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門村

(福建漳州漳浦縣六鰲鎮下轄村)

鎖定
山門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六鰲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六鰲半島南部東海岸突出部,在鳥嘴、東本二山之間,面向大澳灣海域,兩山夾峙如門,故村名山門。自古為“飛沙地”,自1966年以來營造濱海防護林2000多畝,才改變了以往一颳風便“飛沙走石”的景況。全村現有729户,人口2959人,下轄山門、後江兩個自然村。
中文名
山門村
外文名
Shanmen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漳州漳浦縣六鰲鎮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211
地理位置
六鰲半島南部東海岸突出部,在鳥嘴、東本二山之間
人口數量
1168人
方    言
閩南話
車牌代碼
閩E

山門村政區沿革

山門清代屬十五都陸鰲保(後併為龍鰲保)管轄,1911年屬東區六鰲裏轄內,1940年把六鰲聯保改為 [1]  ,山門屬六鰲鄉城江保。1952年屬第九區(深土區)鰲中鄉,1955年9月,在原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山門生產大隊,先後屬深土公社六鰲管理區、六鰲公社管轄。1984年8月改為山門村,屬六鰲鄉(1992年2月改為鎮)管轄。
山門村

山門村姓氏源流

本村共有10姓,其中魏姓為多,計有291户1168人;陳姓88户339人;林姓7户30人;石姓19户72人;孫姓3户11人;藍姓1户3人;林姓210户864人;馮姓107户462人;阮姓1户4人;蔡姓2户6人。散佈各自然村。
山門自然村有魏、陳、石、林、孫、藍等姓,共409户1623人。魏姓為主要住民,由陳元光部下魏有人(莆田)二十六世裔魏崇璋開基漳州港內,即現在的玉江村。其七世孫魏萬卿於永樂二十一年開基本縣赤湖後魏社轉居深土城外。一世魏槐蔭(生於1431年)移居上墩社,後來為了方便海上捕撈,便於1705年移居山門社。
後江自然村有林、馮、阮等姓,共320户1336人。林姓最多,其祖源自石榴鎮攀龍村,屬“路下林”,先傳到六鰲城頂(今下寮村),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再傳到後江。馮姓是明代軍籍老住民的後裔,其祖馮貴,山後(今河北太行山一帶)人,明宣德年間從靈山衞調任陸鰲守禦千户所正千户,官階正五品,武德將軍,稱馮將軍,衍族於後江,今後江尚有“馮將軍墓”,保存於東本山。

山門村經濟發展

全村共有耕地730畝,山坡地、林地300畝,近海養殖面積1000畝,漁船225艘,均為5380馬力,其中鋼質拖網船10艘,2800馬力,淺海網箱養殖15畝,藻類吊養1000畝。
漁業捕撈業是全村歷史以來的經濟收入支柱,一直以來,山門村人民勤勤懇懇,靠海為生,勤勞質樸的養育着下一代。近年來,由於捕撈產量的減少,山門人逐漸轉變為以發展水產養殖、外海捕撈為重點,並逐漸興起繁榮,年產量785噸,產值1780萬元。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山門人的思想也隨之活躍,為了增加收入,部門青壯年逐漸走出山門,外出務工、做生意等。
農業方面:由於沙坡地、水土流失較嚴重,水資源較缺乏,使得全村農業經濟作物主要以番薯、蔬菜為主,收入30萬元。糧食作物年產量15噸,水產品年產量185噸,年生豬出欄數450只,年雞鵝鴨出欄數950只。

山門村基礎設施

1、村委會辦公條件:山門村委會設在山門自然村,1997年將舊小學改建為村部,有辦公樓300平方米,場地800平方米。
2、老年人活動所:山門村山門、後江兩個自然村分別建有老人活動中心,投入45萬元,建設面積450平方米,活動場地1200平方米,但由於資金問題,基礎設施仍沒有得到較好完善。
3、小學:小學設在兩個自然村交界處,解放前經濟困難,兩個自然村只有兩個塾師各設一間私塾,學生不上30人。解放後於1956年利用魏氏祠堂辦一所初級小學,1959年辦完全小學,學校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校舍面積1418平方米。1994年新建教學樓1300平方米,操場12畝。現有教師13人,學生188人,屬完整小學。
4、醫療室:有衞生室2間,鄉村醫生3人,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100%。
5、水:自來水管已鋪設到山門村口,但由於資金不足,還未實現入户。因此,目前地下水仍是村民唯一的飲用水水源。
6、電:1982年架通輸電線路,1985年由原來的變壓30千瓦增加為130千瓦,自1986年通電,解決了村民照明問題。現在全村有變壓器5個1000千瓦,基本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生產用電需求,入户率達到100%。
7、道路:1956年國家投資,建成貫穿六鰲半島的“坑虎線”公路(從“漳雲線”深土坑內社分出,經鰲中通至虎頭山)。1975年建一條從鰲中通山門的“中山公路”。近幾年來,村委會加大對道路硬化設施建設的力度,投入135萬元鋪設水泥路4.4公里。2009年鋪設鎮中山路通往山門自然村水泥路1公里,2010年鋪設鎮中山路至後江自然村水泥路1.5公里,2011年鋪設鎮中學路至山門社內水泥路0.6公里及鎮中山路至後江頂社水泥路0.6公里,2012年3月建山門自然村社北路0.7公里,基本實現了全村道路的硬化。全村有貨運車1輛,小車15輛,摩托車675輛。
8、程控電話:1996年通程控電話,現全村有電話590部,手機1680部。
9、閉路電視:全村有電視機785台。

山門村旅遊資源

後江(大澳灣的一部分)風平浪靜,水質優良,可作為天然浴場。

山門村人物

1、古代人物:
馮 貴,後江人,世襲正千户,官階正五品、伍德將軍,世稱“馮將軍”,其墓尚存。
2、新中國人物:
A行政界:
魏裕發,六鰲鄉-。
魏耀順,赤湖鎮人大主席。
魏茂土,深土公社黨委常委、武裝部長。
魏國有,漳浦縣供銷合作聯社副主任。
B歷任村(大隊、小鄉)党支書、鄉長、大隊長、村委主任:
陳武生,1953年-1956年雙豐社大隊長。
陳佛山,1956年-1958年雙豐社大隊長。
石紹木,1965年-1976年山門大隊黨支部書記。
魏慶龍,1976年-1982年山門大隊黨支部書記。
林允中,1968年-1982年山門大隊大隊長。
林清芬,1982年-1988年山門村黨支部書記。
林振順,1988年-1997年山門村黨支部書記。
林本川,1997年-2006年山門村黨支部書記。
魏瑞榮,1985年-1994年山門村委主任。
魏元福,1994年-1997年山門村委主任。
魏大格,1997年-2000年山門村委主任。
魏立明,2000年-2006年山門村委主任;2006年-至今,山門村黨支部書記。
馮章文,2006年-至今山門村委主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