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嶽鍾琪

(清朝中期軍事將領)

鎖定
嶽鍾琪(1686年11月8日 [62]  -1754年4月2日 [64]  ),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金堂杜家巷人(今趙鎮沱源社區) [1]  [69]  ,祖上自臨洮遷居永泰城(今甘肅省景泰縣永泰村 [41]  [43] 清朝中期名將。南宋名將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 [16]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遊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準噶爾部入擾西藏,奉命率兵入川,翌年奪橋渡江,直抵拉薩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年羹堯徵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斷敵退路。次年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平定青海。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詔在雲貴兩地推行“改土歸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師出西路,攻準噶爾部遊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後獲釋家居,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以總兵啓用,重授四川提督,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十三騎入勒烏圍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病鎮壓重慶陳琨叛亂,凱旋途中於資州病逝,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襄勤。 [16] 
嶽鍾琪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戰功顯赫,在平定青海叛亂、逐準安藏及討平大小金川的過程中屢建大功,被乾隆帝譽為“三朝武臣巨擘” [20]  。史稱“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鍾琪一人而已” [16]  。著有《姜園集》《蛩吟集》《復榮上下二集》《容齋詩集》等 [27] 
概述圖來源 [33] 
全    名
嶽鍾琪
別    名
嶽襄勤 [28] 
嶽威信 [32] 
東美
容齋
諡    號
襄勤
所處時代
清朝中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永泰城 [41]  (遺址位於今甘肅省景泰縣城西南約25千米老虎山之陰的寺灘鄉永泰村)
出生日期
1686年11月8日 [62] 
逝世日期
1754年4月2日 [64] 
主要成就
平定西藏,招撫青海
協助雍正帝在地方推行攤丁入畝和改土歸流
參與平定大小金川
主要作品
《姜園集》
《蛩吟集》
最高官職
太子太保、寧遠大將軍、川陝總督
籍    貫
四川成都
爵    位
三等威信公

嶽鍾琪人物生平

嶽鍾琪投筆從戎

清人繪《嶽升龍夫婦像》 清人繪《嶽升龍夫婦像》 [42]
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1686年11月8日) [62]  ,嶽鍾琪生於永泰堡(遺址位於今甘肅省景泰縣城西南約25千米老虎山之陰的寺灘鄉永泰村 [41]  ,出生武將世家,是南宋名將岳飛的第二十一世嫡孫、岳飛三子嶽霖系後裔,父親嶽升龍為康熙朝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 [1] 
嶽鍾琪頗受父親教益。年少時,嶽鍾琪和同伴的遊戲,常常是用石頭布陣打仗,指揮同伴前進後退,有違背規則的就會受到懲罰,都畏懼他的威信。他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羣書。此外,還很喜歡看孫吳兵法,談劍説兵,兼及天文、地理、風水占卜之術。 [53] 
嶽鍾琪二十歲左右時,身材魁偉,上身勻稱,目光炯炯,四射有神,勇武有力,“所用二銅錘,重百餘斤”。 [53]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嶽升龍跟隨康熙帝征伐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立功,被提拔為四川提督。嶽鍾琪便隨父來到四川,對山川、險隘,必圖畫其形勢。 [53]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嶽鍾琪通過捐官被任為候補同知 [38]  [66]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於邊地戰事頻仍,加之自幼喜愛軍事,嶽鍾琪毅然請求由文職改作武職,於是康熙帝欽點他以遊擊銜赴軍營,實授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 [38]  [66]  從此踏上戎馬生涯的征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四月,嶽升龍遺疏請將家口改入四川民籍,康熙準其入籍四川。 [66] 

嶽鍾琪奇兵入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欲吞併青藏,遣其侄大策凌敦多布率兵六千侵入西藏,進佔拉薩,殺死拉藏汗及兩個兒子,達賴班禪等被拘禁,西藏遂為準噶爾汗國佔領。康熙帝歷經近一年的曲折決策,同意侍衞色楞的提議,允許其孤軍冒進,企圖一舉驅逐準噶爾軍。然而,湖廣總督額倫特與色楞等率領的近四千名清軍卻在喀喇烏蘇河畔陷入重圍,彈盡糧絕以後突圍失敗,覆沒於青藏高原腹地(參見詞條喀喇烏蘇之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在總結前次教訓後,康熙帝決定派遣大軍兵分四川、青海南北兩路進兵,以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趕赴青海視師督戰。同年,嶽鍾琪先被授為直隸固關營參將,又被提拔為四川永寧(今四川敍永)協副將 [38]  [53]  [61]  [66] 
清安定西藏之戰形勢圖 清安定西藏之戰形勢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初,都統法喇督軍出打箭爐(今四川康定)。五月,嶽鍾琪率六百綠營兵作為法喇的先遣部隊,向理塘巴塘進發。抵達理塘後,第巴色布騰阿住、達哇拉木渣木巴等,率領藏兵數千來見。嶽鍾琪宣揚朝廷驅準安藏旨意,進行招撫。達哇拉木渣木巴等七人拒絕。嶽鍾琪設計擒殺七人,擊潰叛軍三千。嶽鍾琪趁勢安撫各部,收服了理塘全境。隨後,他一面稟報法喇,一面不待新的命令,趁熱打鐵,招降巴塘叛軍頭目喀木布第巴。接着,竹巴籠、古樹、江卜、阿足、洛加宗、乍丫、巴貢、察木多及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廟主持)、喋巴(營官)、土司(頭人)紛紛順命歸降。 [2]  [54]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嶽鍾琪深入藏區兩千餘里,拓地約十四萬平方公里。康熙帝也在收復察木多後,陸續增兵前往駐紮,使嶽鍾琪所部增至四千人。 [53]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在入藏南路清軍統帥、定西將軍噶爾弼的命令下,嶽鍾琪率軍四千,作為南路大軍先行部隊,從察木多出發,伺機入藏。此時,哨兵活捉了在逃的蒙古拉藏汗等幾名叛軍首領,得知策零敦多卜使當地武裝寨桑託托里控制了落龍宗(今西藏洛隆縣)的三巴橋(位於怒江上,今嘉玉橋),並準備調兵加強該地的守衞。嶽鍾琪孤軍深入,無法與大軍取得聯繫。為保證進藏大軍暢通無阻,嶽鍾琪果斷決定突襲寨桑饒巴,奪取三巴橋。他挑選軍中會講藏語的三十人,着藏服,騎快馬,星夜飛馳落龍宗,先與當地藏族土司三圖鼐秘密取得聯繫,以迅雷之勢活捉準噶爾使者金巴等五人,誅殺隨從六人。再風馳電摯奔襲饒巴,一舉擊潰守橋藏軍,佔領了三巴橋。沿途隨叛各藏部落首領驚聞官兵似神兵天降,六個部落數萬户盡皆降順。 [2]  [54]  [53] 
突襲饒巴成功,嶽鍾琪再設巧計捉拿了被稱着“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攻下拉薩門户喇哩,在這裏安營紮寨,等候大軍主力。正是乘勝進攻的時機,卻接到了胤禵從青海傳來的勿要輕舉妄動的命令。嶽鍾琪甚為焦急,積極向噶爾弼進言,希望速戰速決。嶽鍾琪獻計招降藏軍將領公佈。嶽鍾琪見此計已成,又向噶爾弼獻計發兵拉薩。並提出晝夜兼程,十日之內可以到達拉薩的建議。噶爾弼認為戰機來到,便下令三軍火速進兵拉薩,仍命嶽鍾琪為先鋒。嶽鍾琪率部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十九日抵達噶爾濯木魯。強渡過河,攻下敵堡,殲滅準噶爾軍,直逼拉薩山城。藏王達克咱聞清軍來救,喜不自勝,親自率地方政教官員出布達拉宮,在拉薩郊外迎接清軍入城。在拉薩兵民的援引下,嶽鍾琪再派兵扼守拉薩各要衝,並在城內展開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降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七千餘眾。至此,拉薩叛亂平定,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陰謀破產。 [2]  [54] 
在平定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的叛亂中,嶽鍾琪出奇兵,獻計策,剿撫並用,以番攻番,嶄露出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才能,深得噶爾弼的讚賞。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徵藏大軍凱旋,嶽鍾琪“功加十等”,晉升為左都督。五月,升任四川提督,得賞孔雀花翎 [2] 

嶽鍾琪速平叛亂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靠近四川、甘肅的青海轄境索羅木發生郭羅克(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反清叛亂,嶽鍾琪奉旨率師征討,督瓦斯、雜谷等地土司所轄土兵,從松藩發兵征討。由於郭羅克一帶多山地深澗,不便馬乘奔馳, 嶽鍾琪命改馬騎為步行,先攻打下郭羅克諸寨。下郭羅克以數千之敵據險抵擋清兵,被清兵擊敗,攻取下郭羅克所屬吉宜卡等石碉二十一寨。嶽鍾琪命部隊乘勝出擊,再攻中郭羅克,經過一天激戰,連取中郭羅克所屬納務等大小寨堡十九座,殲敵三百餘,抓獲叛軍首領酸他爾奔等。 [2] 
清軍士氣越旺,揮師再圍上郭羅克六寨,叛頭目坦增臨陣歸降,擒獲假磕等二十二名叛軍首領。於是,郭羅克上中下三部落盡皆平定。這次戰役嶽鍾琪採用以番攻番、以步代騎、速戰速決的戰術,連戰連克,僅用了七十多天大獲全勝。捷報到京城,康熙帝高興之極,授嶽鍾琪拜他喇布勒哈番(即騎都尉)世職。 [2]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嶽鍾琪討平羊峒番,於其地設南坪營(今四川九寨溝縣)。 [2] 

嶽鍾琪萬里西征

嶽鍾琪雕像 嶽鍾琪雕像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的台吉羅卜藏丹津糾集吹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温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台吉,聚兵十餘萬人,屢犯西北邊陲重鎮西寧,劫持了親王察爾罕丹津,並且扣留並殺害朝廷派去調和的欽差大臣。清廷聞報震怒,雍正帝下旨,授川陝總督年羹堯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為徵西副將軍、參贊大臣,揮師西征。嶽鍾琪於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三日親率六千精鋭部隊從松藩出發,取道甘南直撲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順從者招撫,抵抗者剿滅。十二月初十,駐紮歸德堡,撫定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諸番部。嶽鍾琪命令部隊連夜出城,直撲敦策卜。不到半天時間,攻破堡寨二十七處,殲敵數千人。呈庫、果密、和爾嘉、沙密等部落(今青海共和、興海一帶)在恐慌中糾集流散武裝,佔據大石山堅守。嶽鍾琪率部趕往大石山隘,叛軍見清軍到來,便羣聲吶喊,阻擋清軍。嶽鍾琪佯裝撤退,待到夜幕降臨,清軍暗中拔營出發,分左中右三路殺回大石山。左右兩翼攻取山頭寨堡,中路斷其退路。 [56] 
雍正二年(1724年),嶽鍾琪被授為奮威將軍。年羹堯部初到西寧,立足未穩,西寧城便被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圍了個水泄不通,反覆猛攻。敵眾我寡,形勢危急。二月二十六日,嶽鍾琪六千鐵騎趕到西寧城外,見羅卜藏丹津正在攻城,便指揮大軍衝向敵陣,直殺得羅卜藏丹津兵馬暈頭轉向,丟盔卸甲。年羹堯在城樓上見嶽鍾琪率部殺到,便急命城中清軍傾數殺出,將羅卜藏丹津人馬團團圍住,又是一陣兇猛衝殺。不到兩個時辰,清軍大勝,藏軍萬餘人馬全軍戰死或投降。羅卜藏丹津僅率百十騎敗逃。 [56] 
儘管西征以來取得了不小的戰績,但是羅卜藏丹津及其主力還駐守額穆納布隆吉爾,另有阿爾布坦温布、吹拉木克諾木齊等大首領屯守在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的各關隘要寨,總兵力不下十萬。年羹堯命令岳鍾琪統步騎一萬七千人,操練備戰,明年四月青草發芽時出征,與羅卜藏丹津主力決一勝負。嶽鍾琪認為,待來年開春進兵很為不妥,應當抓住戰機,乘勝進兵。年羹堯將這一計策上疏朝廷。雍正帝非常欣賞嶽鍾琪的作戰方案,便下旨年羹堯按嶽鍾琪的計策行事。 [56] 
不久後,嶽鍾琪率精兵五千,良馬一萬,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向羅卜藏丹津駐地額穆納布隆吉爾進發。清軍拍馬衝向氈包,砍毀營帳,驅散馬匹,圍殲藏兵,不多一會便大獲全勝,僥倖活下來的藏軍四散逃命。嶽鍾琪命令部隊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趕往伊克喀爾吉。嶽鍾琪勒兵前進,迅速包圍了伊克喀爾吉寨堡,搶佔了周圍的山頭,鼓號振響,催馬衝向敵營。經過一番激戰,攻破敵寨,捕獲阿爾布坦温布和他的妻子長馬兒、青黃台吉兄弟兩人,吉吉扎布台吉等。嶽鍾琪指揮清兵乘勝出擊,又接連攻下噶斯、次布爾哈兩處敵營。清軍趕到哈達河畔,清軍飛馬突襲,殲滅了南岸藏軍。嶽鍾琪見河水並不太深,便命人馬囚渡哈達河,經過半日激戰,殲敵千餘,拿下北岸。吹喇克諾木齊攜其妻奔吉卜、其弟端多木札什、台吉札布什端多布等五十多名大小頭領及餘敵向西倉皇逃竄。羅卜藏丹津率額爾德尼、藏巴札布、格爾格竹囊、額爾克代慶、庫勒等五位大台吉,攜眾數萬人逃往烏蘭木呼兒,距此地一百五六十里。嶽鍾琪命令部隊待夜幕降臨,直撲烏蘭木呼兒。次日黎明,清軍抵烏蘭木呼兒,圍殲擊潰叛軍主力,活捉了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屯、妹妹阿寶等叛軍酋領眷屬和其它台吉。羅卜藏丹津改妝逃走。 [56] 
雍正帝賜嶽鍾琪御製五言律詩二首 雍正帝賜嶽鍾琪御製五言律詩二首 [36]
嶽鍾琪“出師十五日,斬八萬餘級”,以五千精兵大破羅卜藏丹津所部叛軍十餘萬,成功收復被叛軍佔領的青海地區,雍正帝大喜,封賜此戰的頭號功臣嶽鍾琪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雍正還覺未盡興意,破例給予了特殊賞賜和嘉贊,賜“四團龍褂、五爪龍袍”。嶽鍾琪在得到授其三等公等榮譽的上諭後,於四月十五日奏上恭謝皇恩的奏摺。雍正帝在其奏摺上硃筆批示:“卿智勇兼濟,忠勤懋著。前者主奏青海之功,克壯國威,榮膺殊典,昭示允宜,茲值炎無,復有靖番之行,念爾孔勞,實用弗安,想自能膚功早奏,慰朕遠懷也。”雍正帝還御筆題寫五言律詩二首,又拿過金扇一柄,再題七言律詩一首,並黃帶一副。 [49]  [56]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嶽鍾琪率部剿滅羅卜藏丹津之後,留守西寧,處理軍務。此時,一些地方仍被曾經隨從羅布藏丹津作亂的番人佔據,繼續襲擾城堡村屯,搶掠兵民財物,尤以甘肅莊浪衞(今甘肅蘭州永登一帶)的謝勒蘇番子為害更大。 [49]  朝廷命嶽鍾琪統兵三萬,兵分十路,出青海,翻祁連,向甘肅莊浪進發。 [3] 
嶽鍾琪留五千兵力據東山要衝,自己親率五千兵士馳回石堡城,合原一萬主力突然包圍了謝爾蘇噶住的老巢。嶽鍾琪挑軍中善攀能跑者二十名,乘夜色悄悄登上山頂,再腰繫牛皮繩索順山墮下,懸落於石堡城內。叛軍以為石堡城據險可守,官軍一時三刻不易攻破,何況有消息證明清兵在黃羊川一帶。所以,城內毫無應戰準備。當哨兵發現清兵從天而降,倉慌間不知所措,抱頭鼠竄,拼命呼喊。官兵則裏應外合,衝進石堡城,奮力拼殺,不肖兩個時辰,殲敵三千餘,拿下石堡城。但“莊浪王”謝爾蘇噶住在逃。嶽鍾琪給被俘的阿屋側零等叛軍頭領供以酒飯,好言撫慰,勸其為官兵做嚮導,分頭引領官兵繼續搜剿,結果又捕獲三千餘人。所剩黨餘見清兵大軍壓境,勢如破竹,謝爾蘇噶住不知去向,羣龍無首,大勢已去,只好向清軍乞降。嶽鍾琪答應了叛軍的乞降,收繳了全部軍火兵器,把那些繳獲的牛羊駝馬、糧草種子全部發給牧民,勸導他們專心耕牧,不要再聚眾滋事。對抓獲的絡力旦達兒等十六位小部落的上層人士,責成莊浪衞同知王廷松妥為安置。一切處理停當,嶽鍾琪這才凱奏朝廷,並建議改莊浪衞平番縣。雍正帝下旨,再授嶽鍾琪兼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 [4] 

嶽鍾琪招忌被貶

  • 屢遭構陷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命嶽鍾琪兼甘肅巡撫。四月,年羹堯被解除兵權,後因九十二款大罪被賜死天牢。而嶽鍾琪也上繳奮威將軍印綬,在年羹堯離職後署任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55]  後實授川陝總督。 [57]  此時,嶽鍾琪官至總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 [5] 
雍正五年(1727年),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散播謠言,稱其將以川陝兵造反。嶽鍾琪奏陳此事。雍正帝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鞫此案,對嶽鍾琪極盡安撫之意。最後查出是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所為,於是將其論斬。 [5]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靖州秀才曾靜派門人張熙致信嶽鍾琪,一面對雍正帝極盡責罵之詞,一面以岳飛抗金的事蹟激勵嶽鍾琪,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人,為宋、明二朝復仇。嶽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抓捕二人,引發呂留良案。事後雍正帝褒獎嶽鍾琪忠心,並由于軍事需要,仍舊對他委以重任。同年,道士李不器再度謠傳嶽鍾琪密謀反叛。 [26]  這些謠言極為荒誕,如雍正帝曾説:“數年以來,在朕前讒譖嶽鍾琪者甚多,不但謗書一篋,甚至有謂鍾琪系岳飛之後,意欲修宋金之報復者。”連他都感到“其荒唐悖謬,至於此極”。 [5]  [28]  經嶽鍾琪極力辯白,這些誣告都得到澄清,但對其後來的仕途仍有一定的影響。
  • 再度西征
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科爾沁喀爾喀草原傳來請兵急奏。雍正帝命黑龍江將軍內大臣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統領滿、蒙旗兵組成北路大軍;授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統領川陝甘漢兵組成西路大軍。六月,朝廷派吏部侍郎查郎阿刑部侍郎常齎,帶着寧遠大將軍印信和雍正帝特授的兵、吏兩部黃帶等御用之物赴陝西,在西安東郊築台,隆重拜授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 [6]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嶽鍾琪檄令西路大軍各部,分由陝西、四川、甘肅三地出發,取道河西,在巴里坤集結。臨行前,雍正帝特旨嶽鍾琪長子嶽濬(時任山東巡撫)專程從濟南趕往陝西,代表自己送嶽鍾琪出征。
西路十六萬大軍全部集結於巴里坤。遠在準噶爾的噶爾丹策零早已得到了朝廷大舉進兵征討的消息。狡猾的噶爾丹策零一邊調兵遣將,集結人馬,準備迎戰,一邊差使進京,稱願意交出朝廷欽犯羅卜藏丹津,請罷兵議和。雍正皇帝見噶爾丹策零派使議和,便下詔命西北兩路大軍暫緩進兵,並召兩路大軍主帥進京商議軍務。噶爾丹策零得到清軍西、北兩路主帥離營返京的消息後,大喜過望,即派出二萬人馬突襲清軍西路科舍圖卡倫馬廠大營,科舍圖馬廠大營原是官兵的軍馬場,是西路清軍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軍需倉庫。這裏積存有大批駝馬、糧草、輜重。噶爾丹策零的人馬攻來時,清兵早無防範,被劫走大批駝馬、輜重,焚燒糧草。清軍奮起追擊,與敵拼死激戰七晝夜,終將叛軍擊潰,奪回部分被劫駝馬、輜重,但官兵的損失相當慘重。正當馬廠大營激戰之時,護理大將軍印的紀成斌閉城不出,及至清軍擊潰來敵後,又隱瞞損失,誇大戰果,向朝廷邀功。嶽鍾琪趕到前線帥營,已是第二年(1731年)的二月。他怒斥紀成斌,併發誓要與噶爾丹策零決一死戰。 [7] 
嶽鍾琪得到情報,説噶爾丹策零率兵十萬,準備攻打吐魯番,並説敵前頭部隊正向阿岔山運動。嶽鍾琪以為與噶爾丹策零決戰的時機到了,便命樊廷冶大雄、張元佐、馬會伯等將官率部速赴吐魯番一帶迎敵,自己親率中軍主力從巴爾庫爾移營穆壘,構築城寨,擺開了決戰的架式。但當樊廷等部趕到吐魯番時,並沒有等到噶爾丹策零的主力部隊,只與小股叛軍交鋒。噶爾丹策零意識到西路清兵乃為甘、川、青漢軍主力,武器精良,戰鬥力很強,不易對付,於是只留少數兵力在吐魯番一帶牽制清軍西路主力,而把準噶爾主力精鋭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及本部族近六萬人馬布置在北路清軍的必經之路——博克托克嶺和通呼爾哈諾爾一帶。五月,噶爾丹策零派手下台吉哈蘇爾海丹詐降於北路清軍大營,給傅爾丹提供假情報,一步步誘北路清軍主力近六萬人馬入博克托克嶺峽谷,遭噶爾丹策零重兵包圍伏擊。雙方激戰十數日,清軍以慘重代價衝出峽谷,且戰且退至和通呼爾哈諾爾,又被噶爾丹策零圍追堵截。戰鬥打得十分慘烈。清軍四位將軍臨俘自盡,一位副將軍、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戰中陣亡。戰後,北路清軍六萬僅剩下二千人馬,幾乎是全軍覆沒。 [8]  [68] 
在北路清軍與噶爾丹策零激戰之前,駐守在吐魯番的西路清軍難耐盆地的酷暑,加上糧草不濟,人馬飲水困難,軍心不穩,士氣低落。情急之下,嶽鍾琪派兵往吐魯番運送糧草給養,途中遭噶爾丹策零部搶劫,糧草駝馬盡失,損失嚴重。接着,吐魯番屢遭叛軍騷擾攻擊。紀成斌防守的瘦集、張元佐駐防的無剋剋嶺,接連遭叛軍攻破,駝馬糧草被搶劫一空。奏報到京,雍正帝很是不快。他翻出嶽鍾琪關於新疆戰況和作戰方案的奏摺披閲,越看越惱,提起硃筆批諭:“嶽鍾琪所奏,朕詳加披閲,竟無一可採。嶽鍾琪以輕言長驅直入説,又為賊夷盜駝馬,既恥且憤。”並下旨將紀成斌斬首示軍,張元佐降職留用。 [8]  [68] 
當北路清軍與噶爾丹策零激戰於和通呼爾哈諾爾的時候,嶽鍾琪施以“圍魏救趙”之計,率西路主力迅速越穆壘過阿察,兵抵額爾穆克河,分三路向烏魯木齊城下進攻,目的是分散噶爾丹策零主力,減輕北路清軍的重壓。沿途將士用命,奮勇作戰,攻取敵寨多處,殲敵甚眾。當大軍攻進烏魯木齊時,守城叛軍聞風逃遁,西路清軍佔領新疆首府。雍正帝下諭表揚嶽鍾琪“此次領兵襲擊賊眾,進退遲速,俱合時宜。” [8] 
  • 奪官拘禁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噶爾丹策零七千人馬偷襲哈密。嶽鍾琪遣總兵曹讓等將士在二堡擊敵,又派副將軍石雲倬等將官趕赴南山口、梯子泉一帶設伏,斷敵退路。準噶爾部七千人馬攻打哈密時專事焚燒糧草,搶奪駝馬輜重,雖被曹讓部擊退,但也造成重大損失。派往斷敵退路的石雲倬竟遲一日發兵,當該部到達指定位置時,準噶爾軍已離開設伏地點,準噶爾軍休息時的點火灰燼還有餘熱。但石雲倬沒有揮師追擊,致使叛軍劫持大量物資安然撤退。雍正帝降旨,治石雲倬、曹讓斬首示軍,嚴責嶽鍾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 [9] 
嶽鍾琪接連受雍正帝的嚴責,顯然已經失寵。軍機大臣鄂爾泰乘機奏本,極力彈劾嶽鍾琪。雍正批准了鄂爾泰的彈劾,下諭“交部議決”。結果削去了嶽鍾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銜,降為三等侯,仍護大將軍印。時隔不久,雍正帝又下旨詔嶽鍾琪離疆返京“商辦軍務”,由副將軍張廣泗護寧遠大將軍印。十月,嶽鍾琪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風塵趕到京城,張廣泗彈劾他的奏摺也隨之到了雍正帝的龍案。在張廣泗和鄂爾泰合力彈劾下,當月雍正就下詔將嶽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 嶽鍾琪被捕入獄以後,在等候兵部的判決,一直等了整整兩年,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決才下來,判決居然是“斬決”。雍正帝接到兵部議奏摺子,左右權衡,最後,念及其當年進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斬決”為“斬監候”,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19] 

嶽鍾琪應召復出

乾隆二年(1737年),五十一歲的嶽鍾琪在經歷了五年的監禁後被貶為庶人,特赦回故里,在成都百花潭結廬村居,賦閒鄉野。在百花潭居住期間,他又在彭山縣境內的金崗山父母墓地附近築房居住了很長時間。 [11]  [52]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由於大金川叛亂而清廷出兵多時未果,乾隆帝想到嶽鍾琪,決意重召,先授予他總兵之銜,後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花翎,其時嶽鍾琪已屆六十二歲。 [11] 
嶽鍾琪來到金川軍營,川陝總督張廣泗即命嶽鍾琪領四路官兵,駐紮黨壩。嶽鍾琪抵達前沿軍營,登上山樑觀察地形,只見這黨壩三面環敵,而敵寨處處明碉暗堡,所據地勢十分險要,碉寨之間又成犄角之勢,相互照應,進可攻,退可守。而黨壩清營,簡直就是叛軍桌上的烤肉。嶽鍾琪經過反覆思考,向張廣泗提出“從黨壩就近直接攻打康八達,先拿下勒烏圍門户,直逼叛軍老巢”的計謀。張廣泗反而命令岳鍾琪到百餘里外去攻打無關緊要的昔嶺、卡撒兩寨。嶽鍾琪反對,幸好監軍訥親也贊稱嶽鍾琪的意見。張廣泗從此按兵不動。對於張廣泗捨近求遠,避重就輕的戰術,嶽鍾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他在軍中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自張廣泗的兩位幕客王秋(張廣泗舊友,雲南昆明人)、良爾吉(當地土官)是莎羅奔派來的奸細,所以兩年來清軍的行動莎羅奔都早已知道,得以預先準備。嶽鍾琪急將此事密奏乾隆。乾隆帝覽奏後大怒,將張廣泗逮入京候審,改由嶽鍾琪接管金川軍事。 [11] 
嶽鍾琪執掌軍權後,立即處死奸細,迅速組織征剿。秘密調集人馬三萬五千,留三千兵力守護糧草輜重,三千兵力分佈於黨壩、瀘河一線,以一萬兵馬暗出黨壩,偷渡瀘河,水陸並進,突然襲取敵寨跟雜;再以一萬人馬自甲索進馬牙岡、乃當兩地,與出黨壩的一萬人馬形成東西兩翼並進之勢,包圍了馬牙岡、乃當兩敵寨。經過一番激戰,攻克敵大小碉卡四十七處,繳獲糧谷十二倉,收復田畝一千四百餘段,焚燬敵寨數十座,斬獲土兵無算。清軍旗開得勝,士氣大振。嶽鍾琪乘勢攻擊最頑固的堡壘康八達。他派兵在康八達敵碉寨不遠處運土夯堡,並派出數隊官兵用口袋裝土,假裝押運糧草。造成清軍久圍康八達,並且有大量存糧的假象。每天入夜,清軍大隊人馬各持火藥噴筒,鳥槍弓箭,埋伏在土堡四周,單等敵兵出寨搶糧。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康八達守敵果然出寨,大隊人馬直撲清軍糧草輜重。待敵人全部進入埋擊圈後,清軍伏兵四起,敵兵紛紛中彈落馬。僥倖逃出的拼命往往碉寨裏跑,斜刺裏又有一隊清兵殺出,直衝寨門,與敵兵攪和着一起進了康八達寨內,很快控制了寨門,攻佔了制高點,後續人馬掩殺入寨。康八達攻下來了,莎羅奔的老巢勒烏圍已是一座孤城。新紮下的清軍大營與勒烏圍隔瀘河相望。 [11] 
莎羅奔與嶽鍾琪早有交往。在嶽鍾琪輔佐年羹堯安定西藏時,莎羅奔帶領本族士兵隨嶽鍾琪作戰。再有就是嶽鍾琪調停雜谷、金川、美同、沃日、龍堡部落間的內亂。嶽鍾琪秉公而斷,把他們失去的土地山寨調回了他們。所以族人對嶽鍾琪敬佩有加。因此,當莎羅奔聽聞清軍統帥是嶽鍾琪時,便決定請求罷兵歸順朝廷。嶽鍾琪向經略大學士富察·傅恆提出要親自過河到勒烏圍,以查探莎羅奔的實虛。眾將都勸他多帶些人馬,嶽鍾琪卻説:如果此去多帶人馬會引起莎羅奔的懷疑,不利招降。次日,嶽鍾琪只帶隨從十三騎,渡過瀘河進入勒烏圍。據説眾土司之前認為嶽鍾琪早已逝世,故而無所畏忌。等嶽鍾琪進入城寨,眾人穿甲伏在道旁,嶽鍾琪看着莎羅奔,掀髯笑道:“你們還認得我嗎?”眾人驚呼:“真是嶽公啊!”紛紛圍繞着他下拜,爭先請其入帳。莎羅奔親自奉茶湯獻給嶽鍾琪,嶽鍾琪一碗飲罷,又要了一碗,然後宣佈“天子威德,許以不死”。莎羅奔等心悦誠服,“頂經立誓”。 [24]  次日,莎羅奔、郎卡及眾土司隨嶽鍾琪渡河來到清軍大營,正式舉行了歸順儀式。大金川之亂就此平息。 [18] 
金川戰爭結束前,乾隆帝本想安排嶽鍾琪統率駐紮在黨壩的部隊四五千人轉移至打箭爐防守,馬良柱率兩三千兵馬駐紮小金川防守,但因戰爭以較為平和的方式結束,他便取消了駐軍打箭爐和小金川的計劃。於是,嶽鍾琪與策楞處理完善後事宜,一起率部返回成都駐紮休整。 [64] 
隨後,乾隆帝降旨褒獎嶽鍾琪,加授其為太子少保,恢復三等公的爵位,並賜爵號“威信”。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乾隆帝召嶽鍾琪進京陛見。十月,嶽鍾琪抵達京師,乾隆帝賜予他“紫禁城內騎馬”的榮譽。嶽鍾琪豐富的行軍經驗、淵博的軍事理論和注重實用的治軍思想,令乾隆帝耳目一新。他一連數日召嶽鍾琪到頤和園,或面商國是,或談古論今,或詢問西藏、青海等地的勝蹟以及邊地的情形,嶽鍾琪總能“奏對稱旨”。乾隆帝很滿意,對身邊的侍臣説:“此三朝老臣也!”並命貼身西洋畫師為嶽鍾琪“畫像於南書房”。乾隆帝又將嶽鍾琪的兒子嶽沺、嶽淓擢升為御前藍翎侍衞,免除嶽鍾琪因西征獲罪而被追賠的七十五萬四千六百餘兩白銀;還寫詩相賜、御書“壯猷茂績”匾額。不久後,嶽鍾琪回到鎮所。 [18]  [52]  [64] 

嶽鍾琪保障西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底,因新任西藏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札勒達賴喇嘛不和,對清廷多有不臣表現,乾隆帝為預作打算,密諭策楞、嶽鍾琪預先率兵兩、三千進駐打箭爐,隨時準備入藏。次年(1750年),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殺死已在事實上叛亂的珠爾默特那木札勒,隨後又被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黨羽殺害。於是,時年已經六十四歲的嶽鍾琪奉命再出康定,駐軍打箭爐(今四川康定),由策楞率八百人進藏進行善後事宜。不久後,叛亂平息。 [12]  由於嶽鍾琪“急公宣力,甚屬可嘉”,乾隆赦免因罪被革職交刑部治罪的嶽鍾琪之子嶽濬。 [64] 
乾隆十七年(1752年),雜谷土司蒼旺舉兵反叛。罹患足疾的嶽鍾琪擔心番勢擴大,抱病領兵突襲,並用計迅速平亂,將雜谷土司一部分地區改土歸流,設理番直隸廳(今四川理縣),另一部分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分為黨壩、松崗等土司。這項工作經四川總督黃廷桂的努力,終於完成。此後,嶽鍾琪病益加重。 [13]  [52] 

嶽鍾琪病逝資州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慶人陳琨組織會黨聚眾叛亂。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嶽鍾琪帶病出徵,在大巴山擊敗叛軍,擒獲陳琨等。回師途中,他的病勢愈加沉重,最終於同年三月初十(1754年4月2日)在資州(今四川資陽)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乾隆驚聞悲訊,稱讚嶽鍾琪“宣力有年,勞績懋著,茲以督緝匪犯,力疾親往,奮勉可嘉”,對他“患病溘逝,深為悼惜”,並下旨將嶽濬身前在巡撫任內應追賠的四千九百餘兩欠銀免予追繳,已作價抵交的家產悉數退還;又令賜祭葬,賜諡號“襄勤”。第二年(1755年),乾隆帝允許嶽鍾琪幼子嶽瀞世襲一等輕車都尉 [13]  [64]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朝廷將嶽鍾琪的牌位遷入賢良祠奉祀。 [64] 

嶽鍾琪主要影響

嶽鍾琪軍事

嶽鍾琪深沉剛毅而多智謀,對士卒很嚴厲,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卒都願為他效死力。 [14]  他戎馬一生,主要的軍事活動有:
  • 逐準安藏: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率兵招撫川西理塘巴塘番部,為清廷用兵西藏打通道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為定西將軍噶爾弼前鋒,渡過金沙江,大敗準噶爾軍,直抵拉薩,大策凌敦布多敗走,西藏遂平。雍正七年(1729年),為寧遠大將軍,屯巴里坤(今新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自西路出兵準噶爾。兩年後移駐吐魯番,進攻準噶爾,取得大勝。後相繼平定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與雜谷土司蒼旺叛亂;
  • 平青海叛:康熙六十年(1721年),率雜谷土司兵討伐郭羅克部,克捷而還。雍正元年(1723年),參贊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軍務,進剿青海和碩特蒙古羅布藏丹津叛亂。青海平定後,又征討甘肅莊浪(今甘肅永登)北部之土番謝爾蘇部;
  • 討大金川: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大金川兵事吃緊,復以提督銜統領軍務,至次年平定大金川。 [34]  [37] 
在平定金川之後,嶽鍾琪奉詔整頓川軍。他在四川全省共裁汰衰老弱士兵三千六百餘名。為了提振軍威,強健士卒,嶽鍾琪加強了對軍隊的操演,他將演武場由華陽縣東關移至城中東北教場。此外,嶽鍾琪撰寫《行圍訓練疏》,希望通過圍獵這種形式,既鍛鍊將士的軍事技能,又提高部隊之間的協作能力。他的這篇《行圍訓練疏》後來被選入道光時期編成的《皇朝經世文編》,對後世有所裨益。 [64] 

嶽鍾琪政治

雍正三年( 1725年),為發展經濟,方便牧民,時兼甘肅巡撫、署川陝總督的嶽鍾琪奏請恢復河州、松潘互市;新開西寧塞外丹噶爾寺市場;為消除四川雜谷、金川、沃日諸土司爭界仇恨的根源,將年羹堯令金川割給沃日的美同等寨歸還金川,而以龍堡三歌地予沃日,使部落間得以和平相處;為便於就近治理,將距康定遠,不便遙控的昌都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充卓諸部,請宣諭由達賴喇嘛領轄;將四川巴塘隸屬的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劃給就近的雲南中甸等。他的奏請均予照準。 [15] 
四川烏蒙(今雲南永善縣)土司祿萬鍾在雲南東川叛亂,鎮雄(今屬雲南)土司隴慶侯及建昌(今四川西昌)屬冕山、涼山諸苗相助為亂。嶽鍾琪與雲貴總督鄂爾泰會師討伐。雍正五年(1727年)春,擒祿萬鍾,隴慶侯投降。烏蒙、鎮雄等土司完成改土歸流 [57]  [48] 
雍正六年(1728年),嶽鍾琪上書以建昌屬河西、寧番兩土司及阿都、阿史、紐結、歪溪諸地改土歸流,河東宣慰司以其地之半改隸流官,升建昌為府,領三縣。定新設府曰寧遠,縣曰西昌、冕寧、鹽源,又請改岷州兩土司歸流。請升四川達州,陝西秦、階二縣為直隸州。雍正七年(1729年),又請升甘肅肅州為直隸州,陝西子午谷隘口增防守官兵,理塘、巴塘諸地,置宣撫、安撫諸司至千百户,視流官例題補。雷波(今四川雷波縣)土司為亂,遣兵討平之。 [57] 
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開始,嶽鍾琪受命治理四川“嘓嚕子”之害。他吸取前人經驗,強化了解決問題的針對性:一是為進出川省的朝天汛、保寧府順慶府以及蓬州等四處沿嘉陵江塘站各專門製造了一艘塘船,配備了“號旗號籌”,加強了巡查的力量,使過去無法開展的水路稽查變成了現實。二是在對投案自首的嘓嚕流寇造冊登記備案的基礎上,又“專派佐雜協同將備(副將、守備)于山村闢處輪流密察,半月一報”。三是“量其才技”,進行相應處理,對那些素來有名的嘓嚕子,“分別飭令入伍充壯管束”。四是對一些罪大惡極、難以教化的頑徒“用重枷長枷號”,相當於判了無期徒刑。經過他這番治理後的十餘年間,四川“嘓嚕斂跡,地方安靜”。 [64] 

嶽鍾琪藝術

嶽鍾琪書跡
嶽鍾琪書跡(2張)
嶽鍾琪在作戰之外,雅好作詩 [30]  。其傳世詩有一百餘首,體裁廣泛,“時而悲歌慷慨,如聞金戈鐵馬之聲,時而對景流連,宛同香草美人之葉”。其邊塞征戰之詩,追步唐邊塞詩。清人方浚師稱其詩“美不勝收”。 [27]  還曾有手書詩草,清人袁枚稱其“書亦遒古” [35]  ,吳慶坻稱“字頗雄健” [30] 
書跡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65] 

嶽鍾琪歷史評價

雍正帝三次賜詩給嶽鍾琪,並在貶斥其之前對他多有稱讚:
  • 朕原許你國家樑棟,不世出之名將。朕實愧尚未酬爾之勤勞也。……朕生平,不負人三字,信得及的。但年羹堯與你,朕實不知如何待你們,方與良心無愧也。 [49] 
  • 岷峨稱重鎮,專閫賴干城。 舊著寧邊略,新聞奏凱聲。風霆嚴步伐,雲日耀麾旌。 三捷成功速,歡騰細柳營。一掃攙槍淨,師旋蜀道中。 錦成休戰馬,玉寒集飛鴻。智勇原無敵,忠誠實可風。 丹書褒偉績,還與錫彤弓。 [49] 
  • 星馳露布自遙荒,青海西頭武烈揚。 帷幄由來操勝算,風煙早已靖殊方。遠宜王化金湯固,丕振軍威壁壘張。 風送鐃歌聲載路,鼎鍾應勒姓名香。 [49] 
又在“盧宗漢案”“李不器案”中為其辯護,稱“嶽鍾琪懋著功勳,川陝兵淳良忠厚,其尊君親上,眾所共知共聞” [28]  ,“嶽鍾琪身任封疆,實心辦事,公忠義勇,敬慎無私,精誠可貫金石,勳業著於旗常。朕素所深知篤信,朝野內外,無不共悉” [26] 
博爾濟吉特·班第:“現在軍營提鎮各員,均非其選。再四思維,惟有嶽鍾琪夙嫺軍旅,父子世為四川提督,久辦土番之事,向為番眾信服;即綠旗將弁。亦多伊舊屬。……若辦蜀番,實屬駕輕就熟。” [44] 
莎羅奔:“我曹仰嶽公如天人,乃傅公儼然踞其上,天朝大人誠不可測也!” [16] 
乾隆帝對嶽鍾琪頗為倚重,曾賜詩稱讚道:“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功成淮蔡無漸李,翼奮澠池不獨馮。早建奇勳能鼓勇,重頒上爵特褒忠。西南保障資猷略,前席敷陳每日中。” [21]  嶽鍾琪死後,乾隆帝諭旨悼念:“嶽鍾琪宣力有年,勞績懋著。茲以督緝匪犯,力疾親往,奮勉可嘉。患病溘逝,深為悼惜。” [22]  在他後來的懷舊詩裏,又把嶽鍾琪列為五功臣之一,並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三朝師武臣,鍾琪為巨擘。車騎伐準夷,實其算之失。設誓誘張熙,忠誠天鑑赤。家居十餘年,命董金川役。單騎入賊砦,大義示順逆。勇而且有謀,羣番讋辟易。受降遂凱旋,實亦資宣力。所見綠營多,鮮或踵其跡。卓有古將風,書勳太常冊。 [20] 
趙慎畛《榆巢雜識》:“我朝漢提、鎮中,有功可錄者不乏人,而宣力三朝,名震諸番者,無出嶽鍾琪右。” [17] 
龔自珍:“本朝既百八十有六載,漢人籍而身膺世爵者,公則有黃芳度、嶽鍾琪;侯則有張勇施琅;伯則有文臣張廷玉,武臣孫思克王進寶趙良棟;皆有功德,皆以爵終於其位。” [45] 
吳慶坻《蕉廊脞錄》:“嶽襄勤鍾琪公,武功彪炳,為國朝名將,顧好為詩。” [30] 
佚名鹹同將相瑣聞》:“乾隆嘉慶間,防畛猶嚴,如嶽襄勤公之服金川,二楊侯之平教匪,雖倚任專且久,而受上賞為元勳者,必以旗籍當之,斯制所由來舊矣。” [25] 
  • 鍾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嚴,而與同甘苦,人樂為用。世宗屢獎其忠誠,遂命專征。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鍾琪一人而已。 [16] 
  • 世傳鍾琪長身赬面,隆準而駢脅。臨陣挾二銅鎚,重百餘斤,指麾嚴肅不可犯。軍西陲久,番部皆讋其名。其受莎羅奔降也,傅恆升幄坐,鍾琪戎服佩刀侍。……鍾琪忠而毅,策稜忠而勇,班諸衞、霍、郭、李之倫,毋謂古今人不相及也。 [16] 
周遠廉:“我認為,嶽鍾琪是‘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的典範,是為國家的統一、鞏固和擴大及近代中國版圖的奠定建立了不朽功勳的傑出將帥,是政績卓著的川陝總督。” [51] 

嶽鍾琪軼事典故

嶽鍾琪形貌魁偉

嶽鍾琪身材高大偉岸,相貌奇偉,“世傳鍾琪長身赬面隆準駢脅 [16] 袁枚《嶽威信公本傳》則更具體地記載其“長七尺二寸,目炯炯四射,食前方丈,膳飲兼人”。清代裁衣尺一尺為35.5釐米、量地尺一尺為34.5釐米、營造尺一尺為32釐米。即使按最小的營造尺計算,嶽鍾琪的身高也達到了2.3米。 [46]  嶽鍾琪本人也曾作《述懷古詩》,回憶其青少年時期所為:
憶昔少年日,所食盡膏粱。
肉必啖大哉,酒必飲巨觴。
手能格猛獸,足可逐奔狼。
無志事毛錐,請纓誓戎行。
喜馳花叱駁,愛射野黃羊。 [47] 
嶽鍾琪不僅身材高大、樣貌不凡,且不苟言笑,表情沉毅嚴肅,聲若洪鐘(“發若雷霆之疾”)。這樣的相貌,作為武將統帥,自有一番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因此他曾被“番僧號活佛者”以“前身韋陀”相譽。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嶽鍾琪像,亦可證其身材高大壯碩。 [46] 
關於嶽鍾琪使用的兵器,各書明確載為“所用二銅錘,重百餘斤”。“百餘斤”或有誇張的成分,但以其兩米左右的身高,“膳飲兼人”、能格猛獸的表現來考慮,那麼兩個銅錘雖不至百餘斤,亦應不輕也。 [46] 

嶽鍾琪將計就計

據《梵天廬叢錄》記述,嶽鍾琪徵青海時,率軍至哈達河,追擊羅卜藏丹津軍長達一晝夜,已是人馬疲渴,又遭遇塞外嚴寒的氣候。面對這種困境,嶽鍾琪向上天禱告,忽然間“湧泉成溪”,人馬得以暢飲,繼續入崇山追擊羅卜藏丹津。羅卜藏丹津在哈達河未提前防備,等到清軍追來後無計可施,只得把平日裏圈養的野騾尾部點燃,驅逐其直奔清軍大營。清軍各部見後大為驚恐,嶽鍾琪卻説:“這是使用火牛陣的老辦法罷了,可一不可再。”於是命士卒手持長矛,向前刺擊;又命強弩手一百餘人,盡力射擊。野騾被擊傷後,紛紛轉頭奔走,反倒沖垮了羅卜藏丹津的部隊。清軍趁勢進攻,殲滅叛軍。又行至崇山時,見到野獸羣奔,嶽鍾琪判斷:“前方有放哨的叛軍在蓐食。”於是麾兵急行軍,果然擒獲叛軍一百餘人。自此之後,困入深山的羅卜藏丹津與外界音訊隔絕,只得束手就擒。 [50] 

嶽鍾琪伉儷情深

嶽鍾琪的妻子嶽高氏是成都府華陽縣人,嫺熟弓馬,明悉軍事,佐理內政,井井有條。嶽鍾琪每出征戰,署中內外,莫不肅然。待人以寬,人鹹敬服。尤工吟詠,著有《高夫人集》四卷。李調元《蜀雅》、孫桐生國朝全蜀詩鈔》、徐世昌晚晴詩匯》錄有其詩。高氏與嶽鍾琪伉儷情深,她去世後,嶽鍾琪哭之以詩云:“五載西曹我困危,長安寄食賴謀為。全家幸得歸田裏,相守反成永別離。一字如金愛惜之,卻因相敬故如斯。從今永擱閨中筆,自此無人解和詩。鬢增白髮面增癯,行亦無雙坐亦孤。仍向合歡牀上卧,入簾涼月照鰥夫。” [63] 

嶽鍾琪未入旗籍

嶽鍾琪在雍正朝居京師時,與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結交。一天,嶽鍾琪在和胤祥的談話中提到自己受多人忌恨,擔憂難以自保。胤祥聽後,將此言記在心中。一次,胤祥在雍正帝面前奏對完畢後,提到了嶽鍾琪的憂慮。雍正帝提出瞭解決方法:“既然如此,可以讓他改入旗籍,應該就沒有敢攻擊他的了。但你要私下和他商量這件事,別説是朕的意思。”胤祥後來再見嶽鍾琪,與他交談許久,但直到離開都未再提及此事。雍正帝知道後,很是好奇,詢問胤祥為何不説,胤祥回答:“我看嶽鍾琪的意思,好像不是很願意入旗籍。”雍正帝説:“如果是這樣,那你也不必再提了。”上述這些事,嶽鍾琪從頭到尾都不甚清楚。 [29] 

嶽鍾琪姜園閒居

嶽鍾琪在乾隆初年被釋放後,在成都郊外百花潭浣花溪畔結廬居住,取名“姜園”。平日裏一身布衣木履,粗茶淡飯,閉門種菜,“有遺榮之志”。 [31]  正如他在《感懷》詩中感嘆的:“長短夢還憑蝶意,陰晴天欲任鳩呼。” [23] 
這一時期,嶽鍾琪對佛家教義也漸漸青睞,常常入寺拜佛聽法。一天,嶽鍾琪回到金堂縣老家,在城南十五里的龍尾寺拜佛,盤桓晚了,便留宿寺中,於是寫下了《夜宿龍尾寺》 [10] 
等到嶽鍾琪再被起復,再立大功之後,凱旋時途經邯鄲,一時有感,在牆壁上題寫道:“只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 [24] 

嶽鍾琪兩代四提督

臨洮-永泰岳氏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史上出現了“兩代父子四提督”,分別為嶽升龍、嶽鍾琪父子和嶽超龍嶽鍾璜父子。 [62] 

嶽鍾琪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及生卒年
簡介
先祖
岳飛(1103-1142)
南宋抗金名將。追封鄂王,諡號“忠武”。
高祖父
嶽仲武
被認為是“永泰岳氏”的初祖。
曾祖父
嶽文魁
字兆元。
祖父
字定寰。清初官至大同總兵、左都督。
父親
嶽升龍(?-1712)
康熙朝官至四川提督。雍正四年(1726年),追諡“敏肅”。
生母
王氏
——
叔父
嶽超龍(?-1732)
雍正朝官至湖廣提督。
妻子
嶽高氏
成都府華陽縣人,封一品夫人
弟弟
嶽鍾璜(?-1767)
繼嶽鍾琪任四川提督。死後諡號“莊恪”。
兒子
曾任廣東巡撫,後官至通政使參議。
嶽沺
曾被授為侍衞。
嶽淓
曾被授為侍衞。
嶽瀞
嶽鍾琪死後獲准世襲一等輕車都尉。
表格參考資料 [16]  [20]  [62] 

嶽鍾琪主要作品

嶽鍾琪的遺著有《姜園集》《蛩吟集》《復榮上下二集》及《容齋詩集》等。 [27] 

嶽鍾琪人物爭議

史籍中關於嶽鍾琪祖籍的考辨眾説紛紜,據今人整理,至少有四種説法:
  1. 以清人許容甘肅通志》、蕭奭《永憲錄》、趙慎畛榆巢雜識》以及《清國史》、《清史稿》、《創修紅水縣誌》、張維《甘肅人物誌》等為代表的陝西臨洮人説 [41] 
  2. 袁枚《嶽威信公本傳》、嶽炯《嶽襄勤公行略》及《皋蘭縣誌》為代表的蘭州人説 [41] 
  3. 以嶽澍《重訂嶽容齋詩集序》、張昭美《五涼考治六德集》為代表的莊浪人説 [41] 
  4. 嶽鍾琪家譜記載及當代甘肅景泰縣學者提出的永泰人説 [41] 
此外還有四川成都人説,但四川屬嶽升龍病休後的入籍之地,這點史書已經明確記錄,故不存在是否為祖籍的爭論。 [67] 
根據實地考察與文獻整理研究,現代研究者武沐、郭翔認為:“不論是嶽升龍還是嶽鍾琪,均視永泰為故鄉……所謂嶽鍾琪祖籍為蘭州或莊浪説,不管哪一類,其實最終都歸結到臨洮一永泰説這一脈絡上來。” [41] 

嶽鍾琪後世紀念

嶽鍾琪嶽公台

嶽公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南部。為巴里坤山北坡向北延伸出的一座山峯,海拔2325米。雍正年間,嶽鍾琪在平定準噶爾部之亂時曾兩駐軍于山麓的山神廟一帶。為紀念其功績,取名嶽公台。道光年間被列為“八景”之一。 [39]  巴里坤“蒲類大觀園”中還塑有嶽鍾琪雕像。

嶽鍾琪嶽府街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嶽府街,就是因嶽鍾琪府邸曾在此而得名。 [60] 

嶽鍾琪墓園

寧遠路文化牆關於嶽鍾琪抗擊外侵的文化壁畫 寧遠路文化牆關於嶽鍾琪抗擊外侵的文化壁畫
嶽鍾琪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三學山西北棲賢鄉嶽公村。清代名叫綠繞山莊,為嶽鍾琪的別墅。莊後松秀山俗名嶽公山,即為墓園。 [40] 
墓坐北向南,前後原均為巨松林。墓前原有墓道,長約百米,石板鋪地,設置翁仲及石馬。墓為土冢,高約6米,條石圍砌。墓前有祭壇,兩側有大理石制御碑兩通。用滿漢文合刻乾隆帝“賜諡三等威信公四川提督嶽鍾琪制文”和“諭祭四川提督威信公嶽鍾琪制文”。碑用贔屓馱承。兩側各有石質華表1根,有飛龍抱柱圖案。1964年,該地建知識青年農場時墓遭破壞。目前已圮頹過半,御碑、圍墓條石、墓道、翁仲、石馬等均被毀,墓前僅餘1件高35釐米華表殘石。墓西其祖母墓冢比較完好,墓前石碑仍存。 [40] 
嶽鍾琪墓於1988年被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 [40] 

嶽鍾琪藝術形象

嶽鍾琪出場於晚清民初的小説《平金川 [58] 清朝秘史 [59]  中。

嶽鍾琪史料索引

碑傳集》卷116《四川提督威信公嶽公傳》
清史列傳》卷17《嶽鍾琪傳》 [53]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 [16]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嶽鍾琪,字東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龍,初入伍,授永泰營千總。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永泰營遊擊許忠臣受三桂劄。升龍使詣提督張勇告變,密結兵民,執忠臣殺之。十四年,從西寧總兵王進寶克蘭州,先登被創,遷莊浪守備;從克臨洮,平關隴,加都督僉事銜。累擢天津總兵。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升龍將三百騎護糧。上命升龍及馬進良、白斌,副將以次有違令退怯者,得斬之乃聞。昭莫多之捷,授拖沙喇哈番,擢四川提督。初,西藏營官入駐打箭爐,上使勘界。四川巡撫於養志言營官司貿易,不與地方事。居數年,營官喋吧昌側集烈發兵據瀘河東諸堡,升龍以五百人防化林營。養志反劾升龍擅發兵,升龍亦訐養志。上使勘讞,養志坐斬,升龍亦奪官。喋吧昌側集烈擊殺明正土司蛇蠟喳吧,傷官兵,提督唐希順討之,上命升龍從軍。事定,希順以病解任,仍授升龍提督。四十九年,乞休。升龍本貫甘肅臨洮,以母年逾九十,乞入籍四川,許之。逾二年,卒。雍正四年,追諡敏肅。
  • 2.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五十八年,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遣其將策凌敦多卜襲西藏,都統法喇督兵出打箭爐,撫定裏塘、巴塘。檄鍾琪前驅,至裏塘,第巴不受命,誅之。巴塘第巴懼,獻户籍。乍丫、察木多、察哇諸番目皆順命。五十九年,定西將軍噶爾弼師自拉里入,仍令鍾琪前驅。鍾琪次察木多,選軍中通西藏語者三十人,更衣間行至洛隆宗,斬準噶爾使人,番眾驚,請降。噶爾弼至軍,用鍾琪策,招西藏公佈,以二千人出降。鍾琪遂督兵渡江,直薄拉薩,大破西藏兵,擒喇嘛為內應者四百餘人。策凌敦多卜敗走,西藏平。六十年,師還,授左都督,擢四川提督,賜孔雀翎。命討郭羅克番部,鍾琪率師並督瓦斯、雜谷諸土司兵自松潘出邊。郭羅克番兵千餘出拒,鍾琪擊破之,取下郭羅克吉宜卡等二十一寨,殲其眾。乘夜督兵進至中郭羅克納務寨,番兵出拒,鍾琪奮擊,未終日,連克十九寨,斬三百餘級,獲其渠駿他爾唪索布六戈。復督兵進攻上郭羅克押六寨,番目旦增縛首惡假磕等二十二人以降。郭羅克三部悉定,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六十一年,討平羊峒番,於其地設南坪營。
  • 3.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雍正元年,師討青海,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請以鍾琪參贊軍事。鍾琪將六千人出歸德堡,撫定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諸番部。南川塞外郭密九部屢盜邊,而呈庫、活爾賈二部尤橫。鍾琪移師深入搗其巢,盡平之。二年,授奮威將軍,趣進兵。郭隆寺喇嘛應羅卜藏丹津為亂,鍾琪會諸軍合擊,殲其眾,毀寺,擒戮其渠達克瑪胡土克圖。羅卜藏丹津居額穆納布隆吉爾,其大酋阿爾布坦温布、吹拉克諾木齊分屯諸隘,鍾琪與諸將分道入。鍾琪及侍衞達鼐出南路,總兵武正安出北路,黃喜林、宋可進出中路,副將王嵩、紀成斌搜山。師進至哈喇烏蘇,方黎明,番眾未起,即縱擊,斬千餘人,番眾驚走,逐之,一晝夜至伊克喀爾吉,獲阿爾布坦温布。復進次席爾哈羅色,遣兵攻噶斯;復進次布爾哈屯,薄額穆納布隆吉爾,羅卜藏丹津西竄,鍾琪逐之,一晝夜馳三百里。其酋彭錯等來降,鍾琪令守備劉廷言監以前驅,鍾琪繼其後。其酋吹因來降,言羅卜藏丹津所在距師百五六十里。鍾琪令暫休,薄暮復進,黎明至其地。羅卜藏丹津之眾方散就水草,即縱擊,大破之,擒諸台吉,並羅卜藏丹津母阿爾泰哈屯及女弟阿寶,羅卜藏丹津易婦人服以遁。廷言等亦得吹拉克諾木齊等。鍾琪復進至桑駝海,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餘級。大酋助羅卜藏丹津為亂者皆就擒。青海平,上授鍾琪三等公,賜黃帶。
  • 4.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真尋真除川陝總督。疏言:“土司承襲,文武吏往往索費,封其印數年不與,致番目專恣仇殺。請定限半年,仍令應襲者先行署理。土司有外支循謹能治事者,許土官詳督撫給職銜,分轄其地,多三之一,少五之一,使勢相維、情相安。”入覲,加兵部尚書銜。疏言:“察木多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袞卓諸部,距打箭爐遠,不便遙制。請宣諭達賴喇嘛,令轄其地。中甸、裏塘、巴塘及得爾格特、瓦舒霍耳諸地,並歸內地土司。”又言:“巴塘隸四川,中甸隸雲南,而巴塘所屬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逼近中甸,總會於阿墩子,實中甸門户。請改隸雲南,與四川裏塘、打箭爐互為犄角。”下王大臣議,如所請。四年春,請選西安滿洲兵千人駐潼關。冬,請以陝、甘兩省丁銀攤入地畝徵收,自雍正五年始,著為定例。逾年,復疏言甘屬河東糧輕丁多,河西糧多丁少,請將二屬各自均派:河東丁隨糧辦,河西糧照丁攤。下部議行。四川烏蒙土知府祿萬鍾擾雲南東川,鎮雄土知府隴慶侯及建昌屬冕山、涼山諸苗助為亂。上命鍾琪與雲貴總督鄂爾泰會師討之。五年春,擒萬鍾,慶侯亦降。烏蒙、鎮雄皆改土歸流。冕山、涼山亦以次底定。
  • 5.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鍾琪督三省天下勁兵處,疑忌眾。成都訛言鍾琪將反,鍾琪疏聞,上諭曰:“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勳勞,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受聖祖六十餘年厚澤,尊君親上,眾共聞知。今此造言之人,不但謗大臣,並誣川、陝軍民以大逆。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鞫。”尋奏湖廣人盧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論斬。
  • 6.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六年,疏請以建昌屬河西、寧番兩土司及阿都、阿史、紐結、歪溪諸地改土歸流,河東宣慰司以其地之半改隸流官,升建昌為府,領三縣,並釐定營汛職制,及善後諸事。下部議,如所請。定新設府曰寧遠,縣曰西昌、冕寧、鹽源,又請改岷州兩土司歸流。尋分疏請升四川達州,陝西秦、階二縣為直隸州。七年,又分疏請升甘肅肅州為直隸州,陝西子午谷隘口增防守官兵,裏塘、巴塘諸地,置宣撫、安撫諸司至千百户,視流官例題補。俱議行。雷波土司為亂,遣兵討平之。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鍾琪,勸使反。鍾琪與設誓,具得靜始末,疏聞。上褒鍾琪忠,遣侍郎杭奕祿等至湖南逮鞫治,語詳杭奕祿傳。
  • 7.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羅卜藏丹津之敗也,走投準噶爾,其酋策妄阿喇布坦納之。策妄阿喇布坦死,子噶爾丹策零立,數侵掠喀爾喀諸部。上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屯阿爾泰山,出北路;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屯巴里坤,出西路:討之。加鍾琪少保,以四川提督紀成斌等參贊軍務。鍾琪率師至巴里坤,築東西二城備儲胥,簡卒伍為深入計。八年五月,召鍾琪及傅爾丹詣京師授方略,鍾琪請以成斌護大將軍印。科舍圖嶺者,界巴密、巴里坤間,鍾琪設牧廠於此。準噶爾聞鍾琪方入覲,乘間以二萬餘人入犯,盡驅駝馬去。成斌使副參領查廩以萬人護牧廠,寇至不能御,走過總兵曹勷壘呼救;勷以輕騎往赴,戰敗亦走。總兵樊廷及副將冶大雄等將二千人,轉戰七晝夜。總兵張元佐督所部夾擊,拔出兩卡倫官兵,還所掠駝馬強半。成斌欲罪查廩,既而釋之,以捷聞。上已遣鍾琪還鎮,上謂當於卡倫外築城駐兵,出遊兵擊敵,俾不敢深入,令鍾琪詳議。尋諭獎廷、大雄、元佐功,賜金予世職,遣內務府總管鄂善齎銀十萬犒師。立祠安西,祀陣亡將士。上以酒三爵遙酹,亦俾鄂善齎往設祭。
  • 8.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九年春,鍾琪請移兵駐吐魯番、巴爾庫爾,為深入計。上諭曰:“鍾琪前既輕言長驅直入,又為敵盜駝馬,既恥且憤,必欲進剿,直搗巢穴,能必勝乎?”九年正月,鍾琪部兵有自敵中脱歸者,言噶爾丹策零將移駐哈喇沙爾,以大隊赴西路,而令其將小策零敦多卜犯北路。鍾琪以聞,並言敵將自吐魯番侵哈密,擾安西、肅州邊界。我軍眾寡莫敵,當持重堅壁固守,告北路遣兵應援,並調兵自無剋剋嶺三面夾擊。上諭曰:“前以鍾琪軍寡,諭令持重堅守,今已有二萬九千人。樊廷馬步二千,敵彼二萬,轉戰七晝夜,猶足相當。乃以二萬九千人而云眾寡莫敵,何懦怯至此?且前欲直搗伊犁,豈有賊至數百里內轉堅壁而不出乎?賊果至巴爾庫爾,即敗逃,亦從科舍圖直走伊爾布爾和邵而遁。無剋剋嶺相去二三百里,安所得夾擊?鍾琪於地勢軍機,茫然不知,朕實為煩憂。”三月,準噶爾二千餘犯吐魯番,成斌遣廷將四千人赴援,敵引退。四月,又以千餘人犯吐魯番,別以二百餘人犯陶賴卡倫。六月,又以二千餘人圍魯谷慶城。吐魯番回目額敏和卓等率所部奮擊,殺二百餘人。鍾琪議令元佐、勷及張存孝將三千人赴援。提督顏清如將二千人屯塔庫,成斌將四千人防陶賴,俟我軍進擊烏魯木齊,移回民入內地。上諭鍾琪:“今年秋間襲擊,是第一善策。援吐魯番,乃不得已之舉。若但籌畫應援,而不計及襲擊,是捨本而逐末也。”魯谷慶城圍四十餘日不下,準噶爾移攻哈喇火州城,以梯登,回民擊殺三百餘人。元佐等兵將至,敵引退。七月,準噶爾大舉犯北路,傅爾丹之師大敗於和通腦兒,鍾琪請乘虛襲擊烏魯木齊。上諭鍾琪:“賊既得志於北路,今冬仍往西路,且增添賊眾,更多於侵犯北路,俱未可知。當先事圖維,臨時權變,勿貪功前進,勿坐失機宜。”並令略行襲擊,即撤兵回營。鍾琪自巴爾庫爾經伊爾布爾和邵至阿察河,遇敵,擊敗之。逐至厄爾穆河,敵踞山樑以距。鍾琪令元佐將步兵為右翼,成斌將馬兵為左翼,勷及總兵王緒級自中路上山,參將黃正信率精鋭自北山攻敵後,諸軍奮進,奪所踞山樑,敵敗走。諜言烏魯木齊敵帳盡徙,乃引兵還。疏聞,上獎鍾琪進退遲速俱合機宜。
  • 9.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十二月,上追舉科舍圖之役,責成斌怠忽,降沙州副將。十年正月,鏡兒泉邏卒遇敵,殺其二,掠其一以去。鍾琪劾副將馬順,上並以鍾琪下部察議。俄,準噶爾三千餘人犯哈密,鍾琪令勷、成斌將五千人自回落兔大坂,總兵紀豹將二千人自科舍圖嶺,分道赴援。又令副將軍石雲倬、常賚,鎮安將軍卓鼐分地設伏,待敵佔天生圈山口,顏清如屯塔爾那沁,遣參將米彪、副將陳經綸分道御戰,敵引去。勷等將至二堡,遇準噶爾五千餘人,即縱兵奮戰一晝夜。敵登山,勷督兵圍山,力戰至午,敵潰遁。勷自二堡至柳拊泉,與經綸及副將焦景竑軍會,乘夜追剿。鍾琪使告雲倬等,遣兵至無剋剋嶺待敵,疏聞,上獎慰之。鍾琪議城穆壘駐軍,並命乘勝興工。雲倬等至無剋剋嶺,鍾琪令速赴梯子泉阻敵歸路,卓鼐繼其後。雲倬遲發一日,敵自陶賴大坂西越向納庫山遁去。師至敵駐軍處,餘火猶未息,雲倬又令毋追襲。鍾琪劾雲倬僨事,奪官,逮京師治罪,以張廣泗代為副將軍。上諭曰:“嶽鍾琪素諳軍旅,本非庸才,但以懷遊移之見,致戰守乖宜。前車之鑑,非止一端。嗣後當痛自省惕,壹號令,示威信,朕猶深望之!”大學士鄂爾泰等劾鍾琪專制邊疆,智不能料敵,勇不能殲敵。降三等侯,削少保,仍留總督銜,護大將軍印。六月,鍾琪疏報移軍穆壘。尋召鍾琪還京師,以廣泗護印。廣泗劾鍾琪調兵籌餉、統馭將士,種種失宜。穆壘形如釜底,不可駐軍。議分駐科舍圖、烏蘭烏蘇諸地。上命還軍巴爾庫爾,盡奪鍾琪官爵,交兵部拘禁。十二月,上追舉科舍圖之役,責成斌怠忽,降沙州副將。
  • 10.    《夜宿龍尾寺》:清漏遲遲月轉廊,聲喧梵唄寶凝香。只緣未斷凡塵夢, 猶作封侯夢一場。
  • 11.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乾隆二年,釋歸。十三年,師徵大金川,久無功。三月,高宗命起鍾琪,予總兵銜。至軍,即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時經略大學士訥親視師,而廣泗以四川總督主軍事。大金川酋莎羅奔居勒烏圍,其兄子郎卡居噶拉依。鍾琪至軍,訥親令攻黨壩。上以軍事諮鍾琪,鍾琪疏言:“黨壩為大金川門户,碉卡嚴密,漢、土官兵止七千餘。臣商諸廣泗,請益兵三千,廣泗不應。廣泗專主自昔嶺、卡撒進攻。此二處中隔噶拉依,距勒烏圍尚百餘裏。黨壩至勒烏圍僅五六十里,若破康八達,即直搗其巢。臣商諸廣泗,廣泗不謂然,而廣泗信用土舍良爾吉及漢奸王秋等,恐生他虞。”訥親亦劾廣泗老師糜餉,詔逮治;亦罷訥親大學士,傅恆代為經略。鍾琪奏請選精兵三萬五千,萬人出黨壩及瀘河,水陸並進;萬人自甲索攻馬牙岡、乃當兩溝,與黨壩軍合,直攻勒烏圍;卡撒留兵八千,俟克勒烏圍,前後夾攻噶拉依;黨壩留兵二千護糧,正地留兵千防瀘河,餘四千往來策應。期一年擒莎羅奔及郎卡。臣雖老,請肩斯任。”命傅恆籌議,傅恆用其策。
  • 12.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十五年癸丑,珠爾默特那木紥勒謀作亂,駐藏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誘誅之。其黨卓呢羅卜藏紥什等率眾叛,傅清、拉布敦遇害。甲寅,命策楞、嶽鍾琪率兵赴藏,調尹繼善赴四川經理糧餉,命侍郎那木紥勒同班第駐藏。逮紀山來京,命舒明駐青海,眾佛保署之。乙卯,宣諭珠爾默特那木紥勒戕其兄車布登及悖逆諸狀。追贈傅清、拉布敦為一等伯,封傅清子明仁、拉布敦子根敦為一等子,世襲。命侍郎兆惠赴藏,同策楞辦善後事宜。丙辰,命舒赫德仍在軍機處行走。調穆和藺為左都御史,以伍齡安為禮部尚書。召雅爾哈善來京,以王師為江蘇巡撫。丁巳,命策楞擇藏番目與班第協辦噶布倫事務。乙丑,以阿里袞為湖廣總督,調阿思哈為山西巡撫,衞哲治為廣西巡撫,以定長為安徽巡撫。戊辰,以捕獲卓呢羅布藏紥什等,亂已定,止嶽鍾琪進藏,命駐打箭爐。
  • 13.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十五年,西藏珠爾默特為亂,鍾琪出駐打箭爐,事旋定。十七年,雜谷土司蒼旺為亂,鍾琪遣兵討擒之。十九年,重慶民陳琨為亂,鍾琪力疾親往捕治,還,卒於資州,賜祭葬,諡襄勤。上以所封公爵不世襲,予一等輕車都尉,令其子瀞襲。
  • 14.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鍾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嚴,而與同甘苦,人樂為用。世宗屢獎其忠誠,遂命專征。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鍾琪一人而已。既廢復起,大金川之役,傅恆倚以成功。高宗御製懷舊詩,列五功臣中,稱為“三朝武臣巨擘”雲。
  • 15.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莊浪邊外謝爾蘇部土番據桌子、棋子二山為亂,納朱公寺、朝天堂、加爾多寺諸番與相糾合。羹堯遣鍾琪等督兵分十一路進剿,凡五十餘日,悉討平之。命兼甘肅提督。三年,覆命兼甘肅巡撫。四月,解羹堯兵柄,改授杭州將軍,命鍾琪亦上奮威將軍印,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河州、松潘舊為青海蒙古互市地,羹堯奏移於那喇薩喇。鍾琪奏言青海部長察罕丹津等部落居黃河東,請仍於河州、松潘互市。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鼐等部落居黃河西,請移市西寧塞外丹噶爾寺。蒙古生業,全資牲畜,請六月後不時交易。四川雜谷、金川、沃日諸土司爭界,羹堯令金川割美同等寨畀沃日,致仇殺不已。鍾琪奏請還金川,而以龍堡三歌地予沃日,上皆許之。
  • 16.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六·列傳八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4-02]
  • 17.    《榆巢雜識·下卷》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2]
  • 18.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鍾琪自黨壩攻康八達山樑,大破賊。師進戰塔高山樑,復屢破賊。鍾琪初佐年羹堯定西藏,莎羅奔以土目從軍;及為總督,以羹堯所割金川屬寨還莎羅奔,且奏給印信、號紙,莎羅奔以是德鍾琪。師入,莎羅奔懼,遣使詣鍾琪乞降。鍾琪請於傅恆,以十三騎從入勒烏圍開諭。莎羅奔請奉約束,頂經立誓,次日,率郎卡從鍾琪乘皮船出詣軍前降。上諭獎鍾琪,加太子少保,復封三等公,賜號曰威信。入覲,命紫禁城騎馬,免西征追償銀七十餘萬,官其子沺、淓侍衞,賜詩褒之。尋命還鎮。
  • 19.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十年正月,鏡兒泉邏卒遇敵,殺其二,掠其一以去。鍾琪劾副將馬順,上並以鍾琪下部察議。俄,準噶爾三千餘人犯哈密,鍾琪令勷、成斌將五千人自回落兔大坂,總兵紀豹將二千人自科舍圖嶺,分道赴援。又令副將軍石雲倬、常賚,鎮安將軍卓鼐分地設伏,待敵佔天生圈山口,顏清如屯塔爾那沁,遣參將米彪、副將陳經綸分道御戰,敵引去。勷等將至二堡,遇準噶爾五千餘人,即縱兵奮戰一晝夜。敵登山,勷督兵圍山,力戰至午,敵潰遁。勷自二堡至柳拊泉,與經綸及副將焦景竑軍會,乘夜追剿。鍾琪使告雲倬等,遣兵至無剋剋嶺待敵,疏聞,上獎慰之。鍾琪議城穆壘駐軍,並命乘勝興工。雲倬等至無剋剋嶺,鍾琪令速赴梯子泉阻敵歸路,卓鼐繼其後。雲倬遲發一日,敵自陶賴大坂西越向納庫山遁去。師至敵駐軍處,餘火猶未息,雲倬又令毋追襲。鍾琪劾雲倬僨事,奪官,逮京師治罪,以張廣泗代為副將軍。上諭曰:“嶽鍾琪素諳軍旅,本非庸才,但以懷遊移之見,致戰守乖宜。前車之鑑,非止一端。嗣後當痛自省惕,壹號令,示威信,朕猶深望之!”大學士鄂爾泰等劾鍾琪專制邊疆,智不能料敵,勇不能殲敵。降三等侯,削少保,仍留總督銜,護大將軍印。六月,鍾琪疏報移軍穆壘。尋召鍾琪還京師,以廣泗護印。廣泗劾鍾琪調兵籌餉、統馭將士,種種失宜。穆壘形如釜底,不可駐軍。議分駐科舍圖、烏蘭烏蘇諸地。上命還軍巴爾庫爾,盡奪鍾琪官爵,交兵部拘禁。十一年,以查郎阿署大將軍,又論鍾琪驕蹇不法,且劾成斌、元佐疏防,上命斬成斌,元佐降調。又劾勷縱賊,上命斬勷。十二年,大學士等奏擬鍾琪斬決,上改監候。
  • 20.    《御製詩集·故四川提督三等威信公嶽鍾琪》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2]
  • 21.    《御製詩集·嶽鍾琪入覲詩以賜之》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2]
  • 22.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之四百五十八 乾隆十九年 三月 十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2-05-02]
  • 23.    《十朝詩乘》卷8:淮夷之役,公方總督川陝,拜寧遠大將軍。以所部石雲倬遲發一日,賊得脱,鄂文端劾公翫忽縱賊,降三等侯,召還,以張廣泗代之。廣泗復劾公調度乖方,遂落職下獄,論死。高宗登極,赦歸,築園於百花潭北,吟嘯自適。其《感懷》句雲:“長短夢還憑蝶意,陰晴天欲任鳩呼。”即是時作。
  • 24.    《十朝詩乘》卷8:後十二年,金川酋長莎羅奔等叛,復起公提督四川。初,賊中誤謂公已死,故敢逞。至是,單騎往諭,從者十三人,傳呼直入。羣苗衷甲伏道左,公目其酋,掀髯笑曰:“爾等尚識我乎?”皆驚曰:“嶽公也。”伏地羅拜,爭先導入帳。酋手茶湯進,公飲盡再索,因宣佈天子威德,許以不死。眾感泣,遂降。事間復爵,加號“威信”,進兵部尚書,高宗賜詩所謂“重頒上爵特褒忠”者也。凱旋過邯鄲,題壁雲:“只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所感深矣。
  • 25.    《鹹同將相瑣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2]
  • 26.    《蕉軒續錄·卷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2]
  • 27.    《蕉軒續錄·卷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2]
  • 28.    《郎潛紀聞三筆·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2]
  • 29.    《清稗類鈔·師友類》“嶽襄勤交怡親王”:嶽襄勤公鍾琪居京師,怡賢親王與之納交。一日,嶽以忌之者多,不克保身為憂。王遂於奏對之暇代為陳之,嶽不知也。世宗曰:“既如是,可令其改入旗籍,當無敢有撼之者。然汝私往商之,勿雲朕意。”王既至,與嶽久談,終不言而去。世宗問之,王曰:“觀鍾琪意,似不願也。”世宗曰:“若爾,則勿庸。”然嶽始終不知也。
  • 30.    《蕉廊脞錄·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2]
  • 31.    《蕉廊脞錄》卷7“嶽鍾琪手書詩草”:相傳公落職後,居成都百花洲,閉門種菜,有遺榮之志,餘在蜀聞父老言如此。
  • 32.    《嘯亭雜錄·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5-02]
  • 33.    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 編.中國曆代名人畫像譜 1: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04:190
  • 34.    李德義,於汝波 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編.中國將師名錄 五代至清代卷:解放軍出版社,2007-02:691
  • 35.    喬曉軍 編著.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補遺一編:三秦出版社,2007-07:329
  • 36.    賀華 編著.西安碑林故事:陝西人民出版社,2017-10:159
  • 37.    張文達 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254
  • 38.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鍾琪,初入貲為同知。從軍,請改武職,上命以遊擊發四川,旋授松潘鎮中軍遊擊。再遷四川永寧協副將。
  • 39.    蒲開夫,朱一凡,李行力 主編.新疆百科知識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11:562
  • 40.    四川省金堂縣誌編纂委員會.金堂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12:828
  • 41.    武沐,郭翔.嶽鍾琪祖籍考辨[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118-124.
  • 42.    清嶽升龍夫婦畫像卷軸  .博物中國[引用日期2023-06-17]
  • 43.    武沐,王盼盼.嶽鍾琪生平梳論[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34-140.
  • 44.    《清高宗實錄·卷之三百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16]
  • 45.    龔自珍 著;曹志敏 注.龔自珍集: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286
  • 46.    甘肅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甘肅史地編研文選(本詞條參考高啓安,沈渭顯《嶽鍾琪形貌及使用兵器考》):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07:276-279
  • 47.    郭漢儒 編.隴右文獻錄:甘肅文化出版社,2014-12:384-385
  • 48.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07:926
  • 49.    周遠廉 著.嶽鍾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10:138-140
  • 50.    《梵天廬叢錄》一三 :嶽鍾琪之徵青海也,兵至哈達河,襲守地賊,追奔一晝夜,士馬飢渴,塞外嚴凍。鍾琪禱天,忽湧泉成溪,萬馬騰飲,遂追入崇山,殲賊二千。初過哈達河,事未豫備,致為伏兵所擊。羅卜藏丹津窮窘無計,乃放平日所養野騾,直奔鍾琪軍。騾尾有焰上騰,諸軍大驚駭。鍾琪曰:“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長矛,向前直刺。又命強弩百餘,盡力而射。騾懷痛,皆反奔。羅卜藏丹津陣伍大亂,遂殲焉。又行至崇山,見野獸羣奔,曰:“此前途有放卡賊蓐食。”速驅。果擒百餘人。自此賊斷探信,得掃巢穴,獲醜,與前年事略同。
  • 51.    周遠廉 著.嶽鍾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10:序言1
  • 52.    周遠廉 著.嶽鍾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10:379
  • 53.    周遠廉 著.嶽鍾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10:26-28,33-35,37,41-42
  • 54.    《清史列傳》卷17《嶽鍾琪傳》:五十八年,準噶爾擾西藏,都統法喇督兵出打箭爐,招撫理塘、巴塘番眾,以通藏路。鍾琪奉檄前驅至理塘,達哇拉木渣木巴、第巴塞布騰阿住不受撫,誅之。巴塘喀木布第巴懼,獻户籍,乍丫、察木多,察哇番人均乞降。五十九年,隨定西將軍噶爾弼,由拉里進藏,準噶爾敗遁。
  • 55.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三年,覆命兼甘肅巡撫。四月,解羹堯兵柄,改授杭州將軍,命鍾琪亦上奮威將軍印,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 56.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雍正元年,師討青海,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請以鍾琪參贊軍事。鍾琪將六千人出歸德堡,撫定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諸番部。南川塞外郭密九部屢盜邊,而呈庫、活爾賈二部尤橫。鍾琪移師深入搗其巢,盡平之。二年,授奮威將軍,趣進兵。郭隆寺喇嘛應羅卜藏丹津為亂,鍾琪會諸軍合擊,殲其眾,毀寺,擒戮其渠達克瑪胡土克圖。羅卜藏丹津居額穆納布隆吉爾,其大酋阿爾布坦温布、吹拉克諾木齊分屯諸隘,鍾琪與諸將分道入。鍾琪及侍衞達鼐出南路,總兵武正安出北路,黃喜林、宋可進出中路,副將王嵩、紀成斌搜山。師進至哈喇烏蘇,方黎明,番眾未起,即縱擊,斬千餘人,番眾驚走,逐之,一晝夜至伊克喀爾吉,獲阿爾布坦温布。復進次席爾哈羅色,遣兵攻噶斯;復進次布爾哈屯,薄額穆納布隆吉爾,羅卜藏丹津西竄,鍾琪逐之,一晝夜馳三百里。其酋彭錯等來降,鍾琪令守備劉廷言監以前驅,鍾琪繼其後。其酋吹因來降,言羅卜藏丹津所在距師百五六十里。鍾琪令暫休,薄暮復進,黎明至其地。羅卜藏丹津之眾方散就水草,即縱擊,大破之,擒諸台吉,並羅卜藏丹津母阿爾泰哈屯及女弟阿寶,羅卜藏丹津易婦人服以遁。廷言等亦得吹拉克諾木齊等。鍾琪復進至桑駝海,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餘級。大酋助羅卜藏丹津為亂者皆就擒。青海平,上授鍾琪三等公,賜黃帶。
  • 57.    《清史稿》卷296《嶽鍾琪傳》:尋真除川陝總督。疏言:“土司承襲,文武吏往往索費,封其印數年不與,致番目專恣仇殺。請定限半年,仍令應襲者先行署理。土司有外支循謹能治事者,許土官詳督撫給職銜,分轄其地,多三之一,少五之一,使勢相維、情相安。”入覲,加兵部尚書銜。疏言:“察木多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袞卓諸部,距打箭爐遠,不便遙制。請宣諭達賴喇嘛,令轄其地。中甸、裏塘、巴塘及得爾格特、瓦舒霍耳諸地,並歸內地土司。”又言:“巴塘隸四川,中甸隸雲南,而巴塘所屬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偪近中甸,總會於阿墩子,實中甸門户。請改隸雲南,與四川裏塘、打箭爐互為犄角。”下王大臣議,如所請。四年春,請選西安滿洲兵千人駐潼關。冬,請以陝、甘兩省丁銀攤入地畝徵收,自雍正五年始,著為定例。逾年,復疏言甘屬河東糧輕丁多,河西糧多丁少,請將二屬各自均派:河東丁隨糧辦,河西糧照丁攤。下部議行。四川烏蒙土知府祿萬鍾擾雲南東川,鎮雄土知府隴慶侯及建昌屬冕山、涼山諸苗助為亂。上命鍾琪與雲貴總督鄂爾泰會師討之。五年春,擒萬鍾,慶侯亦降。烏蒙、鎮雄皆改土歸流。冕山、涼山亦以次底定。
  • 58.    平金川:第四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3-12]
  • 59.    清朝秘史:第三十一回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3-12]
  • 60.    袁庭棟.成都街巷志 上:四川文藝出版社,2016-08:586
  • 61.    楊代成.論康熙末年清朝“驅準保藏”南路進兵方略[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2(03):111-123.
  • 62.    王博恩 著.大清藩籬嶽鍾琪:蘭州大學出版社,2020:11-16
  • 63.    蔣維明 著.明清巴蜀人物述評:巴蜀書社,2005-11:68-69
  • 64.    王博恩 著.大清藩籬嶽鍾琪:蘭州大學出版社,2020:245-257
  • 65.    草書四言聯  .中華珍寶館[引用日期2023-04-28]
  • 66.    王博恩 著.大清藩籬嶽鍾琪:蘭州大學出版社,2020:258
  • 67.    武沐,王盼盼.嶽鍾琪生平梳論[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34-140.
  • 68.    向敬之 著.雍正迷局:上海三聯書店,2021-05:313-315
  • 69.    歷代名人  .四川地方誌[引用日期2023-07-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