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穹

鎖定
川穹是中藥川芎的常見錯誤寫法 [1]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sinense cv. Chuanxiong [2]  )的乾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並略帶紫色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後烘乾,再去鬚根 [3] 
中文學名
川芎 [3] 
拉丁學名
Ligusticum sinense cv. Chuanxiong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2] 
雙子葉植物綱 [2]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2] 
傘形目 [2] 
傘形科 [2] 
亞    科
芹亞科 [2] 
阿米芹族 [2] 
藁本屬 [2] 
分佈區域
主產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也有 [2] 

川穹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60釐米。根莖發達,
川穹 川穹
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苓子)。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釐米,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釐米,寬10-15釐米,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釐米,寬5-6釐米,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具小尖頭;莖上部葉漸簡化 [2]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釐米;傘輻7-24,不等長,長2-4釐米,內側粗糙;小總苞片4-8,線形,長3-5毫米,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長1.5-2毫米,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2,長2-3毫米,向下反曲 [2] 
幼果兩側扁壓,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背稜槽內油管1-5,側稜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2] 

川穹分佈範圍

栽培植物,主產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蘇、陝西、甘肅、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均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灌縣 [2] 

川穹生長環境

川芎喜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較濕潤的環境。但川芎苓種培育階段和貯藏期,則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期280-290天。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川芎生育期分育苓期、苗期、莖發生生長期、倒苗期、二次莖葉發生生長期、根莖膨大期 [4] 

川穹藥材性狀

川穹 川穹
本品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2-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小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散有黃棕色的油室,形成層環呈波狀。氣濃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3] 

川穹主要價值

根莖供藥用 [2] 
【性味與歸經】辛,温。歸肝、膽、心包經 [3] 
【功能與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 [3] 
【用法與用量】3-10g [3] 

川穹繁殖方法

川穹種源保存

四川地區川芎需要進行高山育種,貴州、甘肅、江西、江蘇等地通常不需要高山育種。種源保存方法通常為直接埋在土裏保存,待次年開春天氣變暖取出栽種 [4] 

川穹選種繁育

四川川芎,產量佔全國川芎總產量的90%以上,江西產撫芎,多和辣椒套種。甘肅產川芎,用小根莖和莖節作繁育材料,雲南川芎,用直徑1-2cm的根莖小枝繁育,或採挖時將小的莖塊直接埋入地下,直接栽種,無育苓階段;江蘇川芎,用苓杆育種,繁育材料為地上莖節;無四川川彎的高山育種階段,當地栽種多和大豆、花生輪作;貴州川芎分為兩種,大川芎和小川芎,種植時一般選用已發芽的根莖,或用地上部分膨大的莖節栽種;吉林川芎,通常用無空心病蟲害小根莖作為種源 [4] 

川穹繁殖

一般採用地上莖節(苓子)進行無性繁殖。川芎苓子繁育技術有以下幾種:高山育苓、壩地育苓、本田育苓,連續多年使用本田苓子作種,會產生退化現象 [4] 

川穹栽培技術

川穹田塊選擇

應避免連作,選擇2a以上未種過川芎,且地勢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前作以早熟水稻田為宜 [5] 

川穹栽插方式

凡選擇能在“立秋”前後收穫的前作田作川芎種植的,可採用直栽方式。凡採用早中稻田塊或不能在“立秋”至“處暑”前栽插川芎的,可採用育苗移栽或穿林栽種方式。育苗移栽的苗牀做法是:選用土壤比較疏鬆且利排灌向陽的耕地作苗牀,66.7 m2苗牀地用1.5-2.5 kg雲河牌硫酸鉀複合肥和50-150 kg腐熟農家肥及0.5 kg辛硫磷顆粒劑(地蟲清)均勻的撒施於苗牀地上,再進行翻地將肥藥混入土中,保持土壤濕潤,悶1-2 d即可栽苓子,讓其生根發芽,待前作收穫後,及時移栽大田;穿林栽種:即在早中稻及時排乾田間漬水清理好廂溝,水稻收穫前10 d內按照一定規格將苓子栽插在水稻田中。水稻收穫後應及時追肥除草加強田間管理。凡利用水稻田塊進行免耕栽插的,應在水稻收穫期前,及時排乾田間積水,以利保證川芎栽插質量 [5] 

川穹深溝高廂適時栽插

田選好後,即可開溝做廂,一般以廂寬2 m左右,溝寬30 cm,溝深30 cm為宜。以行距33-40 cm,窩距20 cm為宜,苓子應斜放溝內,輕輕按入土中,節間盤上的芽嘴向上或向側,入土不宜過淺過深。每667 m2用種量40-50 kg,保證達1萬苗/667 m2左右。栽種後每667 m2用細渣糞混合草木灰150-175 kg蓋住苓子的節盤,然後在廂面再蓋一層稻草,達到保濕,減輕雜草危害 [5] 

川穹田間管理

及時補苗:在栽後10 d左右及時揭草,並將稻草擺放在川芎行內,及時查苗補苗,保證苗全苗齊,出苗後發現缺窩死苗應及時補齊 [5] 
及時施肥:川芎是一種耐肥植物。一般在栽後15 d左右施第一次追肥,每667 m2用10 kg碳銨加磷銨5 kg和10-15挑(1挑為30-50 kg)豬糞水對水追施提苗肥。第2次追肥在栽後1個月左右進行,每667 m2用5 kg磷銨加10 kg45%硫酸鉀複合肥和10-15挑糞水對水施用。第3次追肥在10月下旬霜降前進行,每667 m2用尿素10 kg加磷銨10 kg加45%硫酸鉀複合肥15 kg和硫酸鉀10 kg進行追施。在立春後根據川芎長勢情況,可酌情追施1次以農家肥為主的早春肥 [5] 
中耕除草,清溝補苗:栽種後約20 d幼苗會出齊,此時可揭去蓋草。栽種後60 d內,每隔20 d要進行1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深度約為6 cm,第2次中耕深度約為3 cm,第3次只需略耕土表以除去雜草即可,有利於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除草的同時,要把溝裏的細土培到壟面上,並在第1次和第2次中耕時補苗。待翌年1月莖葉萎黃時,先除去莖葉,再中耕除草1次,並將行間泥土壅在壟面,以保護塊莖 [5] 

川穹收穫貯藏

川芎一般應在栽後第2年的5月下旬地下根莖完全充實時收穫,不宜過早或過遲收穫。過早,根莖營養積累不充分;過遲,根莖易腐爛,影響產量和品質。採收時選擇晴天,用鋤頭或專用釘耙將川芎連根挖起,抖掉泥土,摘去莖葉,在田間略曬後,把塊莖放在竹製撞篼裏,撞去泥土,並運回乾燥。注意保持根莖的完整性,避免損傷影響川芎品質 [5] 
川芎收穫後選晴天及時曬乾或炕幹,忌曝曬和烈火烘炕。烘炕時,火力不宜過大,以免表面燒焦,每天翻炕1-2次,2-3 d即可炕幹。川芎曬到用刀宰不軟為標準,一般曬(炕)幹率為30%-35%。曬(炕)幹後要過篩,去除泥渣和鬚根,保證川芎質量,並放在通風、避光、低温、乾燥處妥善保管,防止蟲蛀、發黴、變色、氣味散失和腐爛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