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香

(中藥)

鎖定
山香,中藥名。為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Hyptis suaveolens (L.) Poit.的全草。植物山香,分佈於我國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具有疏風利濕,行氣散瘀之功效。主治感冒頭痛,胃腸炎,腹脹,痢疾;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濕疹,皮炎,癰腫瘡毒,蟲蛇咬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唇形科
山香屬
山香
分佈區域
我國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
中文學名
山香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9-15g;外用:適量

山香別名

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狛骨消、黃黃草、毛射香《全國中草藥彙編》。

山香入藥部位

全草。

山香性味

味辛、苦,性平。

山香歸經

入肺、脾、肝經。

山香功效

疏風利濕,行氣散瘀。

山香主治

感冒頭痛,胃腸炎,腹脹,痢疾;外用治跌打腫痛,創傷出血,濕疹,皮炎,癰腫瘡毒,蟲蛇咬傷。

山香相關配伍

治感冒,①山香6-12g。水煎服,並用鮮草適量水煎洗身。(《廣西中草藥》)②山香15g,木蝴蝶1.5g,葫蘆茶積雪草、地膽頭各9g,大風艾6g。加水煎煮濃縮成200ml,每服100ml,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山香用法用量

內服:9-15g。
外用:適量,鮮草搗敷或煎水洗。

山香藥理作用

1、興奮作用。
2、血管舒張作用。
3、抗菌作用。
4、抗傷害性疼痛作用。
5、促進傷口癒合

山香現代應用

治療外傷出血、手術出血、消化道出血、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山香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陰乾或鮮用。

山香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粗壯、多分枝草本,揉之有香氣。莖高60-160釐米,鈍四稜形,具四槽,被平展剛毛。葉卵形至寬卵形,長1.4-11釐米,寬1.2-9釐米,生於花枝上的較小,先端近鋭尖至鈍形,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常稍偏斜,邊緣為不規則的波狀,具小鋸齒,薄紙質,上面欖綠色,下面較淡,兩面均被疏柔毛;葉柄柔弱,長0.5-6釐米,腹凹背凸,毛被同莖。聚傘花序2-5花,有些為單花,着生於漸變小葉腋內,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於枝上。花萼花時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但很快的長大而長達12毫米,寬至6.5毫米,10條脈極凸出,外被長柔毛及淡黃色腺點,內部有柔毛簇,萼齒5,短三角形,先端長錐尖,長約1.5-2毫米,直伸。花冠藍色,長6-8毫米,外面除冠筒下部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寬約1毫米,至喉部略寬,寬約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2圓裂,裂片外反,下唇3裂,側裂片與上唇裂片相似,中裂片囊狀,略短。雄蕊4,下傾,插生於花冠喉部,花絲扁平,被疏柔毛,花葯匯合成1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闊環狀,邊緣微有起伏。子房裂片長圓形,無毛。小堅果常2枚成熟,扁平,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暗褐色,具細點,基部具二着生點。花、果期一年四季。

山香生長環境

生於開曠荒地上。

山香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解表,驅風止痛。主治感冒發熱,頭痛,胃腸脹氣。鮮品搗爛外敷可治蛇傷,煎水外洗治皮炎、濕疹。”
2、《廣西中草藥》:“散瘀止痛,止血。主治跌打腫痛,刀傷出血,蜈蚣咬傷。”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