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

鎖定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學名:Pedicularis rupicola Franch. subsp. rupicola f. rupicola)是玄蔘科馬先蒿屬多年生草本,干時多變黑,高7-22釐米,或在生於近5,000米的高山上者僅高4-5釐米。根莖偶然存在,節上生有卵狀鱗片,在地下發出多莖,干時棕褐色而有光澤,但大多不存在而根頸直接連於根上;根粗壯。
中文名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 rupicola Franch. subsp. rupicola f. rupicol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玄蔘科
馬先蒿屬
巖居馬先蒿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種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
之形花羣
亞    羣
之形花亞羣
輪葉系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干時多變黑,高7-22釐米,或在生於近5,000米的高山上者僅高4-5釐米。
根莖偶然存在,節上生有卵狀鱗片,在地下發出多莖,干時棕褐色而有光澤,但大多不存在而根頸直接連於根上;根粗壯,不分枝或分枝,長可達20釐米以上,直徑最粗者可達10毫米,有環狀之痕。
莖多數自根頸直接發出或根頸分成2-3條長僅1-2釐米的主莖,再從其上分枝成莖狀長枝,可達14條之多,主莖直立而側莖或長枝則多彎斜上升,具有縱稜,稜上有成行之密毛。
基出葉常長久宿存,與莖葉均4枚成輪,前者之柄長達20毫米,後者長不達5毫米,均有長柔毛;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更常為長圓狀披針形,長3-4釐米,其特大者可達7釐米,寬多為5毫米左右,偶有達10毫米者,羽狀全裂,裂片6-9對,長達3毫米左右,羽狀淺裂,多少卵形,但因裂片單面反捲視如線形,有時作魚腮狀排列。
花序頂生,穗狀,長者可達12釐米,有 時緊密作頭狀而僅長3釐米,一般伸長而花輪疏距,多達8-9輪;苞片葉狀,但上部者卵狀披針形而為膜質,僅頂部稍稍有齒,有長緣毛;萼長9毫米,有短梗,歪卵圓形而前方強開裂,膜質,主脈5條極粗厚而明顯,脈上及齒緣有長毛,齒5枚,後方1枚三角形較小,其餘三角狀卵形有粗齒,其前側方兩枚常在裂口邊緣多少延下,長0.5-1毫米。
花冠紫紅,長16-20毫米,管約在基部以上5毫米左右以近乎直角的角度向前膝屈,徑約1.5毫米,上段長8-9毫米,向喉漸擴大,喉部寬3.5-5毫米,5-7.5毫米,寬7.5-10毫米,基部亞心臟形,側裂橢圓形,外緣有淺凹缺,中裂僅側裂的半大,長2.5-3.8毫米,瓣片寬過於長,有明顯狹縮之柄,盔長4.5-6毫米,粗壯,寬2.5毫米左右,略作鐮狀弓曲,額頂圓形,似有狹仄的雞冠狀凸起一條,頰部在大型的花中有縱摺1條,前緣先端三角形向前微凸;花絲兩對均無毛;柱頭稍稍伸出於盔端。
蒴果大小相去甚遠,長15-19毫米,寬4.8-9毫米,為歪斜之披針狀卵形,兩室不等,下方一室寬於上方一室幾一倍,基線在近端處稍稍向下弓曲,上線則半月形弓曲,至近端處突然斜下與基線組成尖頭,約半部為膨大膜質的宿萼所包裹。
種子腎臟狀狹卵形,長達3毫米,淡褐色,有縱列的整齊網紋。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線稿圖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線稿圖
花期7-8月。 [1-2]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產地分佈

為我國特有種,產雲南西北部與四川西南部。
生長於海拔2,700-4,700米的高山草地中。

巖居馬先蒿巖居亞種巖居變型本種提示

這一種為輪葉系中最初級的種類之一,顯然由皺摺馬先蒿直接進化而來。也有跡象表明羅氏馬先蒿麗江馬先蒿是由這一種演進而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