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岔路口村

(江西撫州禮陂鎮岔路口村)

鎖定
岔路口村位於禮陂境中南,南界宜黃縣。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6公里,崇宜公路橫穿境內,交通十分便利。下轄下寺坊村委會,下寺坊村、塘下村、付坊村、富坊村,葫蘆坑村,張家村、上寺坊村,孤嶺下村,岔路口村,坊牌,河路上,老區村,盧坊村,澳香村,塗坊村,舍辦哩村,操絮村、下斜等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84個村民小組,103個自然村,農業人口11607人,農户2572户。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區域面積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731畝。
中文名
岔路口村
行政區類別
村鎮
所屬地區
江西
面    積
93.6 km²
人口數量
2572户
著名景點
龍濟寺

岔路口村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境內藴藏着豐富的煤礦、石灰石、毛竹等天然資源(素有“烏金白銀“之稱),盛產杉木、松木、樟木、毛竹、小竹筍、瓜果、麻雞。有各類水庫56座(其中小(一)型2座,小(二)型6座),有效灌溉面積11000餘畝,旱澇保收9000餘畝。電力資源豐富,全縣統一電網供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岔路口村經濟發展

擁有煤礦、建材等支柱骨幹企業,主要企業有:煤礦8家、江西明生水泥有限公司、禮陂縣鑫源食品廠、禮陂縣康士純淨水廠,其中產值超一千萬元企業有3家,是禮陂縣發達的工業重鎮。

岔路口村自然環境

環境優美:境內山清水秀。有山林面積1433915畝(其中毛竹面積35000畝),56座水庫鑲嵌其間,山水相映,十分宜人。坐落在“學士山”之巔的龍濟古寺宏偉壯觀,
歷史悠長,令人神往,遊者應接不暇。龍泉山水清質優,自1998年開始投產的崇仁縣康士純淨水廠選用龍泉山水經科學加工生產的禮陂康士純淨水(連年經過省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院、防疫部門檢測合格)深受人們喜愛,已經成為崇仁人民日常必需欽用水。

岔路口村交通便利

崇宜公路橫穿境內,鎮村之間、村村之間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鎮黨委、政府大力營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制定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禮陂豐富的資源,良好的交通、能源、電力、文化、通訊條件,迷人的人文景觀是投資者稱心的家園。

岔路口村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崇仁縣禮陂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禮陂橋社區紅星村左坊村下斜村洋陂村晗口村下寺坊村、岔路口村、滄源村 [2] 

岔路口村旅遊資源

龍濟寺位於江西省崇仁縣禮陂鎮學士山之嶺,是崇仁縣開放寺廟之一,龍濟寺已列入崇仁縣開放旅遊景點。學士山”頗有一番來歷,該山原名不詳,相傳明代有儒士在該寺講學,且頗有建樹,後人為紀念此事,故以“學士”為山名。
崇仁縣誌》載:龍濟寺始建於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曆史。原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明崇禎五年(1632),崇仁吳相國敬請觀心和尚主持龍濟寺,其間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龍濟中興祖塔,立穎湛、海聰大師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學家樂史、元代地理學家吳澄、明代宰相吳道南都曾到此遊覽。民國時期,歷遭兵火,殿宇傾圯,僧眾星散,只保留中興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觀音堂。文化大革命期間,觀音堂被作為崇仁縣共大學生上山勞動的臨時落腳之處,故得以保存至今。1985年崇仁縣人民政府批准龍濟寺為開放寺廟,並籌款修葺使之煥然一新。現寺前有一大場院,院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兩側建有僧尼宿舍共1200餘平方米,寺轄山林130畝,水田6畝,離寺不遠處有一池塘,既體現前朱雀(池塘)後玄武(山陵)“相地術”之意,又可作為“放生池”充滿慈悲為懷的宗教精神,一到寺前便可見康熙辛巳年(1701)郭春敬書的“龍濟古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進入山門便是天王殿,正面是彌勒佛,東座天靈宮,西座馬元帥,作為“風調雨順”的象徵,過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殿內金碧輝煌,正面是三尊大佛,背面是“海島”,塑大小菩薩100餘尊,兩邊塑羅漢像18尊,過大雄寶殿,便到觀音堂,內塑千手觀音一尊,佛像心態逼真,充溢着“救苦救難”、“普渡眾生”之情。“佛以絕俗為幽,寺得山水而媚”。龍濟寺集“殿、閣、亭、塔”為一體。以“幽、雅、古、絕”為特色“山、水、林、巖”相得益彰,宗教建築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為了方便人們上山觀賞和朝拜,2000年冬該寺廟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條從山下到寺廟長2千餘米的石板路,人們可以一邊輕輕鬆鬆上山,一邊瀏覽兩邊的風景,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壯美。
走進崇仁縣禮陂鎮岔路口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放眼望去,如畫中桃源。一直以來,岔路口村黨支部在禮陂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總體思路,以“紅旗”黨支部創建為抓手,立足村民期盼,發展富民經濟,狠抓環境整治,實施各類民生工程,村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秀美鄉村建設(喻陽 攝)
提升產業基礎,發展經濟強村。村民富裕是宜居美村的經濟基礎。岔路口村黨支部帶領黨員幹部及村民羣眾發展產業模式,調優產業結構,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產業提質,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鞏固煙葉種植效益,並將廠房租金以入股方式租給企業,年底獲取分紅,2021年底,企業分紅累計達30餘萬元;促進服務提優,主動靠前服務,精準分辦企業需求,通過適當的有償政策,拓展增收渠道;優化資源整合,發揮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稟賦優勢盤活集體經濟發展,提升公益林、土地流轉等創收渠道。在2021年度,岔路口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以上。
溪流岸景(喻陽 攝)
改善鄉村風貌,打造宜居美村。鄉風村貌是宜居美村的直接體現。在岔路口村徐坊組,投資了400餘萬元啓動徐坊村秀美鄉村建設項目。在“拆”上,在黨員號召下,邀請了本地鄉賢成立村民理事會,動員村民積極參與舊房拆除,共拆除雞鴨牛棚及破舊房屋等1.1萬多平方米;在“清”上,按照乾淨、整潔、有序的定位和要求,對拆除後的建築垃圾進行統一清運,並徹底將生活垃圾、陳年垃圾不留死角的集中清理,新建了污水終端處理系統1處,全村污水可以通過管道匯入終端過濾,日處理污水可達20餘噸;在“改”上,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聘請了專業機構對房屋進行統一設計,形成了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房屋佈局;在“管”上,將黨建思維貫穿其中,堅持“建管並重”,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實行黨員幹部聯户服務,將黨員充分調動起來,由村民理事會帶領廣大羣眾參與,通過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摒棄亂扔亂倒、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等不文明亂象,做到“面子”“裏子”一起抓,實現了從“治理”到“管理”的跨越,形成“人人關注人居環境 時時維護人居環境”的濃厚氛圍。
全景圖(喻陽 攝)
強化文明建設,推進和諧鄉村。和諧美滿是宜居鄉村的精神內涵。岔路口村黨支部把和諧文明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深化移風易俗,以“道德紅黑榜”為載體,涵養文明新風,標榜道德標兵,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推動村風民風向好轉變,培養了“孝滿崇仁”代表人物、最美鄉賢候選人等一批代表性人物;推動法治建設,積極發揮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作用,參與法治實踐和“五零”平安村創建,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法規及政策宣傳,全村共開展法治宣傳30餘次,社會治安形勢得到明顯好轉,村民之間煥發“鄰里一家親,同心建和諧”的新氣象,岔路口村也成為禮陂鎮“村貌協調美、村容環境美,移風易俗文明身心美、尊老愛幼和諧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