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甘槭(原變種)

鎖定
本種的葉深裂,中央裂片長圓披針形,且在中段以下兩側幾成平行,側裂片鈍形,向側面平伸,為本種最顯著的特徵。
中文學名
川甘槭(原變種)
拉丁學名
Acer yui Fang var. yu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
槭樹科
槭屬

川甘槭(原變種)形態特徵

川甘槭(原變種)線稿圖 川甘槭(原變種)線稿圖 [2]
落葉喬木,高約7米。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縱裂。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枝淡紫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褐色或灰褐色,有卵形或近於圓形的皮孔。冬芽頂生或腋生,橢圓形,淡褐色或淡黃色;鱗片多數,覆疊,邊緣有纖毛,葉紙質,闊卵形,基部近於圓形或鈍形,長5-7釐米,寬3.5-5.5釐米,3裂,裂片邊緣全緣或微呈淺波狀;中裂片長圓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鈍尖,在裂片中部以下、兩側的邊緣常系平行的,側裂片三角卵形,先端鈍尖,向側面平伸;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深達葉片的3/5-1/3;上面深綠色,無毛,平滑,下面淡黃色或黃綠色,在脈腋被淡灰色或淡黃色的短柔毛;初生脈3條,在上面不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5-7對,在下面顯著;小葉脈成網狀;葉柄長3-4釐米,淡紫色或紫綠色,細瘦,近頂端有短柔毛,以下幾無毛。花的特性未詳,翅果淡黃褐色,3-5個組成傘房果序,生於長5-7毫米的總果梗上,小堅果凸起,卵圓形,長7毫米,寬5毫米,脈紋顯著,被黃褐色微柔毛;翅與小堅果共長2.1-2.4釐米,寬1釐米,倒卵形,先端鈍形,展開成鈍角;果梗細瘦,長3-5毫米。花期不明,果期9月。 [1] 

川甘槭(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2000米的林中或溪邊。

川甘槭(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甘肅東南部和四川西北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