研究,穿插運用文本研究和比較分析法,系統地研究了巴·布林貝赫的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論證了巴·布林貝赫對蒙古族詩學理論系統的建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和在理論界應有的學術地位。
巴·布林貝赫是我國蒙古族當代著名詩人,詩學理論家,是蒙古族詩學理論的學術領路人,是系統地建立蒙古族詩學理論體系的第一位學者。巴·布林貝赫是一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詩學理論研究者。他的詩學理論體系在總結前人創作經驗基礎上,從詩歌的理論屬性和外部因素兩方面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系統地提出了獨有的詩歌創作理論,是蒙古族詩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布林貝赫的蒙古詩學理論研究雖然沒有覆蓋蒙古族民間文學韻文的所有類型,但在以蒙古書面韻文為基礎的詩學理論、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蒙古詩歌美學等三方面的構建,在蒙古族詩學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因此總結和闡明巴·布林貝赫詩學理論體系對蒙古族詩學的研究和蒙古族文學理論體系的完善與發展有着現實而長遠的意義。
本文由導論外三個部分組成。導論,全面總結和概括了前人對巴·布林貝赫詩歌和詩學理論的研究情況。第一部分,從詩歌的概念、基本形式、特點以及與政治、生活的關係等方面對巴·布林貝赫的觀點進行了闡述。第二部分,對巴·布林貝赫詩歌創作理論觀點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三部分,具體、深入地探討了巴·布林貝赫詩學研究的主要特點,概括為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巴·布林貝赫的詩學研究始終堅持以蒙古族詩歌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巴·布林貝赫的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蒙古詩歌美學的研究填補了蒙古族史詩研究和詩歌美學研究的空白:第二,巴·布林貝赫以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為基礎,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詩歌創作理論體系;第三,巴·布林貝赫在創作和研究中堅持科學的學術態度,發揚“拿來”主義精神,參考了中外大量的前沿科研成果,抓住了理論動態,充實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使他的詩學理論不僅在蒙古族詩學領域有了最高水平,在全國詩學理論界也有了很高的學術地位。(內蒙古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巴·布林貝赫巨星隕落:詩人長逝在十月的清曉

沉痛哀悼著名蒙古詩人、學者、教授,我的朋友和兄長巴·布林貝赫
烏丙安
(遼寧大學教授,著名的民俗學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驚悉著名蒙古詩人、學者、教授,我的朋友和兄長巴·布林貝赫不幸逝世。此時此刻,我心情十分沉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對他的追思與悼念。
唯願吾兄一路走好!
(來源:民俗學博客 2009-10-13 19:34:27 )
============================================================
懷念巴·布林貝赫
陶立璠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著名的民俗學家)
10月13日瀏覽烏丙安先生的博客,驚聞蒙古族詩人巴·布林貝赫去世,14日噩耗不斷從E-MAIL傳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蒙古族失去一位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教育家,我們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
我和詩人巴·布林貝赫相識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我和吳重陽、白崇人都在中央民族大學漢語系任教。我講授文學理論、吳重陽講授現代文學,白崇仁講授寫作課,由於在民族院校工作,我們自然地關心少數民族文學,特別是少數民族作家文學,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顯示出民族特色來。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回想起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對於我們這些從“四人幫”桎梏下解放出來的人,隨着政治思想上的撥亂反正,迎來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時總想為民族文化事業做一些事情。就在這時,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從呼和浩特調到北京,負責籌備《民族文學》雜誌的創刊,召開少數民族作家創作座談會,舉辦少數民族文學評獎。這些舉措震撼了我們,也將我們捲入其中。就是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和來自全國的少數民族作家相識、相知,成了很好的朋友,巴·布林貝赫也在其中。當時他正當盛年,其詩作和詩歌理論引起學界廣泛的注意,我也萌發了想研究他的詩歌的想法,並寫過《澎湃的激情,清新的風格——讀巴·布林貝赫的詩集<星羣>》、《巴·布林貝赫的詩歌創作及詩歌理論》在刊物上發表,還用了許多精力編輯成《巴·布林貝赫評傳》,這一評傳交由內蒙古一家出版社出版,從此沒有了消息。此後我從事起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和教學,隔了一行,也就沒有追尋《評傳》的下落。
巴·布林貝赫是蒙古族作家中的佼佼者,既是詩人,又是文學家,教育家。他為人持重、熱情,從不張揚,他的詩作清新自然,激情澎湃。他是草原的兒女,舒寫着民族真情。讀他的詩總會給你一種感知和享受,詩歌美學體現在他的詩作中如行雲流水、表現的則是大漠胸襟。八十年代初我們是經常見面的,表面上看來,他是很內向,我也亦然,所以我們見面時彼此間的話語並不多,默然相向。我想他的話語在詩中,還需多言嗎。現在想起他清瘦、睿智的面孔和我們促膝而不談心的情景,是那樣心照不宣而又一往情深。之後很長的時間裏,我已經改行從事民俗學教學和研究,也就是去了聯繫的機會,但思念常在心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對於我們這些從事少數民族文學教學和研究的人來説,既關心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更關心少數民族文學的現狀,講起現當代少數民族作家文學來,不能説如數家珍,也是瞭然心中。那時我們很關注少數民族文學對中國文學史的貢獻,關注蒙古族作家羣、朝鮮族作家羣、維吾爾族作家羣的形成和長成歷史,特別是蒙古族作家羣,從古至今,堪稱大漠方陣,對中國文學史的貢獻良多。在現當代作家中,我們可以隨意説出雲照光、敖德斯爾、瑪拉沁夫、布林貝赫、達木林、扎拉嘎胡、查干等一連串閃光的名字來,他們使草原的星空亮麗動人。
如今又一顆智慧之星隕落,我不能用詩意表達,只能遙望星空致深切的哀思。
(來源:民俗學博客 2009-10-14 16:34:33)
============================================================
沉痛悼念蒙古族著名詩人巴·布林貝赫教授
扎木查干
(內蒙古電視台漢語衞視《草原音畫》欄目製片人)
蒙古族著名詩人、蒙古族當代文學奠基人、內蒙古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巴·布林貝赫老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0月11日在逝世。
作為蒙古族文學長時期的領銜人物和蒙古族文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巴·布林貝赫老師的辭世將是我們蒙古族文學事業和文學理論研究、蒙古族文學教育領域的一個巨大的無可估量的損失。布老一生留下著作無數,其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蒙古族文學青年和廣大讀者的心靈。我們希望給離心靈最近的布老鞠三個躬,感謝他的鉅著給我們指引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作為蒙古族文學實踐者、研究者和傳授者,他是一代巨匠,一個崇尚文學理想的大時代的最後的足音,他用他那獨特的嚴謹風格喚起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和夢!他拉上了那個偉大時代最後的帷幕,望着他飄逝的背景,我們默默感懷着一個激昂和浪漫的時代吧。
(來源:搜狐博客-草原音畫 2009年10月12日 )
詩人之尋覓──悼念布林貝赫先生
蒙根高勒
(蒙古族著名詩人)
在心聲尋覓者以心靈
撫摸過的蒙古草原
布林貝赫先生嘔心瀝血
打造出一塊厚重的基石
是蒙古詩學
以古樸的母親的民歌為源
乳香飄逸的詩
開遍花的原野
以滄桑的父親的母語為火種
卷帙浩繁的遊牧文明
燃燒出新奇的火焰
且以巴林草原的銀碗
為心聲尋覓者斟滿乳酒
星垂八荒任詩人遊走人間天上
且以蒙古詩學的基石
為心聲尋覓者歌哭
淚灑四野吟齣兒女情長
2009-10-14
(來源:nmmggl的博客 2009-10-14 11:56:34)
痛楚的大地上長滿了關於一個人的記憶
──懷念巴∙布林貝赫教授
滿全
(蒙古族著名學者)
暮秋。寧靜。深重。淒涼。
悲傷的眼淚撒落於朝向醫院的路上,撒落於機艙、病室、大學的校園裏,還撒落於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一個人走完了風雨人生。
鮮花、掌聲,還有無比的榮耀留在了人間。
用畢生的智慧和勞動締造了完美的文學神話。
生活仍繼續,可他卻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了深愛的土地、人民和詩歌。
苦澀的空氣中瀰漫着關於一個人的思念。
痛楚的大地上長滿了關於一個人的記憶。
我站在大地深處、黃昏岸邊、時間彼岸,以讀者、學生、晚輩、親人的方式永遠懷念蒙古文學大家——巴∙布林貝赫教授。
2009/10/13
(來源:滿全博客 2009-10-15 22:26:33)
【綜合整理:格日瑪、沙蠶、哈利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