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巧取豪奪

(漢語成語)

鎖定
巧取豪奪,漢語成語,拼音是qiǎo qǔ háo duó,最早出自於宋·周煇清波雜誌》。 [1] 
該成語指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含貶義,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巧取豪奪
拼    音
qiǎo qǔ háo duó
注    音
ㄑ一ㄠˇㄑㄨˇㄏㄠˊㄉㄨㄛˊ [1] 
近義詞
敲榨勒索橫徵暴斂敲詐勒索以權謀私軟硬兼施勒索敲詐敲骨吸髓
出    處
《清波雜誌》 [1]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語法結構
聯合式
反義詞
秋毫無犯完璧歸趙樂善好施路不拾遺

巧取豪奪成語出處

宋·周煇《清波雜誌》:老米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拓競,並與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 [3] 
成語“巧取豪奪”,也作“巧偷豪奪”即由此而來。

巧取豪奪成語故事

北宋時候,有一位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他的畫很受羣眾喜愛。他的兒子米友仁,在父親的培養教育下,也能畫善書。米芾尤其喜愛古書古畫。有一次,他在外面遊玩,在別人的船上看見了王羲之的墨跡,簡直愛得如痴如醉,想把自己精心製作的一幅畫作交換,非要讓主人給了他。主人不應允,他急得大喊大叫,蹭着船舷就想往水裏跳,幸虧別人拉住了他,才沒有鬧出亂。
米芾父子收藏古字古畫,還有一個本領就是一臨摹。他們千方百計向別人借來真品,然後自己下工夫摹仿古人作品,精心製作成後,再把真品和摹品同時拿去讓主人挑選,由於他模仿的技術高超,主人就往往把摹品當真品收回去了。
有一回,米芾又向別人借了一幅唐朝戴嵩的《牧牛圖》。後來,他就把真品留下,拿摹品退給原主,當時這位主人也沒有看出來,拿着就回去了。過了一段時間,主人才找他要真本。米芾裝着不解地問他,你怎麼辨別出哪是真本,哪是摹本。那人真品中的”牛”的眼睛裏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幅就沒有嘛。日子一久,人們米芾家墨跡珍品,是”巧取豪奪,故所得多多”。
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就引申為”巧取豪奪”這個成語,比喻以強制或欺騙的法,奪取自已不應得到的財物、權力等。 [2] 

巧取豪奪成語寓意

米友仁對喜愛的東西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即便他有再高的才能,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他人可以藉此提醒孩子,對於喜歡的東西,可以嘗試通過正當的手段去獲得,如果真的得不到,也絕對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去強取。 [4] 

巧取豪奪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巧取豪奪”指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含貶義,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1] 
  • 運用示例
聞一多《關於儒、道、土匪》:”‘豪取巧奪’這成語,不正好用韓非的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來説明嗎?” [1] 
參考資料
  • 1.    巧取豪奪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11]
  • 2.    彭朝丞,王秀芬著.中華成語故事2.北京:線裝書局,2016.08:第179頁
  • 3.    仲新朋主編.中華典故.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05:第300頁
  • 4.    周舒予主編.親子共讀經典成語故事.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1:第1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