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巡航導彈潛艇

鎖定
巡航導彈潛艇(英語:Guided Missile Submarine,艦船類別代號為SSG/SSGN,其中“N”字代表核動力)是一種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攻擊力量的攻擊性潛艇。在冷戰東西方陣營中都有巡航導彈潛艇這個潛艇類型,但其作戰任務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的巡航導彈潛艇主要裝備巡航導彈,可以作為二次核打擊力量或者戰術打擊力量的一部分。而蘇俄的巡航導彈潛艇則裝備反艦導彈,以攻擊航艦戰鬥羣等水面戰艦為主。
中文名
巡航導彈潛艇
外文名
Guided Missile Submarine
次型/級
巡航導彈核潛艇、戰略導彈潛艇
研製時間
二戰後

巡航導彈潛艇美國的巡航導彈潛艇

西方一直僅僅發展兩個類型——攻擊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雖然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了大比目魚號,但服役沒有幾年就將其改裝成了攻擊型潛艇。從1953 年美國建成第一艘巡航導彈潛艇以來,截止到2020年已發展了四代。
第一代巡航導彈潛艇的建成和服役是在戰後初期至50 年代末期,其主要特點是美蘇競相發展,使常規潛艇具備了遠程攻擊能力,但由於導彈技術、發射技術等剛剛起步,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導彈只能在水面狀態發射。因導彈體積龐大,無法裝入潛艇艙內,只好將其裝入發射筒內固定在潛艇上甲板上。
第一代巡航導彈潛艇的研製實際上從二次大戰時期已經開始了,當時德國曾在U-511 號潛艇上安裝了6 個火箭發射架進行試驗,後來V-1型導彈落入美國人手中,美國海軍於1945~1946 年改裝了一艘裝備這種導彈的“淡水鱈”(SS-348)號潛艇,並在1947 年2 月12 日發射了第一枚導彈。1950 年“天獅星”Ⅰ型巡航導彈試飛成功之後,美國海軍開始考慮發展第一代導彈潛艇。1957 年終於建成“灰背鯨”(SS-574)號和“黑鱸”(SSG-557)號導彈潛艇。“天獅星” Ⅰ型巡航導彈飛行馬赫數為0.9,射程640公里,每艘潛艇可裝4 枚。“灰背鯨”號潛艇水上排水量2670 噸,水下排水量3650 噸,全長約97 米,4 枚導彈分儲於兩個發射筒中,安放在指揮台圍殼前的甲板上。
第二代巡航導彈潛艇是60 年代初至60 年代末發展的,其主要特點是潛艇採用了核動力裝置巡航導彈由甲板以上改為甲板以下,全部裝入潛艇艙內;導彈發射仍採用水面狀態“熱”發射,所以在潛艇上甲板兩側有明顯的凹坑式導煙穴,載彈量明顯增多,一般每艇可達6~8 枚。此間,美國於1960年建成第一艘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大比目魚”(SSGN—587)號,該艇長106 米,水上排水量3850 噸,水下排水量5000 噸,艇員120 人,可裝3 枚重達11 噸、超音速飛行、射程1000 海里的“天獅星”Ⅱ型導彈,或裝5 枚“天獅星”Ⅰ型導彈。由於1959 年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建成服役,美國巡航導彈潛艇的發展宣告中止。
第三代巡航導彈潛艇是6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發展的。美國完全中止了巡航導彈潛艇的發展,但從1972 年起開始在潛艇上裝備“魚叉”戰術反艦導彈,同時於70 年代初開始研製“戰斧”巡航導彈。
第四代巡航導彈潛艇是80 年代以後發展的。美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普遍裝備“魚叉”反艦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每艘裝12~15枚,並採用水下垂直髮射。

巡航導彈潛艇蘇俄的巡航導彈潛艇

蘇俄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巡航導彈的研究,並取得了重大成果。當時蘇聯的經濟無法支撐像美國一樣建造大量航母戰鬥羣。以尼米茲級及其戰鬥羣為例,航母要50億美元,各種護航艦艇的建造費用總和也高達20~50億,外加艦載機、潛艇等等費用相當高昂。
當時蘇俄沒有經濟實力建造同等的航母艦隊但卻要抗衡美國的航母優勢,於是發明了巡航導彈潛艇這一類型,目的是用幾艘例如奧斯卡級核潛艇就能足以平衡掉美國1個航母編隊(蘇俄的巡航導彈潛艇主要裝備的是反艦導彈)。同時也省下數十億美元。
其中J級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級列裝部隊的巡航導彈潛艇。而最著名的巡航導彈潛艇則是俄羅斯海軍的奧斯卡級。它裝備SS-N-19型潛射反艦導彈,並且反潛和隱身能力也較其前輩提高不少。《簡氏戰艦年鑑》曾評價奧斯卡級:“它不僅能夠消滅掉一個航母戰鬥羣,還能順手把水下的潛艇也消滅掉。”

巡航導彈潛艇現役的巡航導彈潛艇

俄羅斯
Oscar class 奧斯卡級
“奧斯卡”級潛艇1978 年開工建造,1980 年春天下水,同年年底試航,1982 年服役,到1990 年共服役5 艘,另有2 艘在建。
“奧斯卡”級分Ⅰ型和Ⅱ型兩種,
Ⅰ型共造2 艘,排水量14000 噸,艇長150 米,裝24 枚SS-N-19 超音速反艦導彈
Ⅱ型排水量增至16000 噸,艇長增至160 米,擬裝24枚SS-N-24 反艦巡航導彈
這種導彈可利用衞星和飛機進行引導,射程達2200 海里。此外還裝有6 個魚雷發射管和18 枚備用魚雷。其主要特點是採用雙層殼體結構,艇體寬大,內外殼體之間有3 米間距,分別在兩舷間距內垂直佈設24枚SS-N-19 巡航導彈。這種內外殼體大間距的佈置方案使其生存力有所增加,敵魚雷即使命中潛艇,能炸燬非耐壓殼,也無法毀傷遠在3 米之外、且有導彈發射筒隔離的耐壓殼體。
美國
Ohio class 俄亥俄級(改裝型)

巡航導彈潛艇退役的巡航導彈潛艇

俄羅斯
Juliet class J級
Echo class E-I級
Papa class P級
Yankee Notch class Y級Notch型(楊基級Notch型)
Charlie class C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