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鎖定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是一所坐落於山西省太原市的公辦全日制普通專科院校,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骨幹高職院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山西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5]  [10] 
學校於2019年7月由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成立於1952年的山西冶金工業學校。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成立於1952年的山西採礦學校。2020年4月,山西省雁北煤炭工業學校和山西省煤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併入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10] 
截至2023年1月,學院有唐槐、龍潭、許坦三個校區,佔地88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40萬平方米;設有10個系,開設招生專業46個,教職工800人。 [5]  [9] 
中文名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外文名
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學校類別
理工類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專科院校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
國家骨幹高職院校(2013年)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2019年)
主管部門
山西省
現任領導
校黨委書記:韓永清
校長:宋軍
高職專業
46個 [5] 
院系設置
10個系 [9] 
校    訓
崇德尚能 勵學重行
地    址
龍潭校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131號
唐槐校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西賈北街72號
許坦校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許坦東街40號
院校代碼
14681
主要獎項
全國煤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 [36] 
山西省委教育工委文明校園(2020年) [37]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前身溯源

  •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1952年,山西採礦學校創建。
1953年,山西省第二工業技術學校併入山西採礦學校。
1954年,山西採礦學校更名為太原採礦學校。同年,遼陽工業學校併入太原採礦學校。
1955年,山西省第一工業技術學校併入太原採礦學校。
1958年,太原採礦學校更名為太原煤礦學校。
1963年,太原煤礦學校(部分)改建為山西省煤礦幹部學校。
1970年,學校停辦。
1979年底,覆校為山西省地方煤礦學校。
1986年,更名為山西省煤炭工業學校。
1999年,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2003年,山西煤炭工業學校升格為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被確認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重點培育院校。
2010年,被確認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院校首批立項建設單位。
2013年,學校通過驗收,被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
2018年,學校被確定為“山西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10-11] 
  •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952年8月,山西冶金工業學校成立。
1954年6月,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太原鋼鐵工業學校。
1956年3月,太原建築工程學校成立。
1957年7月,合併冶金工業部太原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冶金工業部太原工業學校。
1958年8月,更名為山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1959年,更名為山西冶金學院。
1960年7月,學校升格為山西省冶金專科學校。
1962年7月,更名為冶金工業部太原冶金工業學校。
1969年12月,學校停辦。
1973年,學校覆校為山西省太原冶金工業學校。
1999年,學校收第一屆高職學生。
2000年,學校劃歸山西省教育廳管理。
2001年,學校升格為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學校作為山西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試點院校,獲得評估優秀等級。
2007年,學校入選“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
2010年,學校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驗收,成為100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2015年8月,學校成為遴選的165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
2017年,學校入選教育部公佈的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0]  [12]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合併發展

2019年7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合併建立山西工程職業學院。12月,學校入圍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羣建設單位(A檔)。
2020年4月,山西省雁北煤炭工業學校和山西省煤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正式併入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10]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辦學條件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月,學校設有10個系,有46個高職專科專業招生。 [5]  [9] 
教學系部
高職專科專業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冶金工程系
黑色冶金技術、有色冶金技術、工業分析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資源綜合利用與管理技術、安全技術與管理、採礦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製造工程系
機械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智能軋鋼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與測繪工程系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經濟管理、建設工程管理、環境藝術設計、工程測量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智能控制技術、工業網絡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
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雲計算技術與應用、移動應用開發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軌道交通工程系
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城市軌道交通供配電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會計、金融、旅遊英語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採礦工程系
煤礦開採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煤層氣採輸技術、綜合機械化採煤、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築工程技術、建築經濟管理、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
礦山機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高端製造方向)、供用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地測工程系
工程測量技術、工程地質勘查、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礦山測量、礦山地質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煤炭化工系
環境監測技術、應用化工技術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信息系
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移動應用開發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
會計、市場營銷
參考資料: [13-25]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800人,其中專任教師637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209人。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2個、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服務先進製造專業領軍教學團隊1個、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樣板黨支部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名、“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教師”2人、全國機械行業教育服務先進製造專業領軍人才1人、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1人、省級學術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學名師等35人、山西省模範教師5人、“三晉英才”支持計劃18人。 [5] 
類別
名單
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鋼鐵智能冶金技術
國家級教學名師
王永安
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服務先進製造專業領軍教學團隊
機械設計與製造教學團隊
山西省學術帶頭人
呂夢蛟
山西省“雙師型”教學名師
史學紅、侯向東、呂夢蛟、王永安、索效榮、王計堂
山西省優秀教學團隊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煤礦開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人才
史學紅、侯向東、呂夢蛟、曹海春、常巧梅
山西省技能大師工作室
秦衞偉大師工作室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資料來源: [3]  [16]  [21]  [26-27]  [29-32]  [35]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13張)
截至2023年1月,學院有國家示範重點專業11個,山西省“1331”重點學科建設專業2個,山西省重點建設專業羣9個,國際合作辦學專業2個;有專業化校內實訓室(基地)18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訓基地2個,省級重點實訓基地15個,建有美國 GE、德國西門子、機器人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實訓基地;有300餘個校外實訓基地。 [5] 
類別
名稱
國家示範專業
建築工程技術、智能鋼鐵冶金技術、智能軋鋼技術
國家重點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智能鋼鐵冶金技術、煤礦智能開採技術
國家級骨幹專業
智能鋼鐵冶金技術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礦井通風
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黑色冶金技術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
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智能鋼鐵冶金技術、現代物流管理
教育部第二批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立項建設項目
黑色冶金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
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認定骨幹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工業機器人技術、黑色冶金技術、工程測量技術
教育部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
黑色冶金技術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山西省示範實訓基地
礦山機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山西省“1331”重點學科建設專業
工業機器人技術、礦業工程、智能控制技術、煤礦智能開採技術
山西省重點建設專業羣
礦業工程專業集羣
山西省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
山西省品牌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智能軋鋼技術
山西省特色建設專業
煤層氣採輸技術
山西省重點建設專業
市場營銷、現代物流管理、環境藝術設計、煤礦智能開採技術、機械製造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
山西省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山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礦井安全監控系統安裝與維護
山西省專業教學資源庫
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資料來源: [1-2]  [5]  [15-16]  [19]  [21]  [23]  [28]  [32-33] 
  • 教學成果
2021年,學校獲得山西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8項。 [34] 
2021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項目
等級
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特等獎
高職煤礦安全類專業產教融合“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劉西青、王海燕、康琛笠、李金龍、馬保仙
研需求 融思政 活模塊 重評價四維度雙循環提升人才適應性的探索與實踐
黃甫勇兵、薛凱娟、李文婷、王琪、田紅英
產教融合視閾下“一核引領、五層遞進、六位一體”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郝赳赳、魏哲、張慧捷、郭林秀、史學紅
一等獎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高本貫通實踐教學體系的一體化研究與實踐
狄華軍、喬湫娟、李保龍、張會娟、楊雙幸
冶金類專業“德技並修、分向培養”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薛方、慄聖凱、胡鋭、侯向東、李穎
轉型背景下高職“621-511”自動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呂增芳、孔紅、薛君、常慧玲、王宇
依託職教集團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進煤炭安全類專業協同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
宋軍、王神虎、謝娜、劉西青、朱國宏
校企共建共享高水平技能大師工作室,賦能高職智能製造專業羣“三教改革”的實踐創新
陳清勝、白雪清、姚瑞敏、楊宜寧、洛亮亮 [34] 
  • 學生成績
2021年,學生在全國、山西省職業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各類獎項103項。其中,在第七屆山西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學生共獲得金獎7項,銀獎7項,銅獎4項;在山西省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效競賽專項賽中,學校學生共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33]  [35]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23年7月
入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44] 
---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集體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山西省文明單位
山西省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
山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5]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學術科研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學院承擔技術服務和科技研發230餘項。 [5] 
2021年,學校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5篇;獲發明專利72項、軟件著作權登記4項;立項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省級課題23項。 [35] 
類別
名稱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
《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研究——知情意行四維》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信息化服務平台究》《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1+X證書模式探索與實踐》《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的研究與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建設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研究》
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項目
《AZ91D鎂合金表面不同取向LDHs薄膜原位製備及耐蝕性研究》《基於Wi-Fi技術的智能電氣控制器設計與實現》《CO2用於高附加值鉻鐵生產的反應機理研究》和《高密度脈衝電流作用下銅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研究》
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閾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新模式研究》《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時代價值與創新實踐研究》《“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研究》《新時代英雄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研究》《依託紅色資源強化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與研究》《高職“三教”改革助力課程思政育人的路徑研究》《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
山西省高等學校決策諮詢(智庫)研究項目
《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及策略研究》《山西省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理論與實踐研究》
以上內容非完整名單,資料來源: [38-42]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館藏紙質圖書7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2.6萬餘冊,電子圖書35.5萬冊,開通了中國知網萬方、智信、超星等數據庫。 [8]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文化傳統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崇德尚能 勵學重行 [4] 
  • 學校精神
守正、自強、融合、創新 [5]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總體上圖形居中文字環繞,有機結合了字母“GCZY”與數字“ 1952 ”,“GCZY”是“工程職業”漢語拼音首字母的縮寫,”內部數字“1952”説明學校的建校時間。 [6]  [12] 
校徽校名 校徽校名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李茂林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蔣鳴
黨委委員、副院長
蔡紅新、徐洪波、郝赳赳
資料來源: [7]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