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字銀元

(中國土地革命時期鑄幣)

鎖定
工字銀元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井造幣廠所鑄銀幣。1927年冬,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與工農革命軍會師井岡山。1928年5月成立了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由於敵人封鎖、商業停頓,為解決根據地內現金缺乏的問題,除採取打土豪籌款辦法外,還用繳獲的金銀在井岡山上井村辦起了銀元造幣廠。這個廠從1928年5月到1929年1月,共鑄造銀元1萬多塊。為了與贗造銀元相區別,造幣廠在銀元上攜一個“工”字,故稱其為“工字銀元”。 [1] 
中文名
工字銀元
時    期
中國土地革命時期
鑄造時間
1928年

工字銀元發行背景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當地農民武裝王佐、袁文才幫助下在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創建了革命根據地。第二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餘部也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兩支紅軍部隊會師後,人數達到六千餘人,於是部隊的物資供應問題給人口不滿兩千,產糧不過萬擔的井岡山地區造成巨大的困難。那時紅軍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靠打土豪籌款,並且十分有限,甚至因為現洋缺乏,每天每人五分大洋的伙食錢都經常發不出來。同時,“工農武裝割據”的游擊戰爭方式使得紅軍不能常住一個地方,到達新地方又必須用現洋購買糧食,於是部隊缺少銀元成為限制紅色區域發展的嚴重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行頻繁的軍事“會剿”和嚴密的經濟“封鎖”,使得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困難和危機。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穩定金融,發展經濟,1928年5月下旬,當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以後,毛澤東、朱德等決定在革命根據地創辦造幣廠,利用紅軍在戰鬥中繳獲的銀質首飾、器皿製造銀元,用以解決軍需給養和現金困難,活躍邊界經濟。 [2] 

工字銀元銀元流通

“工”字銀元開始流通到市場後,由於技術原因,銀元品相還是比較粗糙,商人和羣眾不敢使用。為了提高“工”字銀元的信譽,工農兵政府在根據地設有兑換處,承諾“工”字銀元可以兑換國民黨統治區流通的“袁大頭”,並且對用“工”字銀元到紅軍開辦的公賣處或商店購買的物品,價格上給予優惠。經過各級工農兵政府的大力宣傳,人們瞭解到“工”字銀元是由紅軍鑄造,純銀且成色足,便逐漸樂意用外邊的銀元來兑換。於是,“工”字銀元在井岡山地區廣泛使用起來。又過了一段時間,湖南桂東及江西萬安、泰和等地的商人得到消息以後,也紛紛衝破敵人的封鎖,運輸各種物資到根據地內進行交易,並且願意將國民黨統治區流通的銀元兑換成“工”字銀元,結果使得“工”字銀元的流通使用大大超出了井岡山根據地的地域範圍。 [2] 

工字銀元停止發行

1928年冬,毛澤東率主力紅軍轉戰贛南,彭德懷率紅五軍和赤衞隊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由於敵強我弱,1929年 1月下旬,在湘贛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發動的第三次“會剿”中,根據地失陷,上井村紅軍造幣廠廠房被敵焚燒,造幣設施被搗毀,工匠被衝散,鑄造師傅謝榮光在突圍時肩膀受傷,潛回老家龍川后因傷重而犧牲。中國紅色政權的第一個造幣廠被迫停止了生產。 [3] 

工字銀元銀元的來歷

武陵藏珍圖片 武陵藏珍圖片
據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工”字銀元這個特定名稱,是1975年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總行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確定的,學者對其多有論述。劉鴻儒《社會主義貨幣與銀行問題》説得較詳細:“在鑄好的銀元上戳一個‘工’字,意思是‘工農蘇維埃’,以表示同各地軍閥遺留下來的銀元相區別。”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財政部科學研究所聯合編寫的《中國革命根據地貨幣》對“工”字銀元有類似的闡述,其不同點是:“在鑄好的銀元上打一個‘工’字,以示與原版區別,既防止現金外流,也含有工農蘇維埃的意思。”1986年6月,千家駒、郭彥崗《中國貨幣史綱要》對“工”字銀元也有這樣的論述:“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開創了農村第一個根據地,次年(1928)5月,成立了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曾經發行過地方貨幣,如鑄造發行‘工字銀元’”。

工字銀元杜修經回憶

武陵藏珍圖片 武陵藏珍圖片
井岡山上井造幣廠製造墨西哥鷹洋版“工”字銀元,可以從杜修經的回憶錄得到證明(《武陵藏珍》:圖302)。杜修經是1928年中共湖南省委派到井岡山視察的代表。他在《四上井岡山》一文中説,在聽取彙報後,由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陪同去視察了後方機關。“我們看望傷病員後,就來到另一個村子的小橋邊。那裏有一個鑄造銀洋的造幣廠,用的是墨西哥的模子,他們造出的銀洋,我還拿了兩個。毛澤東同志告訴我説,原來那裏是造假銀洋的地方,那時只有一個墨西哥的模子。他還告訴我,原來王佐也在這裏住過,造過銀洋。在這期間,我還在附近給水口山的工人同志傳達了省委的指示精神。”毛澤東告訴杜修經的話説得很明確,“原來那裏是造假銀洋的地方,那時只有一個墨西哥的模子”,不但説明了我們是利用現成技術,而且也説明了“工”字銀元為什麼是“墨西哥鷹洋版”的原因。前些年,上海印鈔廠廠史組張瀛、馮文華多次上井岡山,訪問井岡山地區尚健在的老人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查閲當年在井岡山工作過的革命前輩所寫的回憶錄,參觀有關實物和井岡山造幣廠舊址,都證實杜修經的回憶是真實的。
參考資料
  • 1.    王紀元主編.現代實用金融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70
  • 2.    劉建寧. 井岡山時期工字銀元的製造流通及其歷史作用. 前沿,2014.03:205-206
  • 3.    曾憲文,周志勇. 紅色貨幣的淵源:井岡山“工”字銀元. 2011.17: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