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合運動

鎖定
抗日戰爭時期興起的工業合作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軍需民用物資十分匱乏。國際友人和國內各派進步力量——R.艾黎(路易·艾黎)、E.斯諾(埃德加·斯諾)和胡愈之等在上海發起工業合作運動,簡稱“工合運動”。 [1]  他們組成中國工業合作運動設計委員會,起草《中國工業合作社運動》,主要內容分:1.中國迫切需要建設經濟國防,2.建設新經濟國防的計劃。 [2] 
概述圖冊來自於: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 卡爾·麥當斯於1941年拍攝,地點在陝西,絕大部分是寶雞的影像 [4-5] 
中文名
工合運動
發生時間
1937年11月
發生地點
上海
主要人物
胡愈之 [3] 
主要人物
林福裕 [3] 
埃德加·斯諾 [3] 
路易·艾黎 [3] 
成立時間
1938年5月
恢    復
1983年11月 [2] 

工合運動工合運動的興起

寶雞的一個工業合作社 寶雞的一個工業合作社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沿海城市先後淪陷,抗日根據地以及大後方工業品匱乏。為支持抗戰,供應軍需民用,是年11月,胡愈之,林福裕,埃德加·斯諾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發起組織工業合作社運動,組成中國工業合作運動設計委員會,起草《中國工業合作社運動》。1938年5月,徐新六,斯諾、路易·艾黎等攜帶這個計劃到達漢口,受到周恩來,秦邦憲,董必武等的支持和鼓勵,並獲得國民黨政府有關方面的同意。同年8月5日,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於武漢正式成立,孔祥熙任該會理事長,理事有中共領導人林伯渠,董必武、鄧穎超,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王世傑、張治中,邵力子、杭立武,俞鴻鈞,還有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黃炎培,莫德惠等。聘路易·艾黎為技術顧問。工合協會作為推動工合運動的民間組織,直隸行政院。年底該會遷重慶,並在西北,川康、東南,西南等地區先後設立工合辦事處,下設工合事務所,組建各種工業生產合作社和聯合社。 [2] 

工合運動工合國際委員會

1939年5月,為了推動國際進步力量支持工合運動,當時留在香港的宋慶齡、陳翰笙等發起成立工合國際促進委員會,宋慶齡任名譽主席,香港基督教主教英人何明華任主席,委員有斯諾、路易·艾黎,美籍普律德女士等,陳翰笙任秘書,會計鄭鐵如,後為陳乙明。主要工作為;宣傳、分配貸款、協助推進計劃、視察,介紹技術及其他專家、設置研究機構、辦理訓練工作,出版刊物等。每年召開全體會議一次,平時由主席,秘書處理日常事務。工合國際委員會的成立,擴大了對外宣傳,加強了訓練工作,溝通了捐款者與指導機構的意見。由於工合國際委員會的推動,在紐約、倫敦等地成立了工合推進委員會,在海外華僑和同情中國抗戰的各國進步團體以及國際友人中募集捐款,一部分通過各種渠道轉送到抗閂根據地和解放區,一部分交給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用之於指定的工合業務和訓練工作。
工合國際委員會募集到的款項約500萬美元。香港淪陷, 工合國際委員會遷設成都。陳翰笙在桂林主持工合研究所,後去印度,改由英人湯遜(Peten tounsend)任秘書,常駐渝,蓉兩地。 [2] 

工合運動中共對此的支持

中國共產黨一直支持工合運動。1939年初,工合西北區辦事處正式成立,並派員到寶雞建立工業合作社。同年,又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晉東南事務所。在延安亦建立了事務所。工合東南區的浙皖辦事處曾深入皖南,組織工合社,支援抗日遊擊戰爭。工合西北區辦事處曾受工合國際委員會的委託,承製大批棉衣等轉送抗日根據地。1939年9月25日,毛澤東主席曾致函工合國際委員會主席何明華先生,對該會在幫助中國抗戰方面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深表感佩,並表示贊成路易·艾黎為解放區爭取國際支援,給予了高度讚揚。 [2] 

工合運動獲得各方援助

工合國際委員會收到的國內外捐款,其中部分撥至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作為培黎學校基金,用於對各級工合社的貸款,1945年統計,已貸出2億元以上,當時預計1946年將再撥2億元。在蘭州一地,這項貸款包括工合貸款即達5500萬元。 [2] 

工合運動參加進步活動

工台運動一開始,就有許多進步人士參加這項運動。各地的不少工合幹部在當地參加各項抗日宣傳活動,積極爭取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有的深入到游擊區進行活動。有的幹部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逮捕拘禁,工合總會及區,所運用各種關係對被捕的同志進行營救。有的地區淪陷了,工合幹部轉移到敵後開展工作。 [2] 

工合運動結束與恢復

1946年2月,中國工業合作協會遷滬,會址設在圓明園路。工合國際委員會由成都遷回香港,秘書湯遜則經常派駐上海。
1940年,在陝西雙石鋪籌設了培黎工藝學校,一直由路易·艾黎擔任校長。1943年這個學校遷至蘭州,1944年再遷河西走廊的山丹,先後培養了中等技術人才六七百人。
抗戰勝利後,工合在收復區未能積極開展工作,原在內地的工合社逐年減少。1946年底計348社,社員6100人;1947年底333社,社員5455人'1948年底,316社,社員3972人。
解放後,上海市軍管會派沙千里等接管工業合作協會。不久,遷北京,由顏澤龍任代理總千事,1951年合併於全國合作總社。培黎學校於1952年遷回蘭州,改為蘭州石油學校。工合國際委員會於1952年在香港宣告停止活動。
1980年,胡愈之等以及工合老同志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恢復工合的活動。經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於1983年11月召開了工合全國代表會議,推舉薛暮橋為名譽理事長,路易·艾黎為名譽顧問。1987年9月,經主管部門批准,工合國際委員會恢復活動,朱學範任名譽主席,艾黎任主席,馬海德、陳翰笙、丁恩、盧廣綿任副主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