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屬形態特徵
編輯花序由着葉小枝的頂芽生出,下部具葉,或由小枝旁邊的側芽生出,下部無葉;花小,整齊,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或異株,稀單性,雌雄異株;萼片與花瓣均5或4,稀缺花瓣;花盤環狀或微裂,稀不發育;雄蕊4-12,通常8,生於花盤內側、外側,稀生於花盤上;子房2室,花柱2裂稀不裂,柱頭通常反捲。
槭屬產地生境
編輯該屬共有200餘種,分佈於亞洲、歐洲及美洲。中國約有140餘種。
[1]
中國內分佈於 山西省、 陝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 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和西藏自治區。生於河邊雜木林中、河谷林下。
[2]
槭屬屬模式種
編輯槭屬分類系統總覽
編輯槭屬槭亞屬
(1)籬笆槭系:葉3-5裂,裂片鈍形,邊緣有纖毛;翅果扁平,張開近於水平或稍反捲。
[1]
(2)槭組:冬芽較大,長8-10毫米,鱗片8-14,覆疊;單葉3-5裂,裂片鈍尖或鋭尖,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花雜性,5數,多數的花成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生於有葉的小枝頂端;翅果凸起,較大,長4-6釐米,張開近於直立或成鈍角。
[1]
(3)絨毛槭系:翅果褐色。
[1]
冬芽小,鱗片覆疊;葉3-5裂或不分裂,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或重鋸齒;花雜性,5數,成傘房花序,生於有葉的小枝頂端;翅果稍凸起,基部傾斜,一邊較寬,另一邊較窄,張開近於直立或鋭角。
[1]
冬芽小,鱗片覆疊;單葉3-5裂,裂片鋭尖,邊緣有鋭尖的重鋸齒或鋸齒;花雜性,5數,成緊密而細長的穗狀花序或總狀花序,常直立,生於有葉的小枝頂端;翅果凸起,細小,長不超過2釐米,張開近於鋭角或直角。
[1]
(1)中華槭系:葉3-7裂,葉柄細瘦,長2-8釐米,大多數長3-5釐米。
[1]
冬芽小,鱗片覆疊;葉革質,稀紙質,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常不分裂,稀3裂,邊全緣,稀淺波狀或鋸齒狀;花雜性,5數,常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生於有葉的小枝的頂端;翅果凸起,卵圓形,球形或四稜形,長2.5-3.5釐米,稀更長,張開近於直立至近於鈍角。
[1]
(3)羽脈槭系:葉常不分裂成裂片,葉基部生出的I對側脈和由中肋生出的側脈近於等長,彼此平行而成羽狀。
[1]
(2)長梗槭系:葉寬而短,較小,常寬6-9釐米,長6-11釐米,外貌近於長圓卵形或卵形,長度大於寬度約1/10至3/10,3-5裂,裂片尾狀鋭尖或長,尾狀鋭尖。
[1]
(1)十蕊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冬芽小,鱗片鑷合狀排列;單葉,3-7裂或不分裂,邊緣有重鋸齒或鋸齒;花單性,異株,4數,成總狀花序,雌花序生於有葉的小枝頂端,雄花序生於小枝旁邊;翅果凸起,有脊紋,長3-5釐米,長開近於直立或鋭角。
[1]
(1)尖齒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冬芽卵圓形,較大,鱗片覆疊;單葉3-5裂,邊緣有稀疏的牙齒狀鋸齒,稀淺波狀或近於全緣;花單性,5數,成總狀或傘房總狀花序,生於小枝旁邊;翅果凸起,近於卵圓形或球形,長2-8釐米,張開近於直立至近於鈍角。
[1]
(1) 堅果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1)五小葉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2) 東北槭系:冬芽、小枝、小葉、花序和翅果常無毛;每花序有5-7花。
[1]
槭屬梣葉槭亞屬
冬芽小,鱗片鑷合狀排列;羽狀複葉僅有3小葉;花單性,異株,常4數(稀5數),花瓣和花盤微發育,成下垂的長總狀花序或穗伏花序,生於無葉的小枝旁邊,花梗很短;翅果凸起,長圓形,張開近於直立或鋭角。
[1]
(1)蘞葉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冬芽小,鱗片鑷合狀排列;羽狀複葉有3-5,稀7-9小葉;花單性,異株,常4數,花瓣和花盤不發育,雌花成總狀花序,雄花成傘房花序,均生於無葉的小枝旁邊,花梗較長;翅果凸起,長卵圓形,張開近於直立或鋭角
[1]
(1) 梣葉槭系:本系的特徵與組相同:。
[1]
槭屬代表種介紹
編輯槭屬深灰槭
拉丁名:Acercaesium
別名:粉白槭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約15-20米,稀達25米。樹皮灰色。小枝圓柱形、淡紫褐色,有時略有白粉,無毛。冬芽卵圓形,鱗片鈍尖,邊緣纖毛狀。葉紙質,基部心臟形,寬15-21釐米,長12-14釐米,常5裂,裂片三角形,邊緣牙齒狀,尖頭長1-1.5釐米,裂片間的凹缺鈍形,上面綠色,下面被白粉,深灰色,主脈5條,側脈7-9對均在下面顯著;葉柄長10-15釐米、淡紫綠色,無毛。
傘房花序着生於小枝頂端,長6釐米,直徑約7釐米,總花梗長2-3釐米。花淡黃綠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淡黃綠色,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3毫米;花瓣5,白色;倒披針形,長5毫米,寬1.5毫米;雄蕊8,長3-5毫米,在兩性.花中較短;花盤無毛,微凹缺,位於雄蕊外側;子房紫色,被疏柔毛,花柱上段2裂,柱頭反捲。
翅果長4-5釐米,張開近於直立,小堅果凸起,深褐色,直徑8毫米,嫩時被疏柔毛,翅倒卵形、嫩時淡紫綠色、成熟後淡黃色。花期5月,果期9月。
產地及用途:
產我國西藏西部。生於海拔2000-3700米的疏林中。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喜馬拉雅山西部。
槭屬梣葉槭
拉丁名:Acernegundo
別名:複葉槭,美國槭,白蠟槭,糖槭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黃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綠色,多年生枝黃褐色。冬芽小,鱗片2,鑷合狀排列。羽狀複葉,長10-25釐米,有3-7(稀9)枚小葉;小葉紙質,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8-10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鈍一形或闊楔形,邊緣常有3-5個粗鋸齒,稀全緣,中小葉的小葉柄長3-4釐米,側生小葉的小葉柄長3-5毫米,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除脈腋有叢毛外其餘部分無毛;主脈和5-7對側脈均在下面顯著;葉柄長5 7釐米,嫩時有稀疏的短柔毛淇後無毛。
雄花的花序聚傘狀,雌花的花序總狀,均由無葉的小枝旁邊生出,常下垂,花梗長約1.5-3釐米,花小,黃綠色,開於葉前,雌雄異株,無花瓣及花盤,雄蕊4-6,花絲很長,子房無毛。小堅果凸起,近於長圓形或長圓卵形,無毛;翅寬8-10毫米,稍向內彎,連同小堅果長3-3.5釐米,張開成鋭角或近於直角。花期4-5月,果期9月。
產地及用途:
原產北美洲。近百年內始引種於我國,、在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新疆,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區的各主要城市都有栽培。在東北和華北各省市生長較好。
槭屬建始槭
拉丁名:Acerhenryi
別名:亨利槭,亨利槭樹,亨氏槭,三葉槭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約10米。樹皮淺褐色。小枝圓柱形,當年生嫩枝紫綠色,有短柔毛,多年生老枝淺褐色,無毛。冬芽細小,鱗片2,卵形,褐色,鑷合狀排列。葉紙質,3小葉組成的複葉;小葉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長6-12釐米,寬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於圓形,全緣或近先端部分有稀疏的3-5個鈍鋸齒,頂生小葉的小葉柄長約1釐米,側生小葉的小葉柄長3-5毫米,有短柔毛;嫩時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在下面沿葉脈被毛更密,漸老時無毛,主脈和1113對側脈均在下面較在上面顯著;葉柄長4-8釐米,有短柔毛。
穗狀花序,下垂,長7-9釐米,有短柔毛,常由2-3年無葉的小枝旁邊生出,稀由小枝頂端生出,近於無花梗,花序下無葉稀有葉,花淡綠色,單性,雄花與雌花異株;萼片5,卵形,長1.5毫米,寬1毫米;花瓣5,短小或不發育;雄花有雄蕊4-6,通常5,長約2毫米;花盤微發育;雌花的子房無毛,花柱短,柱頭反捲。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後黃褐色,小堅果凸起,長圓形,長1釐米,寬5毫米,脊紋顯著,翅寬5毫米,連同小堅果長2-2.5釐米,張開成鋭角或近於直立。果梗長約2毫米。花期4月,果期9月。
產地:
產山西南部、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