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左忠毅公逸事

鎖定
《左忠毅公逸事》記述了左光斗不為世人所知的幾件逸事,讚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見和以國事為重、不計較個人生死榮辱的品格。文章通過簡練的語言,塑造了左光斗這一動人的形象,體現了方文“雅潔”的特點。文章記事不雜,用筆精細,故而人物形象十分豐滿。寫左光斗、史可法獄中相見一段,尤為大氣凜然。
作品名稱
左忠毅公逸事
作    者
方苞
時    代
清代
體    裁
散文

左忠毅公逸事作品原文

左忠毅公逸事創作背景

《左忠毅公逸事》所處時期,正是宦官干預朝政,為禍愈演愈烈,魏忠賢設東廠,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員,排除異己,左光斗當時就站在反閹黨鬥爭的最前列,並因此被害下獄而死。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後由朝廷追贈的諡號。封建社會凡朝廷大臣或社會知名人士死後,根據他生前的表現和貢獻朝廷給予“諡號”。《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寫的是為正史書所不記載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蹟。這些事蹟一般比較瑣碎,但能説明被記者的品質、性格等。

左忠毅公逸事作品鑑賞

左忠毅公逸事文學賞析

文章的開篇就充滿傳奇色彩温情脈脈作者從記述左光斗與年輕書生史可法的偶遇寫起:時任京畿學政的左光斗,風雪嚴寒之日,微服出行進入一座古寺,看見一個書生正在廂房伏案睡覺;左光斗閲讀了書生的文章草稿,就脱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給書生蓋上,又給關上門……既形象表現了左光斗的“伯樂”精神:求賢若渴,善於發現人才,賞識人才,愛護人才,又為下文史可法不忘師恩,不違師訓作伏筆。 [3]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寫得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及左公下廠獄”,一筆帶過左光斗因彈劾魏忠賢而蒙冤入東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道出史可法對老師的深切關注,這一短句,墨如金,剪裁得當。“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再也無法忍耐,只得“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對獄卒啖之以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得以喬裝成“除不潔者”潛入門禁森嚴的監牢。突出表現左光斗的捨生命、為大義、剛強不屈的崇高品格,則是濃墨重彩,活靈活現:只見左光斗“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脱”,令人不難想象左光斗在東廠獄中遭受何等非人的酷刑!一個“倚”,一個“坐”兩個動詞,活現了左光斗的“一息尚存,決不屈服”的精神。左光斗被折磨得“面額焦爛不可辨”,“目不可開”,但當他聽出史可法的聲音時,竟然奮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如炬:這一事蹟,典型地表現了左光斗的堅強毅力和頑強鬥志!對前來探監的史可法的不僅有一番“怒曰”:“不識大體的奴才!這是什麼地方,而你還到這裏來!國家之事糜爛到如此地步,老夫此身已經罷了,你要還這樣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還不趕快離去,難道等着奸人編造罪名來陷害你?我現在就撲殺你!”,而且有“過激舉動”:“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如此神情激憤,言辭嚴厲,慷慨激昂既體現了對逆閹的仇恨,更體現了對寄予殷切厚望的學生的摯愛——愛之深,責之切!左光斗的良苦用心是通過這樣的“當頭棒喝”,讓史可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清醒地認識目前國家的形勢和自己的處境,要以天下為己任、當國家的“中流砥柱”!一位受盡酷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天下事誰可支柱者?”讀此,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真催人潸然淚下!大義凜然的人物形象,頂天立地!史可法的切身感受凝聚為一句“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字字千鈞,擲地有聲,有力地彰顯了左光斗的耿耿丹心、錚錚鐵骨!這裏,既與第一段中“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相呼應,又為第三段表現史可法忠於國事職守作鋪墊。 [3] 
第三段主要以一個細節——”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表現史可法治軍的勤於職守和身先士卒。這正是得益於左光斗老師言傳身教。“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史可法的這句心裏話就是明證。第四段簡敍史可法在帶兵期間,凡到桐城,必定親自到左公第,問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表明史可法尊師如父、對恩師永誌不忘的深情厚誼。這些,不僅表現了史可法的愛國精神和尊師情操,更是從側面襯托他的恩師左光斗的人物形象。左公確有知人之明,對史可法確實是沒有“看走眼”;有其師必有其弟子,學生的所作所為,正是恩師言傳身教的結果! [3] 

左忠毅公逸事藝術手法

通過行動、語言和肖像的刻畫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寫左光斗注意瞭解民情,能深入民間,又不願驚動當地官民的工作作風,是通過“風雪嚴寒”中“微行”這一行動反映出來的。寫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為掩户”等行動,反映他對這一新發現的人才的深情厚愛。“叩之寺僧”,為的進一步瞭解,也是關心愛護之情所驅使。寫“及試,吏呼名至史公”時,左“瞿然注視”,表現他在古寺只看了史的文章,因史“伏案卧”而未識其面,此時聽到吏呼史的姓名,自然不勝驚喜,深情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表現他對史可法寫的文章給予高度評價,通過文章深知其人。所有這些,都反映他善於發現人才,大膽選拔人才。他説的“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現他獎掖英才的目的是為國選才。對照他後來在獄中所説“國事糜爛至此,……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就更能看出這一點。“不速去,無令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這些話,在嚴厲責備中飽含着摯愛與殷切的期望。“因摸地下刑具作投擊勢”,也是這種矛盾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寫左公在獄中的形象,第一句是“席地倚牆而坐”。這是在“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脱”的情況下的姿態,左公剛毅不屈的氣節由此生動地表現出來。“奮臂以指撥眥”的動作和“如炬”的目光,寫出他因聽出史可法的聲音時又驚又喜又惱的感情。“目光如炬”的形象,還表現出儘管他身體備受摧殘,但仍然充滿活力與熱情,那目光是鼓舞后繼者奮勇前行的火炬,是燒向邪惡勢力的烈焰。左光斗的品質和精神面貌就是通過上述言行與肖像特徵顯示出來的。

左忠毅公逸事作者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鳳九,一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文派創始人。他的同鄉好友戴名世寫作《南山集》,採用了方苞叔祖方孝標所著《滇黔紀聞》中的史料,表彰了一些南明抗清人物,又採用了“永曆”等南明年號紀年。康熙五十年(1711),御史趙申喬奏劾《南山集》語多“悖逆”。戴名世被處死,方孝標被戮屍。因方苞給《南山集》寫了序,《南山集》的刻板又藏在他家裏,準備處他死刑。得大學士李光地營救,康熙亦久聞他有學問,才免除死刑,發往旗下為奴,派在皇帝的南書房當差。後被破格提拔為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並先後任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等職。他推崇《左傳》《史記》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提倡“義法”説。所謂義,就是“言之有物”。他講的義,指儒家道統,即文章內容要符合儒家宣揚的封建倫理道德。所謂法,就是“言之有序”,指文章的結構條理、語言風格等表達形式。桐城人劉大櫆、姚鼐等相繼宣揚方苞的“義法”説,學他的文章,形成文學史上的桐城派,對清代散文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方苞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參考資料
  • 1.    周振甫.《古代散文十五講》: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2 :273~277
  • 2.    《中國曆代散文名篇》. 《中國曆代散文名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368~369
  • 3.    趙景雲.以獨特的視角表現人物——《左忠毅公逸事》賞析:《新聞與寫作》,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