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壽禪院

鎖定
臨川崇壽禪院始建於五代時期,初名“漕山崇壽院”;北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賜額為“承天崇壽院”;崇寧年間,宋徽宗改賜“崇寧萬壽寺”;建炎年間,宋高宗改“報恩廣孝寺”,不久又改“天寧萬壽禪寺”,簡稱“天寧寺”。元代為都道場,即撫州一郡聚會祈禱的寺廟。“天寧寺”名稱一直沿用明清兩朝,直至清咸豐六年慘遭兵燹。 [1] 
中文名
崇壽禪院
地理位置
江西撫州臨川
佔地面積
860 畝
現任住持
學輝法師,法名無量,字正行 [2] 
中國佛教禪宗有五大法脈,即溈仰宗、曹洞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法眼宗為五代時期文益禪師所創,文益禪師圓寂後,南唐中主李璟諡為“法眼大禪師”,後世因此稱其所傳禪學為“法眼宗”。
據史籍記載,公元929-938年,文益禪師應臨川州牧之請出世臨川崇壽禪院。期間,開堂傳法,大振宗風,“海蔘之眾常不減千計”,啓悟嗣法弟子眾多。其中以德韶、慧炬和文遂最為傑出,與文益禪師共譽為“一門四國師”。其中,文益被南唐皇帝李昪奉為國師,德昭被錢俶尊為國師,慧炬被高麗王封為國師,文遂被南唐後主李煜封為國師。臨川崇壽禪院,也由此成為了法眼宗發源地。
崇壽禪院建設項目總投資2.2億元,規劃佔地860多畝,禪院主體羣主要包括崇壽禪院、禪養中心、國師塔院、海會塔、觀音文化園、南唐官等。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主體羣為第一期建設內容,觀音文化園為第二期建設內容,計劃在4年內完成崇壽禪院、禪養中心、海會塔、觀音文化園、南唐官建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