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仁相山板凳龍

鎖定
崇仁相山板凳龍,中國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項目名稱
崇仁相山板凳龍
認證級別
省級
項目分類
傳統舞蹈
起源時間
明代
認證時間
2010年
認證批次
第三批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中國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
所屬國家
中國

崇仁相山板凳龍簡介

崇仁相山板凳龍,又稱“橋燈”,崇仁縣相山鎮林頭村的一種傳統舞蹈,據祖譜考證,清乾隆時期已盛行。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為打龍燈,燈會由族長主持,各房每年輪流主辦。崇仁相山板凳龍與其它橋燈所不同,燈籠呈方形,取天圓地方之意。
舞板凳龍是當地為慶祝元宵節的一項民俗活動,彰顯團結與人丁興旺。據村裏八十多歲的老者江白河和方德順講述,他們很小的時候曾聽他們的父輩講過,清朝時村裏就舉行過盛大的板凳龍燈會,每家都要出燈,整整熱鬧三天,族譜稱之為“興燈、正燈和圓燈”。
2000年,林頭村修復了六座祠堂,激起了村裏一些老者欲恢復祖先板凳龍燈會的想法。當時村裏方春華家還保留着一盞古老的板凳龍燈,於是,經方億高族長及本村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操辦,請本村兩位木匠參照老燈的式樣做了3節燈。2001年再做了4節,後來又發展為13節,39節,到如今已有129節。每節約2米,加上龍頭和龍尾,整條龍燈有300多米長。每年正月十四晚舉行燈會時,備有鑼鼓手、旗手,放鞭炮人等,舞龍者近一百七十人,場面十分壯觀。

崇仁相山板凳龍歷史淵源

崇仁相山板凳龍,又稱“橋燈”,是在崇仁縣相山鎮林頭村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據當地人介紹,清乾隆期間,板凳龍燈會就已經很興盛,全村每家都要出燈,每個人都會出來看,場面熱鬧,盛況非凡。到民國時期,板凳龍燈會更是成為當地慶祝元宵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龍王老爺座在哪房祠堂,這一年的龍燈會就由哪房房長為主舉行燈會,該房的房長也叫燈頭。整個燈會過程由族長主持。

崇仁相山板凳龍基本內容

相山林頭板凳龍,每節燈長200釐米,寬21.5釐米。其實是由兩根寬4.4釐米,厚6釐米的方形木料合成的凳面,上面有5盞方形燈籠,在凳面的兩端各有一個圓孔,另外配有一根撐棍,一節燈後面的孔和另一節燈前面的孔都套在一根撐棍上,就把兩節燈連了起來;凳上面的方形燈高31.5釐米,邊長21.5釐米,內中打燈時插一個小紅蠟燭;方形燈外圍是包着一塊紅布,長30釐米,寬82釐米;龍頭是架在一個由兩節凳面合成的長方形的燈架上,有16盞方形燈,龍頭長82釐米,直徑30釐米;龍尾是在一節凳面上保留前面三盞燈,後面兩盞燈的位子釘龍尾,長110釐米,最大周長74釐米。

崇仁相山板凳龍基本特徵

崇仁相山板凳龍與其它橋燈不同,燈籠呈方形,取天圓地方之意。舉行燈會時,有鑼鼓手、旗手、放銃手等人員,一般有一百六七十人蔘加,場面十分壯觀。板凳龍以其新美、宏大、雄壯的氣勢令市民歎為觀止。

崇仁相山板凳龍主要價值

“崇仁相山板凳龍”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後來一些農村宗氏往往利用它來宣揚宗族勢力,這是他的不和諧因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開展文明村鎮創建以來,和諧文明的春風吹遍鄉村,如今全縣十餘個鄉鎮都有這種燈綵活動。獨凳龍、九節龍,或是二龍同舞等多種耍法,不斷豐富“崇仁相山板凳龍”的內涵。舞“板凳龍”也不侷限於同宗族人氏,他們或是三五好友同舞一節龍,或是多人同耍幾條龍,沒有宗族限制。
伴隨着黨的新農村建設東風,“崇仁相山板凳龍”展現了無窮的魅力,它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使村民農閒時不再沉湎於打牌賭博,促進了鄉風文明、鄰里和睦、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