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門洞

鎖定
山門洞位於安徽省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附近。一名石門,又稱靈巖。山門洞為一天然洞窟,洞旁有水洞、天洞、蓮花洞,清幽有致,石筍、石乳,各具天姿。
中文名
山門洞
地理位置
中國安徽
著名景點
大小七十二洞
又    稱
靈巖

山門洞簡介

山門洞 山門洞
山門洞
山門洞(1張)
山門洞位於寧國市城北15公里文脊山中,一名石門,又稱靈巖。文脊山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眾多。據載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龍潭、紫雲、枇杷、漣漪、靈巖、朝陽等六洞,各洞相距僅裏許,尤以靈巖(山門洞)為最奇。因麻溪發源安化與新化交界的大熊山,流經洞市的時候要穿越一個暗流奔湧、深淺難測的古洞,下游洞口如山門鎖溪,因此叫山門洞。山門洞以下即為洞底下,洞市原稱洞底下或洞腳下即來源於此。自唐宋而成茶馬古道,因茶馬古道而成驛,漸漸在“山門洞”附近的老街形成繁榮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但洞底下或洞腳下之名也一直沿襲至今。
山門洞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寬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開,儼若城門,可通車馬。門內有獅子峯,如吼獅昂首。漸進為朝陽洞、澡鍋洞。門外有銀杏樹9株,參天蔽日,襯托出古樸蒼鬱的山門。洞旁有水洞、天洞、蓮花洞,清幽有致,石筍、石乳,各具天姿。 [1] 

山門洞歷史文化

東晉太和年間(366年-371年)邑人瞿硎先生隱居紫雲洞,始開發山門。後人稱靈巖洞為“瞿硎石室”,並刻石銘記。至唐貞元年間(785年-805年)始於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賜號“靈巖寺”。此後,寺之香火旺盛,經久不衰,文人墨客也接踵而至,吟詠較多,詩人周 有“天下之奇山有門,山門之奇天下無”詩句,為後人所傳頌。至今石壁上“仙岩壁”、“佛座靈巖”等鐫刻,仍依稀可辨。

山門洞景點描述

歷史上因麻溪山門洞水流湍急、河道彎曲許多販木竹放排運茶人犧牲在這裏。故在五十年代被爆破炸燬,今峽谷內存兩個石柱,與峽壁形成三個門,因此又叫三門洞。邑人賀製作 詠洞市山門洞雲:“危巖寒古峽,峭壁鎖長灘。岸合杉千樹,峯迴水一灣。”
山門洞風景
山門洞風景(20張)
今市有洞市老街風景區和麻溪山門洞風景區。
麻溪山門洞風景區:水碧、山奇、石怪,古樸而神奇的景觀比比皆是,沿溪兩岸松杉竹林鬱鬱葱葱,多奇珍異草,美禽美獸,是探險,户外遠足,燒烤,篝火,游泳,漂流,騎馬,宿營,休閒的好處去.尤其在夏天麻溪清澈的溪水麻溪清澈的溪水, 幽幽的小潭, 是戲水抓魚游泳的理想場所。
站在紅巖山或黑巖山端俯瞰:麻溪河宛如一條生命的飄帶,輕盈而飄逸地鑲嵌在青山峽谷間,把大山生命的節奏舒展得蒼勁而有情趣。麻溪河順水漂流而下還有“鷹嘴巖”、“門檻巖”、“山門洞松千樹”、“山門洞杉千樹”、“山門洞竹萬叢”、“山門鎖溪石”、“山門洞碧水灣”、“山門洞跳水石台”“烏龜巖”、“吊索橋”、“廟山塘”、“掛傍山”“飆水溪”“山門洞河卵石沙灘”等多處景觀,遊人漂流其中忽而浪花飛濺,忽而峯迴水轉,其樂無窮。漂流之餘還可鷹嘴巖烏龜巖攀巖攬勝.運動之餘逛洞市老街,賀家宗祠,夜宿山莊,喝羅府家酒,品麻溪河魚潭魚,嘗梅山土菜,欣賞梅山儺舞,去麻溪河天然游泳場暢遊,別有一番風味.洞市古老的筒車、石碾可惜已經毀壞,不然在暢遊的同時也能發千古之悠悠。
山門洞景觀
山門洞景觀(11張)
麻溪洞峒底下週邊世產上品茶,志載六洞之條魚洞,仙缸洞茶即三門古洞茶之謂也,今尚有梘茶溪之名存焉,遊客可以去三門洞古制茶坊的製茶體驗。三門洞以上至沙帽,經過麻溪公路大橋,為蜿蜒數里的溪洞,沙帽竹林盆地和洞底下盆地,頗與瑤族傳説的千家峒是一處只有一個石洞通向外界的山間盆地相合。

山門洞景點政策

山門洞
山門洞(5張)
2020年2月,為了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最美逆行者”致敬,宣城已有四十餘家景區宣佈,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實行免費參觀遊覽等政策。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所有醫務工作者,本人持有效證件(執業醫師證、執業護士證等)及身份證原件均可享受以上免票政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