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己吾城村

鎖定
河南省寧陵縣黃崗鎮的一個行政村。
在《三國志》開篇中記載有曹操己吾起兵討伐董卓的事情:“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此“己吾”即是東漢設立的陳留郡己吾縣,遺址在今寧陵縣己吾城村。 [1] 
中文名
己吾城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寧陵縣黃崗鎮
地理位置
寧陵縣西南二十里黃岡鎮轄區內
性    質
行政村

己吾城村發展歷史

“己吾”作為漢魏故縣的一個古地名,究竟什麼意思呢?從今義來看,“己”是自己、本人,而“吾”據《説文》解釋:我自稱也。己吾,好像就是“我我”。這樣獨特的地名,不論是在歷史典籍還是現實生活中,都很少見,這不免讓人對這一名字的來歷產生強烈好奇和遐想。 [1] 
“己吾”置縣命名的來歷,酈道元《水經注》:“(己吾)縣故宋也,雜以陳、楚之地,故梁國寧陵縣之徙種龍鄉也。以成哀之世,户至八九千,冠帶之徒求置縣矣。永元十一年,陳王削地,以大棘鄉、直陽鄉十二年自鄢隸之,命以嘉名曰‘己吾’,猶有陳、楚之俗焉。”“命以嘉名”即是給新置的縣起了個好名字或美名,由此看來“己吾”定不會如“我我”之意這麼簡單的。 [1] 
根據史料記載,己吾本是故宋之地,又增加陳楚之地而置。縣治設在原梁國寧陵縣的種龍鄉,同時又將陳國鄢縣(治今柘城縣遠襄集)的大棘鄉、直陽鄉划來管轄,以三鄉而置己吾縣。己吾置縣這年是永元十一年(99年),正是中國傳統紀年農曆中的己亥年,己吾的“己”正是取天干的第六位(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己吾又是從梁國寧陵縣、陳國鄢縣中各劃出一部分新置的縣,居於兩國、兩縣之間,而此又正是“吾”之本意:中立的、中間的(“五”在九個個位數中位置居中,“五”與“口”聯合起來表示“位置居中的”“中立的”“介於兩者之間的”)。因此,“己吾”兩字合起來即是己亥年設立的居於寧、鄢之間的一個獨立自主的縣。如今己吾已屬黃崗鎮的一個行政村,很多人説“黃崗”地名還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1] 

己吾城村故縣遺址

城雖不存,城史悠久
位於寧陵縣城黃崗鎮己吾城村的己吾城,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春秋時期的大棘之戰、首止會盟就發生在這裏。
在己吾城村的南頭,有一道明顯高出農田和四周房屋地基的黃土崗,扒開土層,越往下挖,黃土夯築得越結實。據湯志興及當地村民介紹,己吾古城牆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仍保存完好,後因破“四舊”及村民蓋房用土用磚,逐漸將城牆拆除。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是高於地面將近1米的黃土崗。
據《商丘地區志》記載,經考古學家考證,最遲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已是一座初具雛形的古城堡。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07年,宋國大尹華元與鄭國公子歸生在此展開大棘之戰,“鄭囚華元、虜樂呂,獲戰車460乘,俘250人,馘百人”。兩漢時期,城址已初具規模,東漢曾在此設縣。
關於己吾縣的設立,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縣故宋也,雜以陳、楚之地,故梁國寧陵縣之徙種龍鄉也。以成哀之世,户至八九千,冠帶之徒求置縣矣。永元十一年,陳王削地,以大棘鄉、直陽鄉十二年自鄢隸之,命以嘉名曰‘己吾’,猶有陳、楚之俗焉。”到了漢成帝、哀帝時期,這裏的居民發展到八九千户,當地的士族、官吏上疏朝廷,要求設縣。公元100年,政府自鄢縣劃出大棘鄉、直陽鄉隸屬該縣,定名叫“己吾”。這裏仍遺存有陳、楚兩地的舊風俗。
己吾縣設立後,分分合合,歷經變遷。但不管是縣治或是被廢,己吾城一直作為一個重要城鎮而存在。《寧陵縣誌》記載:“己吾城:東漢永元十二年置縣於此,名己吾縣,屬兗州刺史部陳留郡,與寧陵縣並存。晉武帝時撤消而城猶存。後魏復置縣,屬馬頭郡。東魏置仁州及臨淮郡治焉。北齊州郡俱廢,省縣入下邑縣。蓋廢徙不一,非故縣地也。己吾城之名沿襲至今。”
當時己吾縣域的範圍有多大,縣誌無載,而根據史籍可以梳理出一些區域。《後漢書志》:“己吾:有大棘鄉。有首鄉。”按照《水經注》中關於己吾縣設立的記載,應包括種龍鄉、大棘鄉、直陽鄉和首鄉等。對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己吾縣大致包括今商丘市寧陵縣黃崗鎮、華堡鎮、張弓鎮,睢縣周堂鎮、平崗鎮,柘城縣小吳鄉等的一些鄉村。
據史書記載,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恢復北齊撤銷的寧陵縣置,原己吾地域復入寧陵。因己吾城地處寧陵、睢縣、柘城三縣接合部,撤縣後時屬襄邑(今睢縣),時屬寧陵。新中國成立後,劃歸寧陵至今。 [2] 
己吾之名,別具一格
一座城,只是一座具象的建築。而一座城有了故事,它就具有了文化內涵,加之滄桑鉅變則更有歷史底藴。
翻閲中國地理史籍,像己吾這樣別具一格的名字確實很少見。己,意思是自己,本人,而吾,根據《説文》的解釋:我自稱也。己吾,其實就是“我我”。據説當年己吾一帶的士紳官吏向朝廷請求獨立置縣時,特意起了這個別具一格的名字:己吾,兩字相連,實為一意,大概是表明當地民眾獨立自主、當家做主之萬分渴望。
説來也奇怪,一千多年後的明代,當地出了一位大儒呂坤,呂坤先生響亮的哲學理念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只是個我!(詳見拙作《魂兮歸來呂坤墓》),己吾城名字的含義倒和這位明代大儒的信條如出一轍。
更有趣的是,己吾縣這個地名不僅河南寧陵縣有,河南省夏邑縣及安徽懷遠縣、固鎮縣歷史上也曾有過己吾的地理名稱,而且當地縣誌都有記載,言之鑿鑿,史籍有信。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名重複並不鮮見,但有趣的是,寧陵的己吾縣和其他幾處的己吾縣不僅僅是重名,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承接關係。
夏邑縣由於和寧陵縣相鄰,夏邑的己吾縣和寧陵的己吾縣是單純的“遷徙”關係。己吾縣自東漢設立後,縣治一直在今河南省寧陵縣己吾城。晉武帝時撤銷而己吾城猶存,縣域劃歸寧陵。到了北魏,復置己吾縣,而遷縣治於平石城(具體位置已無法考證,據考證應該在今夏邑縣境內),屬馬頭郡,北齊入下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一帶)。也就是説,歷史上夏邑一帶的己吾縣是寧陵的己吾縣將縣治遷徙過去,因此夏邑歷史上才有了己吾縣這個地名。
而安徽兩地的己吾縣和寧陵己吾縣的關係,用一個詞來解釋,就是“僑置”。
僑置,是我國古代政權在戰爭狀態下,政府對淪陷地區遷出的移民進行異地安置,為其重建州郡縣,仍用其舊名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晉滅亡後,東晉王朝登場,由於“神州陸沉”,東晉的勢力範圍僅限於江淮流域以南,但因為“衣冠南渡”,大批中原人士南遷,很多某某縣的百姓到了南方後,仍扎堆居住在某個特定區域,為了安置這些南遷的“僑民”,東晉王朝和後繼的南方王朝就將這些“僑民”的居住地置以原居住地的名字。
據史籍記載,己吾縣的居民逃亡南方後,政府先後在安徽懷遠和固鎮兩地設立的己吾縣,就是為了河南己吾縣的“僑民”而僑置的。懷遠縣的己吾故城在今安徽省懷遠縣北15公里處,固鎮縣的己吾故治在今安徽省固鎮縣西南仁和集。
一脈相承,地望相因。由縣址的遷徙與不斷僑置,可見己吾城與己吾縣在當時的規模、影響與政府的重視程度。
歷經滄桑,己吾城已不再侷限於物質意義上的個體,而是藴含了太多的精神元素,從而使它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只要文化在延續,己吾古風就會永恆地珍藏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己吾城村目前現狀

己吾城村行政村

該村目前是行政村。 [1] 

己吾城村扶貧工作

2019年1月30日下午,由縣政協主席張彥彪帶隊,縣政協副主席朱玉民、王偉、王聖林、齊雅琳帶領分管委室成員以及全體政協幫扶人員,頂風冒雪到縣政協幫扶聯繫點黃崗鎮己吾城村開展遍訪慰問活動,貫徹落實“講政治、勇擔當、馬上就辦、一抓到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精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