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海聰

鎖定
左海聰,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湖南郴州人,武漢大學法學博士,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訪問學者,羅馬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研究學者,美國喬治城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任南開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法學院院長。 [1] 
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兼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 [1]  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0] 
在WTO爭端解決和具體制度、國際商法基礎問題和具體制度、國際經濟管制法前沿問題等領域發表了系列研究成果,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青年項目各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2項、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1項、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1項、商務部委託項目2項;著有《國際經濟法的理論與實踐》等著作,參著著作教材16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77篇,其中《法學研究》2篇、《人民日報(理論版)》2篇,Uniform Law Review 1篇。 [1] 
曾向商務部提交多份研究報告獲得採納,就涉外商事審判工作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工作建議並受到重視。曾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就中美執行WTO爭端解決裁決情況、中國光伏雙反案、天津市法院標準化建設發表評論意見,應新華網的邀請就中國稀土案發表評論意見並被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轉載。 [1] 
中文名
左海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郴州
出生日期
1966年2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1] 
職    業
教師
學術代表作
國際經濟法的理論與實踐 [1] 
主要成就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 

左海聰人物經歷

左海聰 左海聰
左海聰,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湖南郴州人。1984年-1995年,武漢大學法學院學習,獲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2007年,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工作,先後任講師(1994年)、副教授(1996年)和教授(2002年)。曾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訪問學者(1998-1999)、美國喬治城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2005-2006)。2007年9月調入南開大學法學院,2007年9月至2017年6月任法學院院長。 [2] 
左海聰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  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 [2]  兼任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3]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 [4]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2]  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 [5]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6]  天津市第十四屆政協常委, [7]  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8]  天津市津南區第九屆政協常委。 [9] 
2019年加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1] 

左海聰代表性成果

左海聰著作

1.關貿總協定與中國,參編,武漢出版社,1993年版
2.國際經濟法成案研究,參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3.外資企業法概論,參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版
4.國際金融法專論,參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版
5.中國商事法,武漢大學出版社,副主編,1996年11月
6.國際經濟貿易法律與實務新論,湖南大學出版社,參編,1996年12月
7.中國涉外經濟法律問題新探,參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8.國際經濟法概論(修訂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參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9.WTO爭端解決機制概論,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10.入世與國內市場和產業的合法保護,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1.國際經濟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2.國際經濟交往法律問題研究,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3.中國商事法(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副主編,1996年11月版
14.國際經濟法案例評析,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15.1994年關貿總協定逐條釋義,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6.國際貿易法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17.國際貿易法,獨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8.國際商法,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2013年第二版
19.國際經濟法的理論與實踐,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2009年10月第二版
20.國際經濟法,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
21.《國際經濟法》,副主編,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2016年第一版,2019年第二版 [1] 

左海聰論文

1.論外商承包中外合營企業,《國際經濟合作》1990年6期
2.論評定國際技術轉讓中的限制性慣例的國際標準,《國際貿易問題》1992年4期
3.關貿總協定爭端解決條款的起源、擬定和內容評析,《法學評論》,1994年3期
4.商事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法學評論》,1996年3期
5.論國際法部門的劃分,《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1998年卷
6.WTO專家組及上訴機構審結案例縱覽,《經濟法論叢》(第5卷),2001年8月
7.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法學評論》,2001、3
8.九五期間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回顧與未來展望,《中南工業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3期
9.GATT/WTO體制中發展中國家的待遇:規則與實施,《經濟法論叢》(第6卷),2002年1月
10.中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幾個問題,《珞珈法學論壇》(第2卷),2002年6月
11.WTO/GATT幼稚產業保護條款及其在中國的運用,《國際經濟法論叢》第6卷,2002年8月
12.對處理世貿組織法律事務的思考,《人民日報》(理論版),2002年7月13日第6版
13.論海上貨物運輸法的強制性:歷史、現狀與未來,載《國際經濟法問題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4.加拿大專利期限案的法律解釋和審理及抗辯特色,《經濟法論叢》(第8卷)15.危地馬拉案評析,《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六輯,2003年
16.WTO幼稚產業保護條款再探,《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
17.A Call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ntractual Freedom in Cargo Shipping,2 Uniform Law Review 2003,pp309-318
18.世界範圍的私法協調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慶祝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成立75週年大會報告(譯文),《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十輯,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3月
19.從印度數量限制案看GATT第18條B節的適用,《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十一輯,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6月
20.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在多哈回合的談判目標和策略展望,《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0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21.改善我省民營企業發展法律環境的途徑,《世紀行》,2004年第12期
22.論GATT/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性質,《法學家》,2004年第5期
23.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24.試析《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性質和功能,《現代法學》,2005年第5期
25.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可適用的法律,《法學評論》,2005年第5期
26.國際商法在21世紀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策,《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1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版
27.國際經濟法和國際商法的分野和關聯,《國際商法論文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8.“十五”期間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武大國際法評論》(第四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作者,與吳思穎合作)
29.國際商法的產生、發展和未來,《武大國際法講演集》(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30.美國仲裁當事人協議擴大司法審查探析,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與胡永攀合作)
31.對我國WTO爭端解決實踐的反思,《東嶽論叢》,2006年第3期
32.論DSU的改革及我國的對策,《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論文集》,上海會區分冊,2006年 6月
33.國際商事條約和國際商事慣例的特點和相互關係,《法學》2007年第4期
3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之構想,《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第17輯,2007年4月,(第一作者,與洪亦卿合作)
35.談統一實體法在國際商事案件中的優先適用,《人民法院報》2007年11月8日第6版(《商事審判》)
36.WTO合法外衣下的貿易保護主義--日本保障措施制度及其對策,《國際貿易》,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與向前合作)
37.美國貿易法對中美貿易關係的影響,《法商研究》,2007年第6期
38.GATT環境保護例外條款判例法的發展,《法學》2008年第3期
39.直接適用條約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8年第3期
40.虛擬經營主體若干法律問題探析,《求索》2008年第8期,(第二作者,與孫佔利合作)
41.《國際商事合同通則》作為合同準據法在國際商事仲裁中的適用,《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與郭鵬合作)
42.WTO爭端解決實踐綜合分析,《南開學報》2008年第6期
43.國際經濟法基本問題論綱,《法學評論》2009年第1期
44.中美知識產權案顯國際著作權和貿易法靈活性,《WTO經濟導刊》2009年第6期,(第二作者,與胡建國合作)
45.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Present and Futur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 No.1,2009
46.外貿代理的類型化及法律適用,《法學論壇》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張川華合作)
47.論海峽兩岸民商事司法方面協作現狀及發展,載《海峽兩岸民生與經貿往來中的法律問題》,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一作者,與劉曄合作)
48.濱海新區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天津法學》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與胡建國、張川華合作)
49.國際經濟管制法的範圍、體系和內容, 《時代法學》2010年第6期
50.論承運人倒籤提單或預借提單的法律性質,《法學雜誌》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與範笑迎合作)
51.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法律實施,《法學》2012年第5期
52.中國在WTO中的訴訟實踐:現狀與前景,《東北亞法律論叢》(韓國)2012年第2期
53.超越“國家利益”:對經濟主權概念的反思與重塑,《學術界》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宋陽合作)
54. 藥物專利VS公共健康:從衝突到共存,《知識產權》2013年第7期,(第二作者,與宋陽合作)
55.澳大利亞法學教育的特色及啓示,《天津法學》,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劉軍合作)
56.論國際商事規則與主權國家立法的關係—從獨立到超越,《天府新論》2013年第5期,(第二作者,與宋陽合作)
57. WTO憲政化:從“司法憲法論”到“貿易民主論”,《當代法學》2013年第6期(第一作者,與範笑迎合作)
58.從國際商法的特質看我國民法典(草案)中的國際商法淵源條款,《中國國際法年刊》2013年卷
59.法治中國建設的制度豐碑,《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60.多邊開發銀行決策機制研究—兼談對亞州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啓示,《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安文靖合作)
61.研究型大學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環渤海法學教育論壇》(2014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62.論日本外匯法改革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啓示,《蘇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與範笑迎合作)
63.WTO的現狀與未來,《國際法研究》2015年第4期
64.姚梅鎮先生與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創立,《武大國際法評論》2015年第2期
65. 論國際貿易“雙反”措施中雙重救濟問題的解決路徑和方法,《中南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第二作者,與胡建國合作)
66.在涉外商事審判中保持開放合作理念,《中國審判》2015年第15期
67.論〈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解釋補充〈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之功能—以損害賠償制度為例,《比較法研究》2016年第1期(第一作者,與楊夢莎合作)
68.協力提高制度性話語權,《人民日報(理論版)》,2016年2月19日
69.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不足及改革建議——基於人民幣國際化視角,《南方金融》2016年第10期(第一作者,與崔鈺合作)
70.人民幣離岸市場法律制度構建——以人民幣國際化為視角,《東北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與楊夢莎合作)
71.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商事慣例的規範性效力--基於公約第9條第2款的分析,《法學評論》2017年第2期(第一作者,與孫莉合作)
72.2016年後反傾銷領域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法學研究》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與林思思合作)
73.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2016’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定論壇專家發言摘編(上),《經濟與管理》2017年第1期
74.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默示排除——以法律選擇條款為視角,《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0期,(第一作者,與林思思合作)
75.簡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試驗,《公民與法(綜合版)》,2018年第8期
76.國際投資損害賠償中的因果關係,《湖湘論壇》2018年第6期,(第二作者,與朱雅妮合作)
77.論優秀法學教材的特質,《中國大學教育》2019年第2期。 [1] 

左海聰主持項目

1.人民幣國際化法律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0萬,2013-2019年
2.WTO法成案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4萬,2000-2007年
3.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兩大開放戰略的協調機制與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子課題,5萬,2015-2019年
4.外貿法比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萬元,2004-2010
5.國際貿易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人支持計劃項目,20萬,2005-2010年
6.《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與國際商法的發展,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5萬,2007-2013年
7.歐共體共同商業政策及其對中歐經貿關係的影響,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5000歐元,2000-2004年
8.《反補貼條例》修訂問題研究,商務部委託項目,5萬,2013-2014年
9. 主要自貿區知識產權制度構建與趨勢,商務部委託項目,15萬,2013-2014年
10. 《天津市商業發展促進條例》的起草論證,天津市商務委員會委託項目,4萬,2012-2013年
11. 國際商法基礎理論問題研究,985工程建設項目,8萬,2012-2013年
12. 南開大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方案,天津市教改項目,2萬,2012-2013年
13.國際商法學術叢書,和康億盛變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託項目,10萬,2011-2016年
14.統借統還貸款模式的法律研究,國家開發銀行委託項目,10萬,2008-2009年
15.WTO實體法案例教學研究,武漢大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萬,2002-2004年 [1] 

左海聰省部級榮譽獎勵

1、論國際法部門的劃分(論文),2001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WTO爭端解決機制概論(專著),2003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和法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二
3、關於WTO幼稚產業保護條款的若干分析(研究報告),2003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和法學優秀研究成果優秀獎
4、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可適用的法律(論文),2008年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直接適用條約問題研究(論文),2009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和法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6、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可適用的法律(論文),2010年獲錢端升法學優秀成果提名獎
7、直接適用條約問題研究(論文),2011年獲中國法學會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直接適用條約問題研究(論文),2012年獲錢端升法學優秀成果提名獎
9、2011年獲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10、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法教學改革探索,2013年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